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徐氏宗祠,印证岁月变迁

2013年05月18日 | 阅读:1790次 | 关键词:


乔木森森,村落隐隐,湖塘镇马杭徐氏宗祠已修葺一新。这座建筑面积718平方米、占地面积1.38亩的宗祠,是武进东南一带现存的最大祠堂,而且极有特色,它建有一个10多平方米的穿堂,为常州宗祠少有。 

徐氏宗祠始建于明正德戊辰(1508年),现存建筑为砖木结构,呈五开间三进式一轿厅四侧厢布局,创下了常武地区现存祠堂建筑规模之最。20082月,徐氏宗祠被正式列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徐家祠堂,一对抱鼓石落座栅门墙根处,棕漆大门上一副威仪兽面铜环拉手,气宇森严。

前堂西间陈列二十四孝图和族史介绍展板;东间侧门为宾客遏祠退息之所。二进为正堂“聚英堂”,三间通间大堂是徐氏宗亲议事、聚餐的场所。东间为接待室,西间辟为徐氏竹刻艺术陈列室。一进与二进之间,东西两厢并峙,东厢原为护祠人居所,西厢为厨房。出正堂是轿厅,也叫穿堂,穿堂的建筑形制在武进几近绝迹,徐氏祠堂尚能幸存。有东西回廊围栏迂回相连,贯通厅堂。三进为祭殿,堂构森严、香案几筵,是族人春秋祭祀先祖的场所。堂前是东西两厢,东厢是“祖德堂”,内列徐氏始祖、二世祖三块古墓碑。西厢是“孝贤堂”,内列本次续谱修祠功德榜。这座外简内秀、表朴里繁的徐氏宗祠内有匾额15块,抱柱楹联18副。

史书记载,武进地区原有1000多座大小宗祠,大都建于明清时期,其规模并不逊于以宗祠闻名的古徽州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祠堂的祭祀功能日渐消失,很多被改作学校、仓库以及后来的社办厂。到上世纪末,常州的祠堂已寥寥无几。中国的宗祠具有它的特殊性,西汉之前只有皇帝才能有宗庙,是当时统治阶级的权威象征。而此后的改朝换代中,几乎都是始于某一庞大掌权家族的政变。他们得天下后,为免同类事件重演,对民间的家族控制更为严格。直至明初,或许是由于明太祖出身草根,自小寄居寺院,对乡情、亲情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且当时身为洪武帝的他已将政治、军事、司法三权合一,还采取一系列惠民政策稳固统治,故明初朝廷开始允许民间联宗立庙。自此,各族宗祠纷纷涌现,农业发展较为稳定且文风炽盛的江南一带尤甚。而宗祠的出现,也可以视为代表无上权威的宗庙由朝廷向民间的蔓延,由正统皇室的象征,转而为名门望族的符号。而在功能上,宗祠也从原来单纯的祭祀、供奉增加了族中聚会、议事、授学等特性,成为当时封建家族的多功能活动中心。

近年来,湖塘徐氏宗祠等一批颇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先后修复竣工。这些江南宗祠,保留了江南传统建筑的精美绚丽:飞檐重脊、雕梁画栋、棂格花窗、漫步石级,让人想起杏花春雨江南的梦里水乡,而透过窗棂的阳光则犹如三月菜花的幽香,它浓墨续写的建筑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历史华章,已成为武进祠堂文化一道独特的绚丽风景。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