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展翅搏击时——记中石化金牌采油队队长刑静
1997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邢静成为了塔河油田的一名采油工。从走出校门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技能,即使当一名普通工人,也要当个响当当的金牌工人。
有志者事竟成。短短几年内,邢静从一名普通采油工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班长、副队长。2004年上半年,邢静受命为采油二队队长。刚担任队长时,有好大一阵子,邢静都可谓心神不宁。现在,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压力重着哩!”因为在塔河,当人们谈论起采油队来,谁不把一厂采油二队率先挂在嘴上?这个只有60多人,管辖着塔河油田二区T、二区O、四区O油田,承担着130口油井和2座计转站以及11余座单井流程的原油生产管理工作的采油二队。肩负着百万吨级的产量任务,是塔河采油一厂乃至中石化西北分公司的一个主力采油队。的确,威震塔河。然而,能否让采油二队更上一层楼,能否实现他在就任队长时的承诺“三年内夺取中石化金牌采油队称号”?是对邢静乃至全队每一个职工的严峻考验。
“压力是个好东西!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邢静嘴上是这么说,可心里比别人更清楚“金牌”的分量。接下来的日子可想而知,他没有完整地休过一次假,他经常工衣不离身,困了就和衣而卧。一位工人说,刑队长整个人儿是与采油队融为一体的,即使身不在队里,心也在。
一份汗水,一份成绩。刑静在接手队长的当年,采油二队完成原油产量111.82万吨,占采油一厂总产量的70%以上,占西北分公司总产量的31.2 %,人均产油1.64万吨,2004年获得中石化塔河油田141万吨产能建设先进集体、西北分公司原油日产上万吨突出贡献一等奖。2005年在含水突升快、自然递减快;措施难度大、风险高;油藏非均质性差、开采难度大;采油工艺适应性差等困难面前,仍然超额完成了原油计划产量。并且所辖油井S48井,安全生产近2988 天,单井产油达64.90万吨,被称为塔河油田“王牌井”,国内仅有;“功勋井”TK427井 自2000年6月生产至今,已经无水采油1991天,累计产油44.74万吨,国内罕见;红旗设备“TK434井螺杆泵”1564天无故障,现仍然运转正常。最让刑静高兴的是2005年采油二队获得“中石化金牌采油队”称号。比他的承诺提前了一年实现。
谁都知道,一个好的团队必定有一个好的“领头羊”。面对金牌,刑静没有骄傲自满,而是制定了更高目标――要永保金牌。俗话说,得金牌易保金牌难。为了继续保住“中石化金牌采油队”称号。在2006年,邢静结合采油二队实际情况和油藏特点,创建了以安全、产量、成本和效益为核心的五项块状管理模式,形成了队伍建设“3+1”、油藏管理“3332”、生产运行“2×2”、安全生产“4×3”和成本经营“3+2”的工作思路,通过该思路的执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工作质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他看到过去划分的班组不能适应现在的生产需要,就大胆对班组进行了重组改革,将原来按工作职能划分的班组整合为以区块和进站单井划分为采油班组,实行一杆插到底的管理方式,使各班组的产量完成情况易统计、易比较,成本易批分,安全易考核,管理易体现,使各班组之间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班组改革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夺油意识、成本意识、管理意识和危机意识。为了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作为队长的刑静,在队里积极倡导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他们以“三基”工作为基础,通过一周一练,一月一讲,不定期交流以及一月一考核的方式,职工理论和技能水平大大提高,在队里形成了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的氛围。促使职工理论和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2006年采油二队不负众望,完成原油产量112.64万吨,超额完成了原油产量任务并有效控制了各项生产指标,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成绩已经属于过去,面对2007年103.6万吨的产量任务,刑静又迎来了新的挑战。重任在肩,壮志在胸,他不但要有面临困难的自信和勇气,更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力量。对此,他提出了“以人为本创和谐,提高执行保金牌”的目标。他带领采油二队将以厂“油藏深化年”和“三基推进年”为主题,以永保金牌为根本立足点,继续深入油藏精细管理,力争效益最大化,持续深入推行以安全、产量、成本和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持续深入强化“三基”、“7S”工作,大力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队伍战斗力、凝聚力,打造一支和谐的采油团队。
当记者问及今年的生产形势时,刑静回答说,由于T416、TK429、T301等几口措施井产量稳定在百吨,加上新近投产的TK325井产量也在100吨,使得我队年初的产量处于主动态势,目前我队日产量在2700多吨。通过对老井的优化管理和一批措施井相继投产,我们有信心早日踏上剩余日产步伐,夺取全年原油生产主动权。
为了连续四年保持百万吨产量辉煌业绩,对此,刑静早有准备:此时不搏待何时!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