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史(一)
一零八式奥秘无穷 内家通背名震四方
中华武术史·通背拳
通背拳是中华武术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拳种之一,也称通臂拳。其技术特点是腰背发力,即力由脚发,经腿腰通达于背,经肩背贯穿于指。讲究探肩送背,放长击远,属内家拳长拳类。通背拳流传的区域很广,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主要有白猿通背、洪洞通背、五行通背、六合通背、两翼通背等等。
追溯通背拳的历史渊源,武术史家认为通背拳起源于宋代,在明代逐渐发展成熟。当时,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为了抵御倭寇的入侵,邀请武当派名师张松溪帮助他训练士兵。张松溪认为他自己所学的武术,是来自于宋代武术家张三丰(《宁波府志·张松溪传》记载:“张松溪,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丰。”),便以武当内功拳法为依据训练戚家军,武术史称之为戚家拳。戚家拳便是通背原始母拳的源头。
中国近代武术史·祁式通背(老祁派 少祁派)
近代史中可考证的通背拳史,一是清朝乾隆年间在山西洪洞县流传的“洪洞通背拳”;二是清代道光年间的“祁式通背拳”,在河北固安、冀县、霸州、涿县广为传播。
浙江人祁信因避事寄居在河北固安县琉璃河尹府。有一天尹家与另一大户杜家,为了各自利益发生械斗群殴。杜家人多势众,尹家处于劣势,渐渐不支。祁信闻讯,手持长杆赶到,为了制止这场械斗,祁信手执长杆上下翻飞,打掉杜家众人手中兵器,杜家招架不住,只得退去。从此“杆子祁”名声传遍方圆百里,求学者络绎不绝。祁式通背拳在河北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被人称作“祁家门”。
祁信的儿子祁太昌得其真传,为了进一步完善通背拳,数年后奉父命云游四海,访师问友,得异人指授,武艺大增,对祁信所传的通背拳进行了改造。艺成之后,祁太昌代父授徒,于是中国近代武术史上祁家通背拳有了老祁派和少祁派之分。
随着其一代一代弟子的不断努力,祁式通背拳得到了发扬光大,出现了一些新的流派,为通背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连武术史·通背拳
自1883年山东武术名家张开元来大连传授原始通背母拳以来,通背拳的各种流派相继传入大连。1908年,少祁派六合软手通背拳名家王茂田、吴振东来大连设馆授徒;1920年前后,五行通背拳名家修剑痴来大连传授五行通背拳;1921年白猿通背拳名家刘恩泉来大连传授白猿通背拳。在大师们的精心培育下,通背拳在大连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国内素有“通背城”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