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源的起源与兴起
俞源历史上隶属处州府,是原宣平县北乡的一个重镇,是历史上处州到婺州间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
如今在俞源村六百多户,两千多人口中,俞姓大约占八成。其次是李姓,董姓不到十户,剩下的便是一些人数很少的小姓。
俞源的起源始于南宋。南宋时,俞氏未入住该村的时候,原有朱、颜二姓住户,后俞姓入住,人丁兴旺起来,朱、颜二姓渐衰以至消失,村庄名也改为俞源。
俞源俞氏始祖为俞德。《俞氏宗谱》载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吴从周写的《俞氏宗谱后序》,其中一段话讲到了俞源始祖的情况:
“史公曰:熙熙攘攘,为利来往,然则名利关头,直能勘破者鲜矣,乃若俞民之先则不然。盖其始祖处约,府君德者,生当宋季文明之世,以儒业文章为时所推,擢为松阳县儒学教谕。此正际可之仕,足以展厥生平,行需大用耳。乃府君独不汲汲於是,而雅爱山水之奇,数游览栝婺间。见婺界有所谓九龙山者,其下溪山秀丽,风气廻环,欣然有卜居之想矣。仕无几何,辄而脱却名利关创此安乐境,则今俞氏,千百世不拔之业,实托始焉。”
俞德,字处约,原藉杭州,徙居义乌凤林乡,后俞德学业有成,被举为松阳县教谕,在任上他往返于括、婺之间,经常路过九龙山下的一处朱颜小村,此处溪山、田园之美深为其所爱,他当官不久,就离任率自家来此卜居,此俞源之始也。俞氏初来时定居于东溪之南、西溪之东的前宅。俞德之后四代单传,到了第五世俞涞,开始人丁兴旺。俞德生义,义生至刚,至刚生仍,仍生涞、浪、汪。俞涞生有三女四男,四男是善卫、善麟、善诜、善护。其中二子善麟、三子善诜与四子善护三人的后代繁衍发展,成为如今俞氏家族的三大主要支脉。俞涞的兄弟浪、汪两支脉系已经没有后代沿袭下来。因此俞涞一家成为俞源村人口发展源头。
俞源李氏的始迁祖是李彦兴。《俞源李氏重修谱序》说:“国朝洪武间,讳惟齐者登进士第,纠察广明,名誉著于朝野,实彦兴翁之叔父也。彦兴翁读书乐善,仗义丰财,雅爱俞源山水之胜,自城而迁居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李嵩萃撰的《李氏家乘重修序》说李彦兴迁到俞源后,“同地俞卫一公即以女妻之”。卫一公便是俞涞的长子善卫。参照惟齐和善卫的生卒年,李彦兴迁俞源,当在洪武年间。李氏和俞氏此后互通婚嫁,世代和睦融洽。
俞源的兴起,历史上有三段黄金时期。
第一次出现在元末明初,从五世俞涞开始。俞涞字巨川,号二泉,至正十四年元政衰乱,盗贼蜂起,他毅然揭竿而起,令四子组织民兵武装,保护郡邑,并倾己之所积,以赏卫士。这义举,升闻处州府署,监司石末宜孙表为“义民万户”。由于俞涞此举立下汗马功劳,俞源名声一跃而起,一时名闻遐迩,就有大甲邑之美誉。
俞源的兴起,第二次兴盛期出现在明嘉靖、隆庆年间。这段时间是俞源科举的鼎盛时期,出了进士礼部观政俞大有,举人温州黄关把总俞彬,贡生江西宜黄县应乾。此外贡生俞英、俞鸣谦、俞谨、俞肖洛都分别当上了教谕。当时一个偏僻的山村出了十多位官员,无疑是俞氏的荣耀。所以俞氏子孙为光宗耀祖,于隆庆元年筹资大兴土木扩建宗祠,这就是现保存下来的俞氏宗祠。隆庆六年俞世美进京朝觐,时相严讷为俞氏宗祠题赠“壬林堂”三字。
俞源兴起第三个兴盛期,出现在清乾隆、道光年间。清乾隆年间,俞氏、李氏宗族再度崛起,与前世因科甲功名而繁盛不同,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都是大商人。俞氏的代表人物是上宅的俞从岐和他的儿子俞林檀和俞林模,以及俞君选和俞君泰兄弟。李氏的代表人物是李嵩萃。这段时期俞源是改造居住环境,掀起建设家园的鼎盛期。村中现存的重大大型住宅几乎都为他们此时所建。富户不惜血本,雇工兴造厅堂大厦,使俞源村落的布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更趋向人居环境的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