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惠氏族谱》序 言
《中华惠氏族谱》序 言
盛世修谱,宗族更旺,在中华惠氏族谱(第一部)即将完成之际,我代表创修中华惠氏族谱顾问委员会,创修中华惠氏族谱委员会,创修中华惠氏族谱编辑印务委员会的二百多位惠氏宗亲和参与创修中华惠氏族谱(第一部)的六千余位惠氏宗亲,向我们帝王之后的中华惠氏近30万族亲祝福!
惠姓在历史上是有名气的世族之一。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惠姓形成了琅琊、扶风两大郡望。2600多年的惠氏族史,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惠姓子孙为生存发展,生生不息,艰难创业的历史画卷。惠氏家族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孕育着惠氏家族优秀的思想内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子孙,我们制订规划,从1996年至2020年,创修《中华惠氏族谱》,采撷惠姓家族优秀文化,为人们展现惠姓家族文化的风采。
这次创修《中华惠氏族谱》,一因于中华惠氏的自身需求,二因于海内外惠氏宗亲的心愿和呼声,三也因于家父(周惠,原名惠美珏)1999年至2003年的一再嘱托。四因于学章、从斌、先福、国中、煜贤、德赋等一部分族亲遵嘱发起,广大族人的支持和赞同,然后宗亲在自愿自决,无论贫富,有钱的出钱,有力者出力,以赞其成。创修中华惠氏族谱是本族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惠氏有史以来的首创,对于中华惠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我们成立了专门的修谱机构,协商推举组织了“创修中华惠氏族谱顾问委员会”、“创修中华惠氏族谱委员会”和“创修中华惠氏族谱编辑印务委员会”三个实施创修《中华惠氏族谱》的宗亲组织,然后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三会”陆续增加到二百余人,又有六百多宗亲积极参加,六千多宗亲积极参与,四万八千多宗亲关心支持。创修《中华惠氏族谱》中,“三会”部署得当,运筹科学,决策正确,指挥得当,协调巧妙,运作和谐。并上下联络,左右沟通,组织有谋,指导有方,务实苦干,奋力拼博。参加者也甘于夆献、积极认真。创修中,涉及十二省、三十六地市、五十九县,面广量大,其征集难度之艰辛,可想而知。
续修族谱一经发起,便得到惠氏族人的热情响应和大力支持。大多族人踊跃捐款,自觉出力,主动出谋划策,提供资料、线索,悉心探究考证。且工作分工细化,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井然有序。收集整理资料,认真扎实,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卓有成效。特别是一些年事已高的族人更是一丝不苟,慎之又慎,力求准确,少留遗憾,为家谱续修建言献策,审慎把关。更值得再提的是有位不愿留名的族亲国钟,从1996年至2011年,不辞辛劳奔走于北京、山东、河南、四川、重庆、江苏、浙江、上海、江西、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辽宁、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等省市,耗时十六年,自费三万多元,总行程约三十余万里,来往于惠氏居住的平原村镇,深入山崖密林中的惠氏村落,并时常购备一些字画、书籍、烟、酒、油、茶,权作“千里鹅毛”,顺便看望慰问各地各支派修谱功臣和病灾族亲一百五十余次,拜访族亲千余人次,搜集惠氏资料及相关资料1200多万字,搜集图片及拍摄照片3000多张,录音百余小时,录像六十余小时。十六年的寻根问祖中,拜访族亲搜集资料中,国钟从不讨扰族亲:在四川宜宾、广巴地区各八天;在重庆涪陵地区3天;在云南宣威、贵州六盘水等地13天;在陕西清涧两次共16天;在辽宁沈阳、丹东等地19天,等等,从没有吃过族亲一顿饭,从没住过族亲安排的旅馆。从没坐过族亲安排的车子,时时处处谢却宗亲的美意,树立了良好形象。
16年实地考察,搜集遗谱,寻觅先言,探族源、明世系,细登慎记,核对查实,多易其稿,其精神难能可贵,睦族虔诚可鉴,功绩永世流传。现已完成编印《中华惠氏族谱》第一部,实现了海内外惠氏族亲的初步意愿,受到了宗亲的颂扬,是中华惠氏的一大喜事。还没有来得及登记续修的和正在登记续修的各地各支各派族亲,将继续创修《中华惠氏族谱》第二、三部。
“千滴汗水一行字,万般辛苦一卷谱”。在《中华惠氏族谱》付印之日,我向所有关心本谱和为本谱创修编篡工作做出过贡献的族人及社会各界同仁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这次续修《中华惠氏族谱》(第一部300余万字),得益于海内外宗亲的拥护和积极参与,也是在政府对续修族谱重视,把国史、方史、族谱列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的前提下进行的。达到了“考渊源、明世系、继传统、承家风、聚族心、增团结、添自豪、乐互助、求兴旺、为发达”的目的。前面我已说明,既然创修《中华惠氏族谱》是中华惠氏有史以来首创,更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高难度的工程,谱中也难免会因各种原因存在一定不足或错误之处,权作一部征求意见稿,再征求广大宗亲意见后,再修订出版。之后倘若仍有不足或错误之处,还会待再后编纂出版的《中华惠氏族谱》(第二部、第三部)及后人再续谱时纠正。
中华惠氏宗谱具有重要的现代文献价值,它记录了中华惠氏来源迁徙,繁衍生息、世系传承、仕宦人物、族规家约等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包括序言、凡例、家族世系、家族规章、先祖行状、家族文献等。家族世系是中华惠氏宗谱的主要内容;序言主要阐述从始祖以来本姓家族的派系分衍和迁徙发展情况,使子孙了解先世情况。其次序言说明这次续谱原因、目的和工作过程,使后人明确工作的艰辛而受到感召。并论述家谱的社会功能;凡例是对谱书的发凡起例,可以说是谱书的纲领。它对谱书的体例结构、内容详略、入谱对象、术语使用、行文格式都作出了规定和说明,家族戒规包括家规、家训、训戒、家约、家范、族规、家箴等,是用以来约束整个家族所有成员的规章制度条款,对族人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用来管理族人,以养成一种良好的家族风尚。先祖的嘉言懿行也是家谱的一项内容,多采用传记、像赞的形式书写,凡是家族成员中有德行可嘉美,忠贞可旌表,学问可称术,文章可赞许的,都立传作记,用来勉励后人。
中华惠氏族谱起着明世次,别亲疏,和族、睦族的作用,是中华惠氏纯正血统的蓝本。因此,历代惠氏宗亲都极为重视修撰谱牒。家谱的修撰者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末,莫不由之”,尊祖宗而联族姓,承先启后之谋,莫切如此。以至逐渐形成了三十年不修谱,以不孝论的社会共识。因而历代修谱之风日盛一日。然而因战争、自然灾害、迁徙、政治运动、保存不善和传承不力等原因,明以前的惠氏家乘谱牒大多都散失或毁坏了,能保存下来大部分是清代以后续的谱。这些谱的体例、格式多是谱名、谱序、凡例、世系、契据文约,坟茔、遗像、像赞、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传记、年谱、吉凶礼、艺文、名绩录、仕宦记、字辈谱等。其中尤以谱名、谱序、凡例、世系、契据文约、坟茔等最为常见的内容。如谱序,对惠姓及其中某支派来源和繁衍分布的追忆和论证,及对家范、伦理道德等行为准则的说教,因此往往具有较高的价值。惠姓各种家谱中的世系,则大多尊奉略古祥今的原则,除标明自己的世系所出和自古以来的传承关系外,还记载着从一世祖至修谱日期截止的家族所有成员的名号,使一族人的源流关系、血脉亲疏、繁衍情况、婚丧嫁娶一目了然。“活”在谱中的一代代惠姓人,作为一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他所处时代的种种特征。这种变化不已的客观存在与恒定的家族血缘递传,形成了丰富的中华惠氏文化。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出惠氏生命群体的强大力量,得出惠氏姓族发展演变的规律。
从历史角度看,我们中华惠氏宗谱春秋以前早就有了,相传和庄子是好友的春秋魏相惠施编纂《惠子》就是我们中华惠氏的最早简谱,到了两汉、两晋,惠氏宗谱的作用就逐渐显得重要起来了,所记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唐宋间,我们中华惠氏修宗谱,逐渐由“深闺”走向了庶民阶层。只要是一统惠氏,不论贫富贵贱,都有资格参与。宋朝我们中华惠氏大修宗谱,发挥了其“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在当时有大的影响。明清更是惠氏及续修族谱的繁荣朝代,就民国时代,虽然社会动荡不安,我们中华惠氏毅然决然续修族谱,据全国惠氏宗亲交流, 民国时代续修的惠氏族谱不下百本。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解放的推进,惠氏族亲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续修宗谱又有了新的认识。近二十年来,我们中华惠氏的有识之士更认识到了续修宗谱对于抢救我们中惠氏宗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和现实意义,继承传统,发扬创新,一股寻根和修谱的热潮在我惠氏宗族已是热不可遏。
中华惠氏为帝王(周惠王)后裔,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又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历代中华惠氏宗亲们为了“定世系、辩昭穆”,勿忘祖宗;为了和宗谐族,发扬光大,繁衍兴旺,每隔一段时光,就要修续一次族谱,将宗族的渊源、世系等载入史册。也供后人作为血统的可靠蓝本,并形成十分厚重的中华惠氏文化。
惠氏族谱历来就是中华惠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国有史,明兴衰,地有志,谋发展,族有谱,思和谐,图繁盛。这次创修中华惠氏族谱其意,一是勿忘历史,纪家族生展之轨迹。观家史,族史,地史,国史,激爱家,爱乡,爱国之情;二是勿忘先人,以其磨难与艰辛,教化后人尊祖,敬老,爱幼之心;三勿忘德善,以根脉之系,继正德、友善、和谐之风。概之说即兴族为国。
所以,编续族谱是中华惠氏历代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它关系中华惠氏的历史与血脉的昭穆。江河祖海,山祖昆仑。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草木祖根。通过编续惠氏族谱,我们能知道自己的生命、心灵之血脉传承,知道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由此可知,修撰中华惠氏族谱的目的实在是管摄天下惠心,实在是收宗族,厚风俗,使族人不忘本末;实在是尊祖宗,联族姓,承先启后的好办法。使族史与国史,并行与千古不朽,从一书而延及千秋万代;从一身推及合族大宗。从而达到人人尽己之力,爱家、爱族、爱乡、爱国,厚德薄利,慎经追远,为中华惠氏团结兴旺,和谐光大,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各自的力量。
这次续修的中华惠氏族谱(分部续修出版,共计三部),从1996年6月6日启动,到2011年6月26日完成中华惠氏族谱第一部。在这16年的创修中华惠氏族谱过程中,不管是咱们惠氏宗亲,还是其他外族的朋友们,都经常和我谈论:一是要续修一套中华惠氏族谱。如一位惠氏宗亲2006年5月24日17点19分在中华惠氏寻根网上发帖说:“惠姓同胞,大家好!看了上面的帖子,我们每个姓惠的再也不会感到孤单,如果我们留言时介绍一下周围的惠姓,或说一下自己老家惠姓的情况,具体到省县乡镇村,效果会更好,这样对以后惠姓的研究也会有帮助。我们这里的<惠氏族谱>就是有志之士,不辞辛苦,多次奔波于有惠姓居住的地方,逐步完善编写而成,也许有朝一日,有哪位惠氏族人,会编写一部比较完善,而且是全国或世界性有关惠姓的族谱,拜托各位族人了,大家都要努力争取呀”。二是大多都谈到续修惠氏族谱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我深有感触。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说:"我国历史资料浩如渊海,但尚有二个金矿未曾开发,一为方志,一为族谱。"而族谱是撰修方志甚至国史的基础。我们惠氏宗谱既保存了史料,又传承民族和惠氏宗族优良道德风尚,激励我惠氏后人发扬而光大,带动了地方惠氏宗族优良道德风尚风的良性发展。所以,就我惠氏族史而言,惠氏宗谱之功用巨大。现把中华惠氏族谱的史学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社会心理学的价值及其他价值,于海内外族亲分享:
1、宗谱的史学价值。历代史学大家对此问题都有解答。司马光言:"鉴前世之兴衰,……感蒙其福"。梁启超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又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摘自《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此他提出广收族谱并对族谱进行研究,"我国乡乡家家皆有家谱,实可谓史玫瑰,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谱,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人类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长河,而历史学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惠氏族人如果略微懂得一点中国古代史,再细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意识到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看到历史影子的存在并且还在起着大的作用,中华惠氏族谱所记载的族史,对我们惠氏宗族尤为重要。
2、族谱的文化价值。中华惠氏族谱在我国历史悠久,在谱学的海洋中已经形成具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惠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对我们惠氏宗亲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说过:“中国人民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中华民族就是在自己独特的环境中,经过几千年的蕴酿由众多族源融合、自然形成的以汉族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相对独立共同生活的地理生态系统,漫漫历史长河的共同创造,彼此密切交往不断分化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也产生了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惠氏是其中的一族,自古至今是靠不断续的续修族谱来产生千枝一本,万水同源的本族凝聚力。今天中华惠氏子孙已经走向世界,遍布五大洲的好些国家和地区,是中华惠氏族谱,使我们相同的血缘共有一个家,中华惠氏族谱里写着“天下惠氏一家亲,明天惠更好。”
尽管咱们中华惠氏之中已有不少宗亲入籍于所在国,但他们有强烈寻根的愿望,每当我们看到,一年一度,他们远涉重洋,不远万里回到故里,,共告“五洲风雨疾,华夏有老家,”中华惠氏族谱已成为维系中华惠氏情感的文化纽带了。“天下惠氏一家亲”的文化认同,是以惠氏溯源的谱系为根据的,历代的惠氏谱系深入人心,代代相传,成了惠族集体的潜意识,这正是谱牒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中华惠氏族谱,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有相对的独立性,不能全用史料价值的标准来要求它。咱们中华惠氏为帝王之后,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考察,它又往往起了名人效应,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又如同宗共祖问题,从历史的真实看,任何一个姓氏,其来源都十分复杂,历代改姓、赐姓、冒姓层出不穷,欲求血缘的绝对纯洁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作为已形成的文化认同是可不必深究和苛求的。我国的宗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在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在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上具有华裔侨民国家的友好往来、发挥纽带和桥梁作用。我们中华惠氏族谱也不例外。
3、宗谱的教育功能。中华惠氏族谱为先贤树碑立传、宣扬光宗耀祖宗思想,鼓励族人勤奋努力、发家致富的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宗谱里面具有很多先贤们的传记故事,先贤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勤劳奋发精神给予后人具有良好熏陶和教育意义;先贤的成功的经验以及失败的教训对于后人具有启发教育意义。宗谱中的家训,要求子孙后代勤俭持家、尊长爱幼、敦亲睦族、扬善惩恶,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和谐发展。
4、宗谱的寻根社会心理需要。惠氏宗谱续修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自战国时期到唐代宗谱是有官方续修的“官修”;而宋代以后至今为惠氏宗族出资出力续修的“私修”。“羁鸟忆旧林,池鱼思故渊。”寻根是人的一种需要,在心理学上属于人的社会需要、人的社会归属的需要。人的社会归属的需要,这对于一些惯于急功近利的人是难以理解的。因为人的社会归属需要是一种人的高级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在低级需要没有满足之前往往难以产生各种高级需要。
中华惠氏宗谱是一个中华惠氏宗族的根基。没有中华惠氏宗谱,中华惠氏宗族就成了无根之木,就失却了存在的依托。中华惠氏族亲都有寻根的需求,都有投入社会群体进行活动的需要。宗族是一条大河,而个人则是一滴水;一滴水如果不汇入河流,就容易干涸;汇入江河,流入大海,方能波澜壮阔。随着人们的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我们中华惠氏族人对于社会归属的需要将会越来越强烈,随之中华惠氏族谱在族人的心目中将会越来越显得重要。它的生命力方兴未艾,它定会继续存在、发展、充实、完善,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创修中华惠氏族谱这一伟大宗族工程快要竣工时,总编国钟族亲曾多次向“三会”族亲提出辞呈,多次打电话提出不再主持创修中华惠谱,后来,也就是在2011年6月间,国钟族亲又提出完全不参与修谱了,不知何因,同时声明,不管谁接手干,族谱若印制,也不让署他的名字。我们想,这对创修中华惠氏族谱是个极大的损失,我们考虑再三,不能让创修中华惠氏族谱这一伟大宗族工程在快要竣工时夭折,就对国钟族亲热情鼓励、劝说解释。再次托付国钟要干到底,,并向国钟承诺,创修中华惠氏族谱中不管有何干扰阻力,我们都会为你撑腰。是非曲直,广大族亲心中有数;你十几年为中华惠族的贡献奉献,广大族亲有目共堵。你身后站着二十几万海内外中华惠氏族亲。你所做的是中华惠氏的大事。广大族亲都是感激你的。最后,国钟族亲重脸气,顾大体,识大局,以惠氏宗族一统为重,又坚持把编审工作做圆满。族谱印制时,“三会”族亲决定一定要把总编国钟族亲的名字印在谱上,让后世中华惠氏族亲晓知国钟族亲对惠氏宗族的贡献,是为序。
创修中华惠氏族谱委员会主任:小兵敬记
初撰于公元2003年5月20日定稿于公元2011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