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xi)姓渊源几种说法辨析 之一
惠(xi)姓渊源几种说法辨析 之一
第二炮兵
根据《现代汉语字典》,“惠”字的唯一读音是hui。但在现实生活当中,在陕西、甘肃地区,有约5万人将自己的这个姓氏读作xi。在户籍、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种种官方媒介、数据库中,这个群体的姓氏统统被念作hui,只有与他们具体的个人交往时,他才会固执而明确地纠正你,他姓xi。大隐隐于野,这个隐于民间的读音却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尴尬,尴尬了陕甘两省,尴尬了多少代人。
名不正则言不顺。现代社会文明如此发达,竟无专家对此做出让人信服的结论。这些人坚持自己姓氏的这种读法,也应该得到尊重,因为名从主人是处理姓名读音问题的普遍原则,但至今各种字典工具书均未列出xi的姓氏读音。
总体来讲,xi姓人口以中国西部居多,今陕西富平、三原、耀县、扶风、蒲城、西安、长安、临潼、蓝田、汉中等地,甘肃省镇原县、宁县、会宁、宁夏固原县等地,均有xi姓聚居。至于现代因个人经商、就业、搬迁而散居全国各地的也有不少。
Xi姓的迁徙在方志、官史中从未记载,本姓也鲜见族谱留存于世。所以其始祖、宗脉难以梳理。例如一种说法是始祖惠(xi)元君耻食元禄,元未明初从山西洪洞搬迁至富平底店,有老人口述解放前兰田、蒲城等xi姓人也曾来此祭祖,汉中的xi姓可能也是从富平迁去的,甘肃有的xi姓人指出自己祖上是从蓝田等地迁来的,宁夏、新疆等地xi姓可能是从甘肃再西迁去的。
现将xi姓的一些渊源、说法辨析如下,仅供探讨。
说法一:xi、hui为同一字“惠”,两姓实为一姓,始祖、渊源相同。
1、对于上“亩”下“心”的写法,认为是书法“别体”,
理由一:陕西汉中市勉县清代赈灾捐款石碑上的文字,惠有写成惠,也有写成上“亩”下“心”,但在当地全读成xi. 理由二:《中国书法大字典》中收录的魏时碑刻,把惠写成上“亩”下“心”。 理由三: 《广碑别字》一书,编者秦公、刘大新,出版于1995年。该书记述“唐右威卫兵曹参军王泠然墓志”中把“惠”字写成了“亩心”,应该是“惠”字的俗体字。
第二炮兵辨析:因为目前电脑汉字字库中仅有“惠”一种写法,所以在各种平面媒体中涉及到xi时,只能以惠(xi)或“上亩下心”的方式表示。陕西关中地区“上亩下心”的写法在以前民间的年长者中存在,年轻人普遍并不知晓,加之现代社会手写汉字应用场合极少,多采用计算机汉字字库资源,只能用“惠’字代替。甘肃地区的xi姓之人却普遍采用“上亩下心”的写法,直至现在许多人在报户口、正式场合署名时,仍坚持自己的写法。甘肃地区部分人迫于无奈,深感此字带来的不便,便用音同形近的“葸”(xi)字来代替,仍不愿用“惠”字,怕混淆了读音。值得注意的是,上“亩”下“心”的写法长久以来仅在姓xi者中间使用,姓hui者并不采用此写法。
从以上证据可以看出,民间的上“亩”下“心写法和“惠”写法混用,使xi字的真面目飘忽不定;官本的各种字典均只有“惠”而无“上“亩”下“心”;《广碑别字》、《宋元以来俗字谱》等书列出了“亩”下“心”的写法,并认定为惠字的别体,使得主张xi字为一独立汉字的说法缺乏官方支持。
陕西富平县小惠(xi)乡,做为富平县xi姓人的聚居地之一,历史上即以此姓做为地名。据清乾隆5年(1715年)《富平县志》载,当时小惠村已经存在,说明xi的发音不会晚于此。但县志中只有惠字而无“上“亩”下“心”,究竟是因为官志不能出现字典中没有的字还是本来就没有“上“亩”下“心”的写法?原因不得而知。
2、对于有人姓“xi”,有人姓“hui”,存在以下几种解释:
(1)、“惠”古为多音字。
1989年5月29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致陕西汉中惠云青信函中说:“惠(写为:上“亩”下“心”)云青同志:来信收到,经查惠(上“亩”下“心”)即为“惠”字,过去的书法作品有时书写的不十分规范,所以“惠”才有上“亩”下“心”的写法。“惠”今读hui,经查古代韵书“惠”也有xi的读音,但今天没有保留此音,由于你们的先人用“惠“字作了姓氏,所以保留了它的特殊写法和读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