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稀奇姓氏寻踪:鄢姓

2014年11月06日 | 阅读:1277次 | 关键词:

2012年清明,邹平的鄢氏族人续修了族谱,在这部族谱中,他们采用的是宣统巳酉年(1909年)创修的鄢家庄公合堂藏板版本的《鄢氏族谱》,序言中明确记载,其在邹平的始祖为鄢顺。

鄢顺是江西省南昌府丰城县人,因为做生意来到了邹平,生性洒脱的他爱上了邹平黄山的秀美环境和人文氛围,就在这里安家住了下来。至于迁居邹平的具体时间,由于缺少具体的资料和记载,已经不好考据了。但在鄢氏族谱收录的《祖茔碑阴文志》中,修谱之人说自己是鄢氏在邹平的八世孙,立碑时间为乾隆二十二年,若以每二十五年为一辈推断,鄢顺迁居邹平应在明朝中后期。

邹平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丰富,而在邹平有着广泛影响的庙会是黄山庙会。根据史料记载,黄山庙会始于明朝,抗战期间才停止,存在了几百年的时间。传说,每逢庙会期间,来自天南海北的商贾都会汇聚在这里交流物资,互通有无。可以想象,鄢顺既爱这里的风景,又爱这里的生意环境,迁居此地应是意料中之事。

鄢顺的儿子桂棋、桂枝继承了家族轻财乐施的家风,被世人广泛称赞,也被当时的城隍庙石碑刻名传颂。对此,鄢氏族人在族谱中极为自豪,其表述到:“只因轻财好善,只积的子孙满堂,人丁兴旺。”鄢桂棋的后人鄢云梯更是从黄山鄢家庄迁居到西董北禾村,开创了鄢氏在北禾的发展。

依据“国有法、家有规”的原则,鄢氏族人续修了家谱,为了联系上江西的鄢氏,其族人更是不顾路途遥远,三次跑到丰城认祖归宗。据此,他们和祖上一脉承续了辈分。

在族谱的序言中,明确说明,光绪戊申年续谱时定下了“承守宗德、荣庆国恩、继绪万景、允毓鸿春”的十六字辈分,后代取名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守,并在此次续谱中,又以“中华鄢氏修谱总部”的名义,拟定了字辈百字源,对全国的鄢氏进行了规续和联通,百字源中不乏“礼仪孝为本、诗书成秀久、国强荣声显、中华锦永安”的字词,是鄢氏家族文化的一种体现。

除此之外,他们还编修了《中华鄢氏家族族歌》,其在族歌中强调,勤勉谱新篇,力练成俊杰,缅怀咱祖先,兴国记心间,练就真本领,为国显才干,不辞辛与劳,万事敢为先,表达了鄢氏家族和中华大家庭共享祖国繁荣的荣光和心愿。

>>>鄢焉同家的传说

作为鄢氏后人中的佼佼者,鄢桂珍从事养老事业已经十六年了。十六年来,她照顾了很多老年人,赢得了老人们的交口称赞。而今,她创办的颐寿苑老年公寓,已成为了老年人最温暖的家,并挂牌成为滨州首家爱心护理院和护理保险定点护理院,凡滨城区参保人员均可在这里实现护理费的报销。

鄢桂珍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听家中的老人们常说,天下鄢姓和焉姓是一家。据说,鄢氏家族中出了一个很大的官,由于后来出了大事,为了避免株连九族,一支连夜逃到了南方藏匿起来,这就是她们这支在江西的祖先。另外的一支逃亡出来后,为了逃避追杀,就将“鄢”姓中的大耳给删去,改姓为“焉”,但大家都是一个祖上。

根据鄢桂珍的讲述,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鄢焉同家”的说法有着相应的佐证。一位焉姓族人在其博客中说,这位大官就是明朝的鄢懋卿,自己的焉姓就是直接得姓于鄢懋卿。根据《明史》的相关记载,鄢懋卿居官出了问题,牵扯到的是大名鼎鼎的严嵩,最终被削职去戍守边关。

据悉,焉姓主要分布于乳山、莱芜、泰安、济南等地,其中乳山和泰安的焉姓人规模相对较大。而全国范围内,黑龙江、新疆、吉林、辽宁、北京、河南等地都有焉姓人分布。其历史上的名人有焉文,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为清朝的高僧,能书善画,尤其擅长小楷,画作效仿黄公望,著作有《图绘宝鉴续纂》。

姓氏是为了把一个氏族的人与另一个氏族的人区别开来,而在同一个氏族内部,为了区分彼此,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就是名字。由于受到宗法制度的影响,中国人尤其重视姓氏的传承性和正统性,姓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鄢焉同家”的传说会经历几百年而不失传的意义所在了。

同样,在邹平鄢氏族谱中,也对族中为家族传承做出较大成就者给予了记载和赞扬。尤其是2012年的修谱活动中,对于南下江西和出资出力的族人不吝笔墨进行了赞扬,以便教育后人勿忘家族传承和传统。

对于一世祖鄢顺的情况,家谱记载到,其有二子,死后葬在庄子的南边,墓地的四边边沿所至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是一种“慎终追远”的表现。鄢东海是邹平鄢氏的第十二世,其人生性聪明,好学不倦,在修谱过程中,发挥了主心骨的作用,得到了族人的交口赞赏。

>>>得姓于封地

关于鄢氏的起源,相关记载说,“鄢”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字音同严,一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后裔。所谓“妘姓”,就是历来姓氏学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一个古姓。

相传颛顼的玄孙名叫陆终,生有六个儿子,第四子名为求言,在夏王朝时期,求言的后人被封在郐,当时其族人被称作郐人,建有郐国,国君称“郐侯”。到了殷商末期,郐侯率领族人参加了周武王姬发的灭商战役,因此在西周初期,郐侯被周武王重新封在比原郐国更南部的鄢地(今河南鄢陵),晋升为侯爵,时称“鄢侯”,他重新建立了鄢国,一般史书称其为“鄢君”,但鲁国太史左丘明在《春秋左氏传》中仍记载其为“会国”。

春秋初期的周平王二年,鄢国被东迁而来的郑武公率军吞灭,其地成为郑国的鄢邑,史书记载这个过程为“郑灭郐”,鄢君的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鄢氏。后来鄢附属于楚国,楚国有大夫担任鄢县尹,他的子孙也称为鄢氏。对此,《姓考》记载说,鄢国是周国名,后以国为氏。

鄢陵县,古时候称作鄢邑,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3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这也为鄢姓这个古老的姓氏增加了很多历史的含义在里面。

根据相关史料,鄢氏的历史名人有为人正直的鄢高,他是明朝正德年间的县官,此人对地方上的有权人和有势人都不买帐,鄢高宁可得罪他们,也不让百姓吃亏,因此被贬职去做了更小的小官。明嘉靖年间的鄢桂枝在翼城做知县期间,所施行的多为惠政,县境之内治理很好,后来升官做了剑州知州,也是一个明事理的好州官。

此外,在明清交际之时,鄢氏也出了很多忠义之人。江西丰城的鄢鼎臣,在天启年间中了举人。

更为人称道的是鄢正畿,他是明末福建永福人。明朝灭亡后,他面向北方恸哭,哭得几乎气绝,并从此隐居在深山,常常写诗作文表明自己效忠明朝的心迹,后来写下绝命诗赋,投溪水自尽而亡,其民族气节为时人所传颂。

鄢姓来源

相传颛顼玄孙名陆终,生有六子,第四子名求言,求言的后人在西周时被封在鄢(今河南省鄢陵县北),称为鄢侯,建立鄢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鄢氏。

鄢姓分布

潍坊安丘、潍坊诸城、济宁兖州、济南章丘、青岛李沧区、青岛即墨、淄博市区、淄博沂源、我市邹平等地。

在我市邹平县西董镇北禾村,生活着一群祖上从南方迁居北方的鄢氏后人。近日,记者寻访了鄢氏后人,听他们讲述祖上如何来到滨州以及家族繁衍生息中所发生的故事。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