老家训 新传承

2016年03月01日 | 阅读:4208次 | 来源:合肥晚报 | 关键词: 鲁氏 鲁氏家训

  几经迁徙的合肥鲁氏

  “尊祠宇,崇礼教,育人才……和大部分家谱中的家训一样,我们合肥鲁氏家训或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我觉得她在新时代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家住经开区临湖小区、合肥鲁氏宗谱主编鲁振富老人说。

  据鲁振富老人介绍,鲁氏是炎帝之女、黄帝三妃彤鱼氏的一支,合肥鲁氏的一世祖是鲁英公,这是目前可考证的年代最远的一位。鲁英公这支从唐朝到元末都生活在江西瓦屑坝一带,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从江西迁到江苏句容;明朝洪武年初又从句容迁到合肥。“当时来肥的大部分鲁姓人都生活在今长丰路一带的鲁家花园,还有一小部分居住在今三孝口附近的落水桥、合肥南的鲁大堡以及肥东一带。”

  “我们鲁氏人才辈出,其中不乏对所处时代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鲁老说,唐天宝十五年,潼关陷落,震动长安,唐王朝形势危急。此时死守南阳(今河南邓州)的鲁氏后裔鲁炅出现了。他拖住了南下的叛军,使朝廷还有能力为平叛部队提供粮饷以及后来向回纥借兵。后鲁炅改变战术退至襄阳,并保住了襄阳这道最后防线。在这之后他被封为襄邓十州节度使及岐国公。公元759年,鲁炅参与九大节度使会攻相州。由于缺乏统一指挥,鲁炅身负箭伤下了战场。结果滞留战场的士兵们因无人指挥又无心再战,四散溃逃,祸害百姓。鲁炅是一个将名誉视作生命的人,当他听说这件事之后,悲愤至极,最后服毒自杀。皇帝李亨痛失一员大将,下令给予鲁炅厚葬,并亲自主持了仪式。“鲁炅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又敢于承担责任,是唐王朝的功臣,更是鲁氏后人的骄傲。”

  家训得以传承

  “我们鲁氏在前几次的修家谱中就有家训了,已传承多少代了。家训句式较统一,内容较全面,易于记忆流传。”鲁老说,“最主要的是,在新时期,家训得以很好传承,出现了许多践行家训内容的人和事。”

  和鲁老同住一个小区的鲁声华今年46岁。多年前年近八旬的父母亲相继突然中风卧床不起,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孝顺的鲁声华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责任,往往是擦干净了这位老人,那位老人又尿床了,一个人忙得有时一天也顾不上吃一口饭。但鲁声华对此毫无怨言,就这样几年如一日地照顾了好几年,直到前年和去年,父亲和母亲一点没受罪地去世。鲁声华的行为受到鲁氏族人的一致称赞,“照顾一个病人一天两天不难,但像鲁声华这样照顾两个病人,而且多年如一日,就很不容易了!”

  无独有偶。在鲁氏家族还流传着一位族人鲁声余的故事。今年65岁的鲁声余有一个一生下来就患有脑瘫的孙女,虽然10岁了,但智商只相当于一两岁的婴儿。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老伴也常年有病。这样一来照顾孙女的担子就压在了鲁声余身上。从孩子刚一出生直到现在,都有好心人劝他把这孩子放弃算了。但鲁声余总是说,好歹她也是一个生命呀,而且我们爷孙相处这么多年有感情了。我不会放弃她的,有我一口吃的就少不了她半口!

  “凡此宗训,句句切要。吾族诸人宜身省遵守。如有所违者,王法天殃,追悔莫及。如可守之,善做良人,共成美俗,则上天默相,宗祖荫益,身家荣盛,邦族用光。”鲁振富老人指着写在鲁氏家训后的结语和我们说,“这些家训语句虽短,但隽永深刻,足见鲁氏后人对家训的重视,以及对家族兴旺的无限期许。”

  鲁氏家训

  尊祠宇。祠宇为先灵所依,祠正副等应加锁固,时勤省观。不得纵人游宴、演戏、污坏。毋容不孝子孙弟挥砖损瓦,稍有损坏,即支祠银修異。如有重犯,责令修理,重罚先父,以昭惩戒。

  崇礼教。吾族自古至今,颇称殷盛。诸凡子孙更礼仪相先,谦恭和厚。冠婚丧祭,一律按本宗礼规进行。出入进退,往来交际与凡家常起居室事,不可轻率放旷,失仪败度,有失世家体面,得罪亲友。

  育人才。族中子弟天资聪颖。富者,自行择师择校造就;贫者,生活清苦,当刻苦学习。

  慎嫁娶。凡嫁娶须择门第相当,父母同意者方可嫁娶。毋贪重奁重费,毋为子女重索。惟求婿妇得人自相安,克昌家道。其岂有卖女贻辱家门。其各户毋论贫富,各宜体悉。

  厚风俗。吾族居临周道,宗族亲戚、宾朋往来络绎不绝。相见之间,务从谦厚。毋纵恶少强梁,欺侮族众及商贩过客。如有,父兄悉当规勉,责令改过,挽回厚德,以保身家。如有拐骗、偷盗,败坏家风之事,已获真赃,应加重罚。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各分支族(户)长上斯文全族旌表之,以昭嘉奖。

  守坟墓。坟墓为本根之地,子孙枝叶荣衰所系。吾族人于各祖基,宜岁时亲身展省。故不得妄听邪术冒犯祖灵。不得樵采挖土,破坏致伤基图命脉。如犯,由祠正副同本族长老重加责罚,毋少徇情。

作者: 池梦夏 程堂义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