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古墓现身恩平

2014年01月17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5626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明代古墓现身恩平

朱忠泽(左)和朱福卫在墓前合影。(恩平市博物馆提供)

本报讯  日前,恩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活动中,在该市良西镇龙山村委会发现了一座面积上百平方米的明代古墓——朱人凤墓。恩平市博物馆馆长朱忠泽表示,朱人凤墓建筑气势宏大、坚实,是目前恩平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墓,其墓对研究恩平历史古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恩平朱氏族谱主编朱福卫老人考证,朱人凤可能是朱德元帅的祖先,具体情况还有待研究。

古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

古墓藏在良西镇龙山村委会通天吊蜡烛山上,这座山上全是杂草和树木,几乎没有上山的路可走,恩平朱氏族谱主编、今年81岁的朱福卫老人是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之一,他向恩平市博物馆提供了重要线索。

恩平市博物馆馆长朱忠泽说:“我们先骑摩托车到良西镇帝都温泉,然后就不能骑车了,行走1个小时才到达通天吊蜡烛山脚下,然后我们和向导朱福卫老人每人手持一把镰刀,一边砍荆棘一边上山,一直砍到了山顶,足足砍了2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见到了这座古墓的真容。”

据介绍,古墓坐东向西,深圆形,整体用沙灰砌成,墓地面积103.5平方米,墓总长度11.5米,宽9米。墓穴为两进双弧群结构,封土堆用沙灰呈半球形夯筑,墓穴位长1.5米,宽1.8米,高1米。墓碑文用花岗岩石分四块制成,总长1.65米,高1米,厚0.15米,墓碑正中刻有“皇宋显二世祖考十九郎人凤朱公坟墓”;右竖刻有“本山坐辰向戌兼巽乾”;左竖刻有“光绪庚辰年孟春重修”。墓碑两边刻有对联“揽千峰秀气,衍万派支流”;横额刻有“长发其祥”。在墓后壁约10米处立一石碑,石碑高1米、宽0.40米,碑文中间竖刻有“皇清四世祖大学士德辉朱公人凤墓”,右上角竖刻有“世居福建分支浙江、广西、广东”,左下角竖刻有“光绪癸卯吉旦立”。和恩平的其它古墓相比,这个古墓拜坛有四级,显示古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

据了解,在古墓旁边,以前还立有功名柱,后被良西镇那湾村村民搬去作顶梁柱。另外,在良西镇,普查人员还发现了朱人凤夫人的墓。

朱人凤或是朱德祖先

据史料记载,朱人凤,原籍福建同安,是元朝顺帝(1333—1368年)时期的进士,官授工部侍郎,是大学士、资政大夫。由于朱人凤悲愤宋室的灭亡,更不满被异族统治,于是弃官南下,隐居于羊城(广州)。后来病故,先葬于羊城(广州)西郊的山地上。后来,朱人凤的后裔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一部分来到了恩平定居。在明朝嘉靖年间,他的后代将朱人凤的墓搬迁到了现在的恩平市良西镇龙山村委会一个土名叫南坑的地方,山名叫做通天吊蜡烛。古墓经过了多次重修,现在看到的是清代重修的墓地。

广东省朱熹思想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朱国燎和恩平朱氏族谱主编朱福卫经过考证后认为,广东朱姓始祖为南宋末年的文换公,他跟随南宋皇帝来到广东。文换公育有两个儿子,朱裔贤和朱继贤,朱继贤又育有两个儿子,朱远忠和朱远明,朱远明膝下有3个儿子,朱人凤、朱人虎、朱人龙,这个时候为元朝。朱人凤生了9个儿子,其中老四朱源逵的子孙后来迁徙到广东韶关、浙江等地。后来朱源逵的子孙中有一支从韶关迁到四川,并走出一代伟人朱德。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说:“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朱福卫告诉记者,他为此已和朱德的后人取得过联系,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而朱人凤的二儿子朱源达的后代后来迁居广东台山、开平、恩平、云浮、罗定、阳春,福建、广西等地,即为现在恩平朱姓的祖先。目前,恩平市的朱姓居民有3000多人,主要分布在良西、横陂、东安、大槐等地,其中良西镇长隆村700多居民全部姓朱,是恩平朱姓人口最多的村子。

朱氏后人关注古墓

朱福卫是土生土长的良西龙山村人,上世纪50年代,他就是良西乡的乡长,上世纪70年代是原恩平县外经贸局副局长,后又任原恩平县供销社党委副书记,直到退休。退休后,朱福卫就开始为整理恩平朱氏族谱而努力,经常去全国各地寻访朱德元帅的足迹,探访他的祖先和后代们的状况。

“我是朱氏后人,对挖掘和保护朱姓文化财产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何况朱德是开国元勋,是我们国家的伟人,我想做的,就是搞好这段考证。”81岁的朱福卫告诉记者。

朱福卫说,1933年,在恩平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拜墓事件。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4省来的上万人汇集恩平,这些人全部姓朱,用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拜祭了朱人凤墓,可谓空前绝后。自从这次拜祭以后,朱氏后人商定每隔50年,对朱人凤墓进行拜祭。1933年以后,由于害怕国民党当局破坏朱人凤墓,就很少有人提及此墓。解放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朱人凤墓也很少被人提及,久而久之,这座古墓逐渐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

近年来,又有各地朱氏后人来恩平拜祭朱人凤墓。由于不知道地点,朱福卫经常要为他们带路。就在2006年,还有来自清远、广州、阳江、恩平等地的朱氏后人来此联合拜祭。朱福卫说,今年,朱德的后人朱和平、美国朱氏宗亲会、加拿大朱氏宗亲会、港澳朱氏宗亲会等都打算拜祭朱人凤墓。  (本报记者  李小龙)

相关新闻

数个古墓被发现

本报讯  在日前开展的文物普查活动中,除朱人凤墓外,恩平市博物馆还发现了数个有考古价值的古墓,主要有吴光集墓,唐氏古墓,钟、何氏合葬古墓,郑念二墓等。

恩平吴姓的始祖吴光集,原籍福建莆田县人氏,是宋朝进士,南宋乾道元年被委派到恩平,任南恩州知军州事(辖今恩平、阳江市)。随着历史发展,吴氏不断繁衍壮大,成为恩平最大姓之一,吴光集因此成为恩平吴姓居民的始祖。吴光集去世后,其墓始葬于牛江镇的云岫山,后迁葬于良西北部二十四行(土名)的龙潭九凸山。

唐氏古墓的主人是恩平唐姓的始祖唐仲一。唐仲一于700多年前,从南雄经新会暂居,后迁至恩平,至今已繁衍到三十一世代。唐仲一墓葬于君堂潢步头管区龟山,此墓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曾在道光十四年重修。联合国前常务副秘书长唐明照、全国侨联副主席唐闻生也是唐氏后裔。

郑念二墓造于1310—1320年间。郑念二是宋朝刺史,其墓位于大田镇坳田村后背君子山前,海拔约700米,该墓坐东向西,深圆形,墓穴两边双弧群结构,墓碑文用花岗岩块制成,墓碑刻有“宋诰赠刺史,恭人四世祖翁念二郑公,妣宋氏恭人墓”,该墓于光绪三十年重修,该墓建筑坚实简朴,保存完好。

钟氏原是朱人凤正一品夫人,钟氏随夫在羊城(广州)病故,其墓先葬于广州市西郊,后于明嘉靖年间迁葬于恩平市良西镇潭流村后背山。何氏与钟氏是婆媳关系(即朱人凤儿子朱源远的夫人),何氏去世后,其后裔将其与钟氏合葬在一起。墓碑文正中竖刻有“皇宋二世祖考人凤朱公妣钟氏安人,三世考源远朱公妣何氏安人”,右竖刻有“本山坐辛向乙兼酉卯”,左竖刻有“光绪六年吉旦重修”,其墓是一座历史时间长且保存完好的合葬古墓。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