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姐妹:用爱点亮生命

2014年01月17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1590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朱氏姐妹:用爱点亮生命

平顶山市朱智红、朱永红、朱春红三姐妹,2003年,从去福利院做义工开始,从救助一个病患孤婴起步,合力建立了病残孤儿寄养点“爱之家”,7年中,在她们的帮助下,先后有230多名病残孤儿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并陆续被国内外社会、家庭收养,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230多名孩子的家

519日下午3点多,平顶山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李庄新村,一座两层普通民宅内,不大的院子里晾晒着一排排的尿布片、小毯子、小床单和成片的小衣服,院内静悄悄的。这是一个特殊的小院,一楼和二楼的每个房间,都布置得像幼儿园,而婴儿保暖箱、吸氧机、成包的尿不湿和奶粉,又让人感觉像个医疗室。

这就是朱智红和二姐朱永红、大姐朱春红一起办的孤儿寄养点“爱之家”。

二楼客厅,朱永红正看着两岁的男孩党峰坐在地垫上玩,7个月大的雯雯躺在摇篮里咿咿呀呀。

三个房间里,6个婴儿躺在小床上,每个床上都挂着一个小牌子,上面标明姓名及所患疾病。记录本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每个孩子的喂奶时间和次数。护理员小马阿姨抱着一个孩子用奶瓶喂奶,旁边另外一个孩子忽然哼哼唧唧地哭了起来,小马赶紧放下手里的孩子,抱起另一个。

看见记者到来,33岁的朱智红从隔壁房间里出来,她正给患有畸胎瘤、仅有10多天大的党珊擦拭患处。朱智红有点着急,党珊畸胎瘤上起的大泡破裂了,她很担心孩子有什么意外,“得赶紧把孩子送走做手术。”朱智红之前已经联系了某家救助机构,对方愿意救治小党珊。

“寄养点里现在有8个孩子,最大的两岁,最小的脐带刚落。”朱智红介绍说,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病情,心脏病、唇腭裂、双性畸形、视网膜病变等。“爱之家”已经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申请了救助基金以及救助机构,正在等待回复。

实际上,寄养点还有另外8名孩子寄养在其他家庭里。自2007年“爱之家”成立以来,已经有230多名孤残孩子在这里得到过救治,其中100多名后来被成功收养,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

爱心缘起

朱氏三姐妹很普通。朱智红,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总医院传染科的护士,朱永红和朱春红都曾是下岗工人,现在平煤物业服务中心做清洁工。

办孤儿救助寄养点,开始似乎有点心血来潮。2003年,朱春红和朱智红先后有了孩子,经常结伴去平顶山福利院做义工。2004年的一天,姐妹俩再次来到福利院。当时福利院的条件非常有限,朱春红一眼就看到患先心病的女孩党政躺在床上,小脸憋得青紫,还不停地咳嗽。

“就那一眼,心一下揪住了。”519日,朱春红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依然不能平静。她直接去找福利院院长,再三恳求将孩子带回家寄养。当时,朱春红的亲生女儿只有一岁。

孩子带回来了,丈夫刘爱明不乐意了,父母也有意见。朱春红可不管这些,她和朱智红两人静心喂养、照顾孩子,并四处联系爱心机构和救助基金,一年后顺利帮小党政做了手术。

孩子的身体在慢慢好转,刘爱明的思想也慢慢转了弯。冲奶粉,老刘往两个杯子里倒奶粉心里都暗自念叨:公平!有件小事直接改变了老刘的态度,有次他骑自行车带自己的女儿和党政一起出门,路上不小心摔进沟里。党政爬起来张嘴就问:爸,你咋样了?

这之后,老刘亲自找到福利院领导,坚决要求办理党政的收养手续。老刘说,当时听了那句话,“我就想,这孩子无论如何我都要养。”

现在,6岁的党政改名为刘依真。在父母面前,她比姐姐更喜欢撒娇,性格也比姐姐外向活泼得多。

党政的到来和顺利医治,让朱智红和朱春红信心大增。其间,一些患病的孤儿陆续被朱氏姐妹带回家细心照顾。二姐朱永红也加入进来,无偿帮助照顾孩子。

为了更好地照料这些孩子,她们刚开始租了两室一厅,孩子多了,又换到了目前这套两层小院里。

最初,房租曾是个大问题。直爽的大姐朱春红主持召开了全家会议,动员捐款。父母意见很大,“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管这么多闲事!”老父亲甚至还“威胁”朱智红,要到女儿工作的医院门前吆喝她。

然而,家庭会议还是开得很成功。三妹和唯一的弟弟承担了房租,朱智红、朱永红、朱春红负担孩子的费用并且负责照顾孩子和联系救助机构。

2007年,“爱之家”成立了。主旨很明确,主要照料和护理需要手术和医疗救助的孤儿。这样的特性注定孩子的流动性很大,病情复杂,需要专人特殊护理。后来,“爱之家”又找了三个专职阿姨,更好地照看孤儿。

四面八方的爱心

“爱之家”刚起步时很困难。这是个纯粹的民间机构,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平顶山福利院前几年的经费也很紧张,对于一些孤儿的医疗费用甚至生活费都无力负担。朱智红姐妹就隔三差五地自掏腰包买些婴儿用品。

用心的朱智红想到了网络,想到了一些国家救助计划。她在摇篮网论坛上发帖求助,立刻收到了热烈的回应。最先回应的是北京的郑鹤红女士,她长时间从事孤儿医疗救助。她在了解到需要立即进行先心手术孩子的具体情况后,很快联系到朱智红,把孩子接到北京接受治疗。

之后,朱智红不断收到有关信息,也不断和相关机构进行接洽,开拓孤儿救治的多种渠道。目前,有20多家基金会、民间救助机构和“爱之家”保持亲密的互助关系。郑鹤红评价说:“朱智红有股钻劲,愣是为孩子们闯出了一条路。”

“爱之家”的日常经费也有了着落。爱心论坛上妈妈们的捐助、基金会的定向提供资金,都让“爱之家”各项活动有了保障。目前,记者在论坛上看到,每月都有妈妈们的定向捐助,为孩子们购买奶粉、日常用品等。

平顶山福利院自2008年起,也开始向“爱之家”提供寄养孩子的生活费、治疗费、陪护费用等。520日上午,福利院书记卜松文表示,朱智红姐妹们对孩子毫无保留的爱和照顾,赢得了福利院的信任。福利院会主动将急需医治的孩子先送到“爱之家”调养,待时机成熟再将孩子送去手术,或者由“爱之家”帮助牵线搭桥,使孩子得到救治。这几年,已经陆续有100多名孩子被送到“爱之家”,并在医治后,成功被社会、家庭收养。“朱智红这种对孩子的爱,是令人尊敬的。”卜松文说。

“爱之家”发展得很快,是一个像模像样的民间慈善机构了。

民间慈善,最缺的是资金,但最容易遭到社会质疑的也是捐助资金的使用。对此,朱智红一方面委托上海的一位慈善人士每月定期公布社会捐助资金明细;另一方面,自己也随时在网上公布捐助物品和资金的款项。

朱智红表示,除了平顶山福利院送过来的孩子,寄养点现在还接收其他福利院的孩子,而这些孩子的医疗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绝大多数需要“爱之家”来承担。

“下一步,我们希望找一个专业的会计,来帮我们做财务方面的工作。”朱智红说。

另一个好消息是,有关方面已同意“爱之家”注册。这样,“爱之家”就不再是黑户救助机构了,朱智红送孩子去外地治病时还曾经被错当成人贩子。

爱的坚持

“爱之家”在社会各界的呵护下,发展迅速。但朱智红却无法排解烦恼,和性格爽朗的大姐二姐相比,朱智红显得有些不善言辞。但她承担着重任:送过来的孩子需要初步判断病情、分诊;给孩子换药和打针;和外界联系沟通等。

这么多事情,朱智红都需要在工作之余去做。

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朱智红却不得不考虑很多事情。本就不多说话的朱智红更加沉默寡言,于是周围的人开始议论她“不合群”。

朱智红很纠结:她感谢医院领导和同事对“爱之家”的支持及帮助;另一方面,如何兼顾工作和爱心事业却是个大问题。朱智红说,如果医院同意她去清扫厕所,她都愿意去干。“只要多一点时间为孤儿多做一些事情。”

她想到了辞职,这个念头立刻遭到了大家的反对。二姐朱永红说:“这么好的工作你说丢就丢?别人想进还进不来呢!”

小妹的烦恼没解决,大姐朱春红折腾着给自己找了新麻烦。她另外租房专门收容照顾社会上的流浪人员。这很令人费解,弱小的生命更容易赢得大家的同情和帮助,而那些精神不正常、蓬头垢面的成年人却难以管理。

“爱就是公平,你不能看着孩子可爱就去抱他、多爱他,这些流浪人也是生命。只要是生命,都有权利得到帮助。”朱春红很固执、也很坚定。

从年前到现在,朱春红收留了10多个流浪人员,洗澡洗衣服,穿衣吃饭,朱春红都要亲自动手。令她高兴的是,有些人找到了回家的路,有些人的病情在慢慢好转,这些人都把她这里当成了家。

但现实就是现实,这个特殊的“收容所”处境艰难,难以为继,剩下的三个人下月也将被送到平顶山福利院。

可朱春红却坚信,只要有爱和坚持,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