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清河崔氏家传文化研究一

2013年06月05日 | 阅读:1708次 | 关键词:

一,数代好学与学术传统

   在中古时代,深厚的文化功力往往是士人立足于社会进而从政的基础,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是保持文化地位,政治地位的得力工具.《颜氏家训》卷三《勉学》中指出了读书对于世家大族的重要性:"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这种思想应该是当时世家大族,特别是文化世族公认的信条,因此拥有一定的学术传统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至关重要,而这一切与好学不辍的作风及长期的学术积累密切相关。

   清河崔氏家族自形成之日起就有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好学的家风累世不替.曹魏崔琰在青年时代就曾就学于东汉著名的经学家郑玄门下11,积累了深厚的经学根底,由此而开清河崔氏好学之风。 在当时,士大夫家庭都十分重视其成员的童蒙教育.《颜氏家训》卷三《勉学》:"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续早教,勿失机也。"可见,童蒙教育在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是非常重要的.清河崔氏成员世代良好的学风,与他们的幼年好学是分不开的。
 
   许多人都是从小就开始了学习生涯,而且才学过人. 南北朝是清河崔氏发展的高峰期,而家族学风,学术传统的定型也在这一时期.在北朝,崔逞一支,崔潜一支及崔灵延一支12在累世好学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 崔逞一支.崔逞"少好学,有文才"13,崔逞六世孙崔愍"好学修立,少有令名"14,崔冏"幼好学,泛览经传"15。

   崔潜一支.崔潜子崔宏"少有儁才,号曰冀州神童",其弟崔徽"少有文才,与渤海高演俱知名"16,崔宏子崔浩"少好文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关综,研精义理,时人莫及"17,崔浩弟崔简也以"好学"著称于世. 崔灵延一支.崔灵延孙崔劼"少而清虚寡欲,好学有家风"18,崔鸿"少好读书,博综经史"19,其子崔子元"幼聪敏,爱经史"20。
 
   虽然清河崔氏的主要发展集中在北朝,但在南朝,清河崔氏自幼好学的家风依然保持不替.如崔祖思"少有志气,好读书史"21.在他死后,"家无财,有书八千卷"22。崔慰祖"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时任吏部侍郎的谢朓曾赞叹崔慰祖道:"假使班,马复生,无以过此。"23这一方面说明崔慰祖已达到"硕学"的水平,而另一方面说明崔慰祖在传播文化方面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再如梁朝的崔灵恩"少笃学,从师遍通《五经》,尤精《三礼》,《三传》"24,从而成为名躁一时的儒学大家。

   南北清河崔氏自幼好学的学风,为家族学术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朝清河崔氏基本延续了汉代以来的学术传统,以儒家经学为主,而兼综其它学科.由于北朝清河崔氏数代保持好学的家风,因而其中不乏学识渊博的大家,知识面十分广博.崔浩便是十分突出的例子.《颜氏家训》卷三《勉学》:"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子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在《史记》的《正义》,《索隐》中引用崔浩的研究成果达59处之多,内容涉及文字,音韵,历代名器事物,官制,典章,地理,法律,礼仪规范等多个方面,可见他在当时各种学科领域都拥有极高的造诣.南朝清河崔氏的学术传统与北朝基本保持一致,仍然以儒家经学为主.而魏晋兴起继而在南方大获发展的玄学,对清河崔氏来说,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25因此,南北朝时期清河崔氏家学的主体学术传统是儒家经学. 经历了南北朝时期家学的层层积淀,进入隋唐后,清河崔氏的六大主要房支将这种好学风气继续发扬下去。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