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背拳的内容与特点

五行通臂名家-修剑痴

2015年08月11日 | 阅读:2981次 | 来源:大连武术文化博物馆 | 关键词: 通背拳 修氏 修剑痴

大连地区自1884年传入原始通背母拳以来,陆续传入少祁派软手通背,白猿通背拳,尤其一代通背拳宗师修剑痴在祁派通背拳的基础上,宗旧折新,吸收了其他内家拳的精华,开创了祁派五行通背拳,为通背拳在大连地区的广泛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自通背原始母拳,到修剑痴开创的五行通背拳,虽然一脉相承,但仍有各自的特点。

一、通背原始母拳的内容与特点

通背原始母拳由“六路”和“十段锦”组成。其内容包括:

1、三十五种练手法:

斫、削、科、磕、靠、掳、逼、抹、芟、敲、摇、摆、撒、镰、 、兜、搭、剪、分、挑、绾、冲、钩、勒、耀、兑、换、括、起、倒、压、发、插、削、钓。

2、十八种步法:

垫步、后垫步、碾步、冲步、撒步、曲步、蹋步、敛步、坐马步、钓马步、连枝部、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追步、逼步、斜步、绞花步。

3、十三种点穴法:

死穴、哑穴、晕穴、咳穴、膀胱、虾蟆、猿跳、曲池、锁喉、解颐、合谷、内关、三里等穴。

4、三十种应敌打法:

长拳滚斫、分心十字、摆肘逼门、迎风铁扇、弃物投先、推肘捕阴、弯心杵助、舜子投井、剪腕点筋、红霞贯日、乌云掩月、猿猴献果、绾肘裹靠、仙人照掌、弯了大步、兑换抱月、左右扬鞭、铁门闩、柳穿鱼、满肚痛、连枝箭、一提金、双架笔、金刚跌、双推窗、顺牵羊、乱抽麻、燕抬腮、虎抱头、四把腰等。

器械有射箭、枪、刀、剑、钺等。

这些手法、步法、点穴法和技击法都包括在六路和十段锦中。

六路的歌诀是:

“佑神通臂(背)最为高,斗门深锁转英豪。仙人立起朝天势,撒出抱月不相饶。扬鞭左右人难及,煞锤冲掳两翅摇。”

十段锦的歌诀是:

“立起坐山虎势,回身急步三追。架起双刀敛步,滚斫进退三回。分身十字急三追,架刀斫归营寨。扭拳碾步势如初,滚斫退归原路。入步韬随前进,滚斫归初飞步。金鸡独立紧攀弓,坐马四平两顾。”黄百家指出“六路”和“十段锦”相同的地方很多,其煅练功法是“六路”练骨,使之能紧,“十段锦”是紧后又使之放开,互为表里。讲究阴阳合一,外柔内刚。以静制动、松静自然。打法上注重四面出击,不可只顾一面。其拳理上归之于“敬、紧、径、劲、切”五字诀。为现代通背拳的衍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1935年修剑痴先生在《五行通背拳谱》中记:“清道光年间,燕北祁太昌将秘术授予河北许天和,余受业于许先生门下多年,后又遨游四海,历经异人指授,始知通背拳原系五行内功与太极混之一气,精髓相接。”

二、少祁软手通背拳的内容与特点

少祁派通背是在老祁派通背拳基础上发展而来,祁太昌改“白猿通背拳”为“六合通背拳”,也称软手通背。以小架式为特征,练功方法注重缩小绵软巧,轻活灵速妙,以巧破千斤。其势法有24式、36手,一势分三手共为72手,合为108手。有三绝掌、三环掌、三决掌、阴阳连环掌、七重掌、急三腿、三悬步、十二路连环腿等。

器械有大杆子、枪、剑、棍、六合枪、六合刀。拳理上讲究“心、胆、力”(内三合)与“身、手、步”(外三合),内三合与外三合相合,是为六合。合则顺,劲力通畅,无往不胜;不合则滞,周身涣散,未战先败。“六合”是软手通背拳的理论基础,是对老祁派通背拳创造性发展。三、白猿通背拳的内容与特点

白猿通背,其实就是老祁派通背拳的别称。

白猿通背动作大劈大搓,大开大合,大捋大挑,放长击远。粗犷豪放,凶猛沉实,有时争先出手,不截不架不遮拦,雄浑有力,舒展大方。爆发力强,“此身好比五张弓,射箭发劲快如风”。白猿通背有24式,包括四大名山、八手连拳、十二连手炮等变手。在技术上,白猿通背拳以横手为主,内容有摇膀子、推膀子、打吊带、打四手,打圈手、猿猴倒行步等。注重手眼身法步协调,腿法要求抬腿不过膝。讲究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动作简易,上击下晃,明暗有序,前后连贯,一任自然。随心所欲,变化无常,其特点是冷、急、脆、快、硬。

四、修氏五行通背拳的内容和特点

修氏五行通背拳的基本原理是以腰背为核心,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达到上下通达,气血旺盛,内外相合。就是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力达指梢,放长击远,达到健身和技击的目的。修氏五行通背拳的内容与特点:

(一)通背拳的内容:

1、掌法五:摔掌、拍掌、穿掌、劈掌、攒掌。

2、腿法三十六:迎门腿、十字腿、左右插花腿、里摆莲腿、外摆莲腿、十字摆莲腿、双摆莲腿、连环摆莲腿、左右弹腿、捋代十字弹腿、前后撩腿、急步点腿、飞步点腿、跃鱼点腿、连环点腿、左右点腿、迎面撞腿、十字撞腿、里撞腿、外撞腿、遍撞腿、反撞腿、藏花腿、叶底藏花腿、夺势藏花腿、劈搂藏花腿、前后扣腿、连环扫腿、反正连环腿、连环三腿、撩阴腿、胸前挂印、鸳鸯腿、膀趄腿、劫腿。

3、步法27种:进步、退步、闪展步、连环步、撒步、飞步、虚步、跃步、箭步、旋转步、提膝步、摇身膀趄步、摇身正步、腾身跃步、丁字步、弓字步、川字步、梅花步、鹊跃步、蟹行步、串林步、猛虎驱羊步、龙行步、猿猴出洞步、弹簧步、鹤行步。


修剑痴60岁时演练五行通背拳的势法。

4、身法有三则九要

“三则”要求,一是两臂不要刚曲,因为刚曲则两臂迟拙不活,要舒筋运长,筋长则活。所谓两臂舒力冷弹,出入合活捷如电。二是身形要侧折斜欹肩合扣,拢胸蜗背锐若猿,这是直出侧入的妙法。三是两腿前提要虚,后曲斜倚,前后两腿折扣合适,这样进退趋避可以动转自如。

“九要”是力要贯于指掌,应手而倾;手背要坚,反摔似铁,击中神迷;手腕要活,柔软如棉,变化灵敏;肘要向里曲扣抱,肘护心;两臂要合拢,掩胸气降;腰要活,运转如似龙蛇;前膝腰提,形似寒鸡,静似鹤立;步法要健,动似鹊跃,矫健不凡。

5、修氏五行通背拳的势法

通背拳的势法为六种站状和六种行状。

六种站状是修氏通背拳的基础,有乾坤状、周天状、子午状、混元状、五行状、中和状。在这六种站状中,又有刚柔之分,乾坤状、周天状、子午状是外状,为刚,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力发急速冷弹 。混元状、五行状、中和状为心意,特点是柔多刚少,力出自然,柔缓灵活巧。由于刚柔的不同,又形成了各自的运动特点和技法。乾坤状绝技为迅雷掌,其摆背松肩,放长击远,先发制人,怒似迅雷,令人不及掩耳。周天状的绝技为化击炮(猿猴侧身),其身法活泛,突屈、遁避(柔缓活),藏身躲闪似灵猿,身法运转敏捷。子午状的绝技为追魂掌,其宿身灵活,形如猿猴入洞,心毒眼尖,手脚锐利,奔其中门向里钻,击其九尾三尖穴,应手使其闭气神迷。混元状的要诀为一法包罗万象。其内容阴阳变化无穷,随机应变以制敌,无往而不胜。五行状的重点是五行掌,即摔、拍、穿、劈、钻。五行掌的绝技为迷魂掌,攻击目标主要是双眼、三山(鼻),特点是掌法连绵不断,“一掌二掌连三掌,神仙遇此也难防”。中和状技法是中和掌,此为万法合一,内含太极,无影无形,混圆一体,以静制动,以巧制强,以柔克刚,以缓应急。

六路行状是修氏五行通背拳操法的核心,要求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的互相配合。六路行状一是大鹏展翅,二是猿猴出洞,三是猿猴献身,四是十二连珠炮,五是一字连击炮,六是奇形化击炮。在继承祁派通背拳的基础上,经过改造创新,将散式化为整式,又创编出通背功、通背拳,猿鹏奇势小连环,其要上中下三则,反正单双手法,一手变六手,六六三十六手,由此推阐变化一百零八手,又有奇形势,中和拳等。

通背拳练习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注重内功修为,要达到内外双修,即周身处处相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身与步合,眼与心合,心与表合,表与气合,气与力合,力由气生,气由血生,血旺则砌墙,气强则力充,力充则胆壮。气血充盛,上下协调,既有利于强身健体,又合于临敌不怯的技击要求。

通背拳的技术要求是:眼锐手捷,十指伸之似锥,卷似钩,手背似铁,手腕如棉,肘扣如环,两臂如皮鞭,肩似风轮,背似锅,胸似空 ,腰似蛇,胯似奔马,膝似寒鸡,腿似锥,动步如发弹簧。

6、修氏五行通背拳的技击要点

修氏五行通背拳的技击要点,即注重“动静、虚实、刚柔、急缓”的变化,审时度势,这是修氏通背拳技战术的指导原则。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面,动则分,静则合。静中生动,动中含静。静中蕴含奇变,静以蓄力待发如伏炮,以窥时机,机会成熟一触即发如火炮。尤其静以待发,不动则对方无从下手。所以要做到动静相宜,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虚与实,虚是为了诱敌深入,让对方漏出破绽,然后突击之。自己以虚诱敌,敌则难进,进则必败。实则力猛,猛则出击不虚,一旦对方变势,自己便手足无措,被动挨打。因此虚实相生,才能应变制敌。刚与柔,要求柔占九分,刚居一分,在技击运动中,柔伸缩往返较易,而刚的伸缩往返就较困难,再说总用刚力势成拙力,过刚易折,要注意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急与缓,出手急则难缓,缓可测敌虚实,主张出要缓,进要急,急就如迅雷,让对方不及掩耳,来不及反应。太急失其略,太缓失其机,要做到临敌应变,急缓相合。此为修氏通背拳技击法的八个要点。

修氏通背拳在器械上有通背54刀,通背方流棍,五护断门枪,奇形剑,判官笔等,断门枪被列为全国规定枪术的甲级套路。修剑痴先生是祁氏通背拳的集大成者,一生除了在教学实践中对祁派通背拳进行改造,同时丰实和发展了通背拳理论,著有多种拳谱,并撰写了《通背三代渊源》、《五行掌法》、《大枪概论》、《通背拳技术法》、《通背拳术技术汇总》、《体育规范》、《健康论丛》等著作。

修先生在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弟子众多,其亲授的弟子主要有:高少先、韩鹏光、王耀庭、修慕贞(女儿)、于少亭、王九经、王宝君、王家瑞、刘伯泱、陈敬陶、孙义三、耿耀阁、赵惠卿、吴维田、刘恩泉、王霞林、沙国政、王之和、成传锐、薛仪衡、房连德、林道生、苏传章、董学文、万花亭、任长青、翟志兴、姜兴禄、张克治、张子衡、张庭章、何义全、王汉义、毕英田、关云成、解春甫、曲世超、王家义、王福元、谭景玉、袁长喜、朱广忠、徐永喜、玉玉春、孔庆怡、于长亮、于万盛、刘颖武、王明寿、周杰、王庆田、宋治武等。


作者: 不详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