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氏源流

卓氏源流

2013年04月28日 | 阅读:2480次 | 关键词: 卓氏

一、渊源

卓氏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对于卓姓的渊源,由于缺少资料稽考,致使“姓源”不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明清以来,学者对于“姓氏起源,溯本追根”的研究,逐步深入,头绪逐渐清晰。据已有史料分析,应该是“楚后说”。

卓氏系出芈姓。华夏民族的姓氏源远流长。帝颛顼高阳氏分裂出嬴,嬴再分裂出罗,罗分裂出芈,芈又分裂出卓(《华夏民族大姓分裂表》)。楚威王之子公子卓的裔孙卓滑,是芈姓的后代。《溯本寻根百家姓》记载:卓,楚有大夫卓滑,子孙取其名字中的“卓”为姓。卓姓始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国王族,卓滑乃卓姓通族的始祖。

颛顼的后裔季连与其父陆终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江淮地区建立罗国。季连之后有姓罗、有姓芈的,他们居住在江淮一带历经夏、商两朝。芈鬻熊是蛮夷部族的首领。后来商王族占领了他们的地盘,芈鬻熊便带儿子芈熊丽及族人投奔西岐(今陕西华阴)的西伯侯姬昌。芈熊丽的孙子熊绎参与周武王发起的灭商战争。熊绎能文善武,尤以骑射著称,深得周武王姬发的重用,成为武王身边的一员名将。周武王大军攻下商朝行宫朝歌后,封赏有功之臣,建立许多诸侯国,其中封芈熊绎于丹阳(今湖北秭归),建立楚国。公元前689年徙都郢。楚昭王时期,楚国几被伍子胥所率吴军灭亡,申鲍胥求秦援楚后,迁都新郢,保住了楚。尔后,楚的力量逐渐强大,到楚威王时,并吞了吴越及周边的大小方国,疆域发展到纵横五千里。到战国时期,楚成七雄之一。楚威王生子熊槐和公子卓。威王殁,立熊槐为怀王(公元前328年)。怀王不纳陈轸、屈原忠言,不听其弟公子卓(时为楚之大夫)的力谏,宠信靳尚、郑袖,中张仪破坏楚齐六国合纵抗秦大计,使楚北绝齐交,西受秦患,不久被秦败于丹阳。楚国逐渐衰落,到了公元前223年楚灭国、并于秦。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将六国的工商奴隶主和工匠大批向周边迁移,楚之富家也不例外。如卓王孙的前辈就是从赵地迁往四川邛崃(《史记列货殖传》)。西汉名臣卓俨,官西河太守;光武中兴之际,名臣卓茂官居南阳。这时期卓姓家族逐渐发展成望族,创南阳郡、西河郡。东晋时期,“五胡之乱”,中原望族相继南迁。隋唐五代,卓氏子孙由山西、河南、陕西播迁到山东、四川、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福建、台湾、云南、贵州、安徽。到了宋代,卓姓已成为典型的南方姓氏

尤溪卓姓属西河郡望。

二、入尤与定居

(一)从莆田入尤定居

汤川乡赤墓、洋头、北洋、章下,溪尾乡秀峤、横岐卓姓

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卓炟(字彦明)自莆田入尤溪十六都高山卓(今洋中王宅境内)。炟是莆田始祖隐之的第七世孙卓宽的七子。当时正是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为生活所迫,卓炟举家到高山卓深山密林中开山造田,后又移居到廿都汤川卓山(大王坪附近)。这期间,他们来往于尤溪—福州—莆田之间,到十二世孙卓井,再移居附近的田垅七尺底(现仍有地基花台遗址)。南宋嘉泰年间(约1200年),卓井和儿子卓疆在汤川洋头后涧置田产山场,定居创业,建祖立祠。

卓疆在后涧生有三个儿子:一郎、二郎、三郎。宋理宗淳祐年间(约1250年),二郎移居洋头小槽头,三郎开基汤川登龙坊北洋,创业立祖,繁衍生息。

三郎后裔卓琏在明孝宗弘治年间(1490—1500年),从北洋开基到胡厝章下,尔后又有后裔从北洋迁居溪尾秀峤。二郎后裔开支湖山横岐。

(二)从福清入尤定居

管前镇九曲、绿柳,西滨镇华兰、溪尾乡、中仙乡华口、坂面乡下川、蒋坑卓姓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0年),卓宣义从福清经仙游茶溪后迁沙县上源。生三子:千三居上源(大洛),千一同母居昌荣,千二随父迁入管前九曲定居立祖。卓千二的后裔卓文泰,分支梅仙梅营村坂角坵;二十六世孙卓朝梓分支绿柳。有一支移居城关卓厝巷(具体时间不详)。

康熙廿年(1681年),卓起玉(国华)由卓厝巷迁西滨华兰立祖,繁衍生息。后裔卓周银(兴宝)移居到中仙华口(先到台溪玉涧,再迁移到华口)。道光十九年(1840年),华兰卓姓后裔卓上绥迁入溪尾定居。

坂面下川卓姓,始祖卓永郎由管前九曲迁入下川、后湖,建祖立祠,开基至今已18代,现有人口近400人。其后裔分居坂面蒋坑(具体时间不详,到下川约有450年左右)。

(三)入迁始发地待考

联合联南卓姓

廿七代孙卓应明在清康熙九年(1670年),从梅仙登地村移居联南村定居(目前登地已无卓姓居住)。按推测,南宋初期卓姓曾在登地居住过,除开基联南一支外,其他去向无考。

三、迁移

(一)汤川乡赤墓卓姓

第十四代卓一郎后裔卓文达,约在宋理宗淳祐年间(1250年前后),开基闽侯小箬。

宋理宗淳祐年间,卓二郎后裔开基福鼎。

(二)汤川乡北洋卓姓

第十七代卓子庆后裔卓正怀、紫茂(字金生)、紫萼(字金翁),于明朝(约1500年)迁古田县卓厝桥,第廿八代孙卓镇圭迁古田城关三保街。

第三十三代卓绍梓、绍桓,约于1840年前后迁居霞浦西关。

1870年左右,卓求忠之孙卓乾壮迁居顺昌黄家村。

约于1500年,卓正已携子显行、显章、显从、显得迁上海嘉定县南门,后裔卓宗厚开支上海青浦县、苏州太仓;瑞麟、志文迁嘉定县东门;凤来、凤和、凤翔迁嘉定。

1770年前后,第廿八孙卓瑩(字俊玉)携谟、谆、谔、誉迁居浙江平阳县。

廿九代孙帝厚、帝纲、帝臣,卅一代卓能厚迁居平阳县。

卅一代卓振龙、振鳌、振鲤三兄弟,约于1800年迁居霞浦西关。

(三)管前九曲卓姓

十八世孙卓铭二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开基沙县南洋华村。

卓维岁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开基邵武城关。

卓炳焕于1945年移居台湾台北市。

卓成仞于1946年移居沙县南霞乡。

卓启琴于1946年移居顺昌本布乡。

卓永荣于1953年移居南平市。

四、分布

全县卓姓3790人,占全县总人口0.9%,姓氏人口排序位于全县第27位。其中:

管前镇1599人,分布在绿柳、九曲。

汤川乡956人,分布在光明(北洋)、赤墓、洋头、大王坪、章下

坂面乡291人,分布在下川、蒋坑、后湖。

溪尾乡237人,分布在溪尾、秀峤、湖山。

西滨镇175人,集居在华兰。

联合乡98人,集居在联南。

八字桥乡53人,散居或婚嫁入迁。

中仙乡50人,集居在华口、光村。

西城镇37人,散居。

洋中镇28人,散居。

梅仙镇19人,散居。

台溪乡14人,散居。

新阳镇6人,在该镇工作或婚嫁迁入。

城关镇227人,散居。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