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宗祠掩藏四代人的两岸情
台湾母亲抚育厦门
文明戏“第一人”
碧山路上已显得苍老破旧的李氏宗祠似乎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而一个厦台两岸历经四代的亲情故事却从这里开始。清朝末年的光绪年间,闽南人李海青到台湾经商,认识了台湾姑娘周氏,两人在台湾结成连理之后,周氏身怀六甲,没想到丈夫急病身亡。周氏遵夫之嘱,回到厦门,生下了龙凤双胞胎,男婴取名李维修。母子先是流寓鼓浪屿,后来就住在这老屋内。不久,甲午战争爆发,台湾被日寇占领,离开台湾定居厦门的周氏,每每遥望被敌寇占领的故乡,感到切肤之痛。在周氏的影响下,李维修从小对台湾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海峡另外一边的家心生向往。
王晓英女士告诉我们,外曾祖母周氏留存至今的一件遗物,是一只口径不大的玉环,结合前辈的陈述,周氏不仅长得秀气俊俏,而且坚贞、聪慧。靠辛苦做女红持家的她,为了把李维修培养成为一个有用之才,煞费苦心。她让年幼的李维修就读于澄碧书院,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把少年时代的他送到新加坡开拓眼界,增广见识。李维修在新加坡结识了同盟会的黄兴等革命先驱并涉猎了西洋的文化艺术,逐渐成长为一个品格高尚、才气横溢的青年。他还曾同黄兴等人同赴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而后回到厦门。
李维修回到厦门不久,适逢辛亥革命爆发,为了启迪民智,他在厦门组建第一个文明戏剧团,上演文明戏,后又创办通俗教育社,许多来厦的台湾青年参与其中。李维修常把台湾学子带回家,一边品尝周氏烹煮的辗转得来的家乡特产——新竹米粉,一边听周氏讲述台湾亲人不屈不挠对日斗争的爱国故事,后来这些台湾青年又把文明戏带进了台湾。文明戏当时在厦门风靡一时,李维修还亲自粉墨登场,男扮女装担任角色。我们从最近被发现的一张旧照看到了李维修当年女装出演的风采。有关专家指出,李维修在厦门文化史上,被称为厦门文明戏“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