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年会暨成立庆典于2011年12月11日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召开。
阅读:735次
-
7月23日,温州历史名人卓敬纪念馆在我市瑞安高楼大京村(寨寮溪风景区)落成,纪念馆由瑞安市历史名人办公室和浙江卓氏宗亲共同筹资,在原卓府旧址上修建。 卓敬(?—1402),字惟恭,瑞安仙降卓岙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户部侍郎,生性耿直,敢于秉公直言,批评朝政。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改元永乐,卓敬因“人臣事主,死而不二”,被其诛杀,夷三族。但他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深受广大
阅读:1468次
-
春光和煦,大地呈祥,万物清明,生灵欢畅。在祭奠先辈的清明节来临之际,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姓氏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会议于二零一三年三月二十四日上午,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隆重召开。
阅读:832次
-
卓姓为宋初迁入莆田,居兴化县。南宋诗人刘克庄撰《卓推官墓志铭》曰:“卓氏讳先,字进之,共先自扶风,徙闽居于莆。”
莆田卓姓首登科第者为卓厚,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及第,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转承议郎尚书,吏部员外郎。李俊甫《莆阳比事》载:“卓厚,字德载,兴化(今游详)人,擢熙宁第,崇宁间历官台省转承议郎而卒,朝廷官其一子。”卓厚与莆邑名流徐铎、徐锐、方会、林豫、陈觉民等同科,登宋熙宁九年徐铎
阅读:591次
-
潮汕卓氏——晋翁晋华兄弟元代落籍峡山
潮汕卓氏大都来自福建莆田。莆田人卓晋翁、卓晋华兄弟于元代(1279-1368)由莆田迁徙入潮,落籍潮阳县大宅(今峡山镇)。传至他的孙子卓西河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分创惠来都东安(今惠来县惠城镇)。卓西河长子卓良朋、次子卓良友后来又迁居陆丰曲清、华美另创基业。峡山大宅第10代裔孙卓登凤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分居上家村(今峡山镇)。
阅读:2438次
-
卓敬(?—— 1402),字惟恭,瑞安仙降飞云镇云周办事处卓岙村人。少时聪颖绝伦,过目不忘,据说读书能一目十行,终生不忘。博学多才,诗词、文章俱佳。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
阅读:558次
-
炎陵洋岐卓氏明末自江西樟树镇迁霞阳乡红南洋岐村。
平江东乡徐家洞卓氏始迁祖自乾公,清乾隆元年(1736)自广东平远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730人。
慈利卓氏始迁祖汝周公,讳太岳,字承宗,原籍江西丰城,任湖广岳州营游击,宋靖康元年,金人南侵,不克归里,遂寄籍慈利天门山,生休述、休福,述公世居慈利,六传至子成公,生文德、文庠。福公子字虎回原籍,五传至永熙,明太祖时奉命南征,亦居慈利。三支各述有谱
阅读:1546次
-
本报讯 “街头宝炬夜初开,一曲新词怨落梅。怪底隹人好装束,闽山庙里看灯来。”这是明万历进士邓原岳作的《闽中元夕曲》对福州三坊七巷内闽山庙灯火盛况的描写。很多人不知道,闽山庙的前身,其实是卓公祠。昨日,湮没已久的“闽山卓公祠”石碑,终于在福州闽山巷内被发现。
阅读:2037次
-
卓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人口约四十四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7%左右。秦汉时除此支卓姓播迁外,卓滑之后亦有北迁于河南南阳与山西离石一带,后来昌盛为卓姓南阳郡望与西河郡望。东汉时南阳卓姓家世显赫,风光无比,极大的壮大了卓姓南阳郡望的声名,汉光武封卓茂为褒德侯,卓茂长子卓戎为太中大夫,次子卓崇徙封为泛乡侯,崇子□,□子诉,诉子隆世袭,后因卓隆无子而国除,但卓姓繁盛于南阳之
阅读:1548次
-
卓zhuo姓乃人名之姓氏,卓姓亦汉族大家庭中一古老姓氏之一; 卓姓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秦破赵后,迁卓氏于蜀之临邛(今四川邛崃),后其冶铁治富,富至僮千人。其后有卓王孙,卓王孙之女便是千古流芳的卓文君。
阅读:939次
-
回眸2012不平凡的一年——卓氏宗族活动大事记(盘点)1
阅读:3209次
-
2011年9月,因发现潭下籍人包氏在(凤岭)仲兴公墓地左、右上角新造了两座墓地,距离之近,完全超越了祖制。故我凤岭卓氏团结广大族人,动用一切力量,众志成城,将包氏所建墓地清理掉,然后覆土还原。10月1日,在焕洲、观友、越华、清华、灼连、国威、锦章、定华、永华、惠良等热心宗亲的倡议下,合族捐资人民币约六万多元,组织了近七百多人至始祖仲兴公墓地祭拜,声势浩大,为百年之盛举,永为后世之典范。
阅读:3464次
-
一、南宁市:30个自然屯5790人1.宾阳县11个自然屯;新圩镇周鸡村、太阳村、细往行村、黎塘镇高塘村、古托村、宾州镇孟村、新风村、上阜村、新村镇高寨村、塘背村、杨桥镇三台村2.上林县8个自然村屯:澄泰乡潭六村,三里镇城厢街、白圩镇白圩街、狮螺街、大丰镇新安村、明亮镇塘马村、那店村、亭亮街3.武鸣县4个自然屯:府城镇大墩村、那延村、西江乡上殿村、灵马镇伏马村
阅读:63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