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梁姓的血统依归

2013年05月25日 | 阅读:1730次 | 关键词:

台湾梁姓家族的根源所在,可以从海峡彼岸的福建晋江,一路追溯到遥远的甘肃「安定」地区,在血统方面,则上下衔接四千余年,以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为最后依归。无论在地缘或血缘方面,都是有条不紊,井然可循。  

各方面都由来有自,无疑是台湾梁姓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以下,且以子孙极为昌盛的台湾梁氏「象运派」为例,说明他们跟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样悠久的黄帝世系。  

台湾梁姓的此一支派之所以会拿「象运」二字为派名,是由于他们的「唐山」祖籍,是在福建省南安县廿八都的象运乡的缘故。根据该派旧族谱的记载,他们的象运开基祖叫作梁文仲,是于唐代自河南光州固始十一都东垅溪的山后保播迁到象运的,台湾「象运」派的梁姓,便共奉这位梁文仲为第一世祖,目前已经传到了第卅八到四十代。  

本省中部地区的殷商梁水盛先生,便是梁文仲的第三十八世裔孙,他的世系,可以一路不间断地追溯到黄帝轩辕氏,情形大约是这样的:  

第卅八世梁水盛;卅七世梁存围;卅六世梁阵,卅五世梁棋老;卅四世梁哲琳,卅三世是曾经进土及第的梁伟亭;卅二世梁焕;卅一世,便是他们的渡台始祖,这位始祖的神位,曾经入祀台南的梁氏祠堂,不过后来祠堂被炸毁,所以其名字已不可知。  

卅一世的迁台始祖,是来自南安的象运,自他而上,第卅世为康熙、雍正年间的梁锡,……一世梁文仲。  

从梁水盛先生到「象运」开基租梁文仲,前后传了大约一千两百多年,总共三十八代。而唐代开基福建南安的梁文仲,根据梁氏旧谱的记载,则是汉朝初年「安定」始祖梁褚的第二十九世裔孙,其间大约九百年的传世情形为:  

第廿九世梁文仲;廿八世为唐武后垂拱年间的梁阴;廿七世为梁选;廿六世为梁超,廿五世为梁玖,廿四世为陈朝时的梁涎;廿三世为梁敬帝时的梁玄侃;廿二世为梁武帝时的梁璞;廿一世为齐明帝时的梁秩,廿世为宋明帝时的梁荣贵,十九世为宋文帝时的梁德仁,十八世为晋安帝时的梁琨;十七世为梁龙直,十六世为梁廉,十五世的梁遐,是晋安帝时的仆射大将军,由于桓玄之叛,他就随着晋安帝逃到福建的三山,并且就此定居落籍,成为这一支梁氏的三山始祖。  

所谓「三山」,指的是福建省福州府洛阳县的三山里。  

在开基福建三山以前,梁遐是浙江钱塘的人氏;梁遐是第十五世;其父梁策为第十四位,十三世的梁芬,由于其女为晋怀帝之后,被封为国公,并于晋愍帝时官拜司徒。建兴四年,亦即公元三一六年,刘曜攻陷长安,晋室东迁,这时候他便携带族众渡江,择居于浙江的钱塘、合浦一带,后来,他的子孙便大衍于此一地区,成为当地的名门巨旅,当然,梁芬也自此被尊奉为「安定」梁氏的南迁始祖。  

「安定」梁氏的渡江南迁,是始于西晋末年,在此之前,尤其是有汉一代,他们的家世,是极为显赫的。  

南迁之祖梁芬是第十三世,十二世为梁坤增,十一世为汉献帝时的梁障;十世为梁伯瑷;九世为梁庐,八世为梁宜;七世为光武帝时的梁棠;六世的梁竦,其女为汉和帝之母,被追封为皇太后,五世的梁统,为兴汉高山侯;四世梁延;三世梁汉,于汉平帝末年随父归安定,作书修史成家谱;二世梁桥,是汉平帝的司马,于王莽篡汉后归安定,被奉为「安定」始祖,梁桥之父,为汉武帝时的梁褚,被奉为第一世。  

自「安定」始祖梁桥之父梁褚,到得姓始祖梁康,前后六百多年,传了二十三世,其间的世系为:  

梁褚为第廿三世,廿二世为汉景帝时的梁睦,廿一世为梁赠;廿世为汉高祖时的梁文胜,十九世为秦始皇时的梁荣;十八世为秦昭王时的梁复,十七世为周赧王时的梁怕举;十六恪世为梁酞;十五世为周显王时的梁恪,十四世为周安王时的梁有光;十三世为周威烈王时的梁照;十二世为周贞定王时的梁克昌,十一世为周敬王时的梁宽,十世的梁赎,字子襄,是骨子的首徒,卒祀孔庙;九世的梁卢,字叔鱼,便是孔子的七十二贤徒之一,八世为周简王时的梁伯虎,七世为梁文喜,六世为梁宝;五世为晋文公的大夫梁益耳,便是他们的河东开基始祖。  

梁益耳是得姓始祖秦康的五世孙,自他以上,四世为瑶余,三世为宏;二世为舟。这位舟,是秦康的长子,其余三子依序为辑、辅、轸,换言之,目前台湾的梁水盛先生.正是得姓始祖秦康的长房子孙。  

再从秦康的身上往上追溯,则黄帝轩辕氏正是他的第卅世祖,其传世的情形为:  

卅世秦康,廿九世秦仲,廿八世公伯,廿七世秦(秦氏始祖),廿六世非子(周孝王赐姓赢,复续赢氏祀,封邑秦,为附庸,号赢秦氏),廿五世大骆,廿四世大凡,廿三世旁臬,廿二世女防,廿一世恶来(段纣大夫),廿世飞廉(亦为殷纣大夫),十九世中橘,十八世胥轩,十五世中衍(佐殷国,为诸侯),十一世大廉(鸟俗氏),十世大费(郎伯益,舜赐姓赢氏),九世臬陶(郎大业),八世女修,七世伯辛,六世武恒,五世夷,四世仲容,三世颛顼,二世昌意,一世黄帝。  

像这样,台湾梁水盛先生的血统依归,可以上溯到四千多年前的黄帝轩辕氏,其他不计其数的梁姓省籍人土,只要有心寻根探源,又何尝不能顺利达成心愿?!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