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一词源于杜姓名人杜光庭、杜默之作
“杜撰”这一词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没有根据的编造;虚构。但是,“杜撰”这个词语与姓杜的人有关,而且还是姓杜的人撰写出来的东西。
“杜撰”这一词起源于唐五代,与杜光庭有关。杜光庭(850—933年),字圣宾,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时,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对道教仪则、应验方面的著录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道藏》收录其著作27种,200余卷,其中有很多是神仙怪异的内容,属于胡编乱造。由于是杜光庭所编撰,因此后世对于没有事实根据而胡凑的著作,叫做“杜撰”。
还有一个姓杜的人撰写出来的东西称“杜撰”也颇为流行,这个姓杜的人叫杜默。杜默(1019—约1085年),字师雄,安徽和县人,北宋著名歌豪,他与诗人欧阳修、石延年相处甚密。其师石介作诗曰:“曼卿豪于诗,永叔豪于词,师雄歌变豪,三人宜同称。”故有“三豪”之称。可是豪于歌的杜默也喜欢诗,有一次,石介和欧阳修在开封为再次名落孙山的杜默设宴告别,席间诗酒唱和。杜默在答谢诗中写道:“一片灵台挂明月,万丈词焰飞长虹;乞取一杓凤池水,活取久旱泥蟠龙。”诗句可算豪放。但有人说此诗后两句重复用了“取”字,犯诗家忌讳。杜默对此不接受,他说那是死守陈规陋习,而诗贵在意境,决不能以词害意。因此,人们以后见到他的诗就说:“这是杜默所撰。”南宋王楙《野客丛书·杜撰》曰:“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然仆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
再后来,人们把不着边际、胡编乱造的东西都称为杜撰。尽管有些东西不是姓杜的人撰写,但是“殊途同归”,与杜光庭、杜默的“杜撰”堪称“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