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花与朱氏香包

2014年01月17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1110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朱桂花与朱氏香包

朱氏香包(朱桂花香包)主题分为:吉庆有余系列、汉文化系列、梅兰竹菊系列、龙凤呈祥系列、十二生肖系列、中国国粹系列、民间风情系列等

朱桂花香包造型分为:心型、菱型、桃型、圆型、扇型、元宝型、椭圆型、茄子型等

用途: 因本品是纯中药加手工精制完成,所以用途广泛,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节庆用品,为求吉祈福,驱恶避邪,保障平安之用。

一类是作为工艺品,装饰房间、汽车、店面、衣物等,不但增美添彩,还可净化空气,具有馈赠及收藏价值。

一类是作为生活用品,朱桂花香包在制作上打破传统形式约束,除传统形式外,还开发出了项链、手链、手机链、钥匙扣等多种形式的香包,具有预防感冒、提神醒脑的功效,深受时尚人士欢迎。

氏香包历史沿革

舅奶(外婆)胡佃英为连云港人,自幼由于家境贫寒,平时以卖蒸米糕为生。在每年的五月端五,她都会上山采山茶(今连云港云雾茶)、艾叶、菊花、薄荷等,并在邻居家找些碎布缝成一些布袋,将这些香料晒干捣碎一起装进布袋。舅奶会将做好的香包和米糕一起拿到摊上去卖,而来买的大多是些有钱人家买给小孩带,或是自己带布让舅奶按她们的要求加工制作。

母亲金同兰自幼年就跟舅奶学做香包、鞋垫、肚兜、虎头鞋帽。母亲年幼时正值祖国抗日战争时期,家中大舅有病、二舅被国民党抓壮丁、小舅智商低下生活不能自理、舅爷出海常年不在家,所以家里只有靠舅奶和母亲来维持生计。母亲从六岁时就跟随舅奶每天早出晚归,凌晨起来制作米糕,白天就在小摊前缝制这些手工品,边做边卖。但那时时局动乱,经济萧条,有时一天也卖不出去一个,日子过的非常艰难。在母亲十一岁那年,正在摊前做手工的她被一个日本婆看中了她的手艺,经过和舅奶的协商把母亲带到了这个日本人家中干活。母亲在日本人家中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外,全部都在为他做香包、虎头鞋、肚兜等手工艺品,直至日本战败,才得以返回家中。

从我记事起,就记得在家中的门上、墙上、床沿边、蚊帐上都挂满了母亲制作的各种香包。在朝鲜战役时,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战役外出打仗,母亲一个人在家没事时,就会有邻居过来请母亲帮忙剪窗花、做香包,或是谁家有孩子出生,就会请母亲帮忙作虎头鞋、虎头帽,祈求孩子长的壮实,驱恶避邪。

由于女孩的天性使然,再加上母亲的影响,我自小就喜欢模仿母亲缝制一些小东西。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和母亲一起带着弟弟到街上去卖香包。用细细的竹竿挑起一串色彩缤纷的香包,我和弟弟各持一头走上街去,在那个生活单一的年代,这就是我童年最快乐的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香包的兴趣也由喜爱变成了热爱。非常幸运的是我毕业后分配到单位的幼儿园工作,在这个孩子的乐园里,我的爱好也有了一个发挥的舞台。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和端午节,我都会为孩子们缝制各式各样的香包送给他们做礼物。看着孩子们得到礼物时的笑脸,看着他们用小小的鼻子闻着我精心配制的香料散发出的香味,我会由衷的感到欣慰和满足。

2004年退休后,在家人的支持下,我终于开设了我的第一家香包专卖店“徐州朱氏香包店”。在短短的几的里,凭着我娴熟的技艺和对这项艺术热爱,我由最开始一个小店,发展到现在遍布全国及海外的连锁及直营店。

听母亲说,舅奶做的最好的就是虎头鞋,虎头帽和香包;母亲最拿手的是做香包,剪窗花;而我做的最好的当然就是香包了,招财有余、龙凤呈祥、十二生肖、中国国粹都是非常受欢迎的系列。

工艺流程:

1/选料:选取优质丝绸、丝线、中草药等基本物品;

2/构思:构思形成,内容及款式确定后,把面料上的图案进行裁剪;

3/定型:把裁剪好的面料进行定型加工;

4/填充:原料初步定型后,放入填充物及配制好的香料;

5/缝合:将填充好的香包用丝线进行缝合;

6/修饰:根据内容主题的需要将缝合好的香包进行镶边、配件等修饰;

一件古朴典雅、明艳亮丽的香包呈现在您面前!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