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通谱网欢迎您!
繁体版 登录 注册

胡安定

2013年03月27日 | 阅读:101776

胡安定(9931059),又名胡瑗,字翼之,北宋初学者,教育家。宋泰州海陵(今江苏泰县)人,世居陕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曾与孙复、石介讲学泰山,十年不归,得家书见有“平安”二字,不拆阅即投涧中。现五贤祠旧址东有“胡安定先生投书处”刻石,称投书涧。后执教太学,四方之士来学者,学舍竞不能容。以太常博士致仕。著有《论语说》、《周易口义》、《景佑乐仪》等书。与孙复、石介并称“宋初三先生”。泰山五贤之一。

胡安定生于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世居陕西路安定堡(今陕西省子长县),因其祖父胡修已任泰州司寇参军,遂举家迁居泰州海陵。父亲胡讷,曾任宁海军节度推官,在当时属于下等官吏,因俸禄较少,竟步入“家贫无以自给”的境地。胡安定自幼聪敏好学,7岁能文,13岁通晓五经。乡邻视为奇才,对胡讷说:“此子乃伟器,非常儿也!”胡安定读书勤奋,好学上进,且志向远大,常以圣贤自任,曾与孙复、石介等同学在山东泰山栖真观求学深造,一心只读圣贤书,十年不归。他为了不让心志受到干扰,每当拆开家书,见有“平安”二字即投入山涧不再展读。在此期间,他“食不甘味,宿不安枕”,刻苦钻研学问,为以后从事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十年苦读,学业有成,30岁开外的胡安定从山东回到家乡,当上了一名塾师,并在泰州城内华佗庙旁的经武祠(今江苏省泰州中学民营初中部内)讲学。 

景佑元年(1034年),42岁的胡安定开始到苏州一带传授经术。二年,苏州郡守范仲淹奏请创建苏州郡学,聘请胡安定担任郡学教授。三年二月,朝廷诏人校定钟律,经范仲淹推荐,胡安定赴京师开封,更定雅乐,撰写《景佑乐府奏议》。45-47岁,胡安定在任苏州府学教授期间,严立学规,“苏学为诸郡倡”。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宋仁宗派范仲淹守西北边陲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年48岁的胡安定又由范仲淹推荐任陕西丹州(今陕西宜川县)军事推官,参与幕府军事谋划,并撰《武学规矩》,建议国家大兴武学,以抵御外部侵略。庆历元年(1041年),胡安定父亲去世,遂辞密州(今山东诸城)观察推官,回家乡奔丧。二年,他又出任保宁(今浙江金华)节度推官。同年,又就湖州知州滕宗谅聘请,主持湖州州学。四年,朝廷在京师开封建立太学,派专人赴湖州总结胡安定教学经验,后取先生“苏湖教法”为太学令。此时胡安定被征为太子中舍,不久,便以殿中丞致仕。皇佑二年(1050年)十一月,朝廷更定雅乐,仍诏胡安定参与其事。他与阮逸等同心协力,在司马光和范景仁的支持下,花三年时间完成。五年,他和阮逸合作撰就《皇佑新乐图记》三卷。在此期间,胡安定又被朝廷任命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主持太学讲坛。嘉祐元年(1056年),64岁的胡安定晋升为太子中允、天章阁侍学、管勾太学。四年,胡安定虽 年事已高,但仍坚持刻苦读书,勤奋教学。他不仅主持太学教务,兼任国子监直讲,还辅导皇上“日侍启沃万言”,终因积劳成疾,卧床不起,难以上朝,经仁宗皇 帝恩准,以太常博士官衔东归,赴杭州长子胡康任所养病。临行时送行队伍“百里不绝,时以为荣”。不久病故,终年67岁,赐谥“文昭”。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

热门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