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公后裔多才俊 六世孙最早入境

2014年01月17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2481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朱公后裔多才俊 六世孙最早入境

朱姓源于古邾国。古邾国是周武王分封的一个小国,方位在今山东邹县东南。战国中叶,邾国为楚国所灭,王室子孙中有一支以“邾”去“邑”为氏,即为朱姓。

朱姓早期主要在沛国相县(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繁衍生息,西汉大司马朱诩、朱浮(朱诩之子)就出生在这里。因而“沛国”后来成了朱姓的头号郡望。其后,大者有沛国、丹阳、永城、钱塘、义阳、太康、河南之九族,显于汉唐之间。有明一代,由于朱姓人当上皇帝,朱姓更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在当今中华姓氏人口排序中,朱姓成为名列第 14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 1.26%,分布广泛,尤以江苏、广东、浙江、河南为多,占到全国汉族朱姓人口的44%

整理 魏亚男

朱熹的六世孙最早入境

朱氏是清远的第10大姓,全市有9.3万人,分布上以英德、清新、佛冈为多。大多属朱熹的后裔。

早在东晋建武元年(317),有个叫朱玮的人出任南康郡(今江西赣州市)刺史,乃从河南南阳迁居南康任所。传7世至朱宽,于南朝梁普通七年(526)由南康徙居吉安府(今江西吉安市),又传12世至朱继贤,于唐代任徽州府正堂,乃立基于婺源(今属江西)。朱继贤传11世有朱熹,朱熹后侨寓建阳(今属福建)。他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对后世影响极大。因死后被宋宁宗赵扩赐溢“文”,后世遂以“文公”尊称之。他生有3子,后裔散布闽粤赣各地。迁入清远市域的朱姓族支分别为其次子和季子的后裔。

最早入境的是朱熹的6世孙朱文焕,他是朱熹次子朱野的后裔。文焕生于南宋末年,官至大理寺评事。南宋德祐二年(1276),元兵攻占临安,俘恭帝赵。是年5月,益王赵昰于福州登基,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是时,朱文焕带兵护驾。不久,元兵攻占福建,宋廷君臣经海道退守粤地。朱文焕奉命抗元于北江地区,曾在大庙峡与南侵元兵血战,不敌身亡。其子继贤背负其遗体连夜潜匿于清远横石,葬之于横石勒竹坦,筑庐守孝。3年孝毕,守义不仕,先后购得潖江上、下岳田庄(今属佛冈龙山镇)作为栖隐基地。继贤晚年寓居广州诗书里。至元朝末年,5世孙朱子英因避兵祸始携眷隐于上岳,修建宏大屋场,以诗书教育子孙后代。上岳朱氏从朱文焕算起,已历30余代,后裔衍居佛冈、清城、清新等地,逾8000人口。

清新三坑为发祥地

清新三坑白米铺朱氏,据其族史记载,开基祖朱可达是朱熹第3子朱在的后裔。朱在的孙子朱叔诜因为官南雄而携眷居南雄珠玑巷。至元明之际,朱叔诜的后裔朱可达由南雄避居广州诗书里。在诗书里因与邻馆的清远县太平乡生员米氏结亲而举家迁居清远善化乡(今三坑镇)葵背岗,后转迁到白米布定居。可达生2子,孙子辈中有朱稚中明洪武戊辰(1383)科进士,是为原清远县有史以来的第2位进士。至第4代,这个家族演绎成佛隆、佛惠、佛养3大房支,族裔散布今城区古城、蟠龙、横荷,清新三坑、山塘、太平和滨江地区,外市、外省亦有分支移居,丁口数以万计。其中,发祥地三坑有7000余众,清城横荷有4000余众,东城有1200余人。

英德和佛冈的朱姓,据朱兆熊、朱章甫等人梳理考证,认为均为朱熹次子朱野的后裔。朱野的11世孙朱廷琛原居江西南昌府建昌县(今永修县)宽仁乡,明初出任广东惠州府推官,因水土不服而殁于任上。其子仁瓒、仁通、仁达兄弟3人扶柩归葬,途经今和平县上陵镇时因故葬父于当地,兄弟3人亦定居于此。他们共生9子,按万一至万九取排行名,族内称之为“上九子”。其中第5子万五郎(正名成宝)移居兴宁丝竹湖,成为兴宁开基始祖。此公又生9子,族内习称“中九子”。“中九子”中,有数子与清远关系密切。

阳山有3300多朱姓人,主要分布于黎埠、青莲、七拱等地,先祖分别来自兴宁、英德,均属朱熹的后裔。连州有2400多朱姓人,先祖分别从粤东潮州和邻县阳山迁入,亦属朱熹的裔孙。连南、连山共有2900朱姓人,其先祖由粤东龙川、兴宁等地迁去,亦属朱熹的后裔。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