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中华文明的根

2013年06月03日 | 阅读:657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登陆央视《百家讲坛》后,曾掀起一股观看热潮。钱文忠在该节目中,按照《百家姓》中504个姓的先后顺序,逐个解读,为各姓氏追踪溯源,梳理每一个姓氏的得姓始祖和得姓渊源,给出“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的历史解答。日前,同名图书上市。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中国传统姓氏文化有一些要点:

  第一,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都包括非常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姓的出现有早有晚,比如姬姓,非常古老;妫姓,非常古老;姚姓,也非常古老。姓的出现有早晚,底下的人口数也有天壤之别,大姓一个亿,小姓几万,姓与姓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二,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不仅仅是汉族的姓氏文化,还包括兄弟民族的姓氏。比如鲜卑族、女真族,都为中国文化作出过重大贡献。

  还有一点:《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所有的姓呢?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是“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边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这是沧海一粟。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啊?老实说,不知道,说不清楚,我看也没有人说得清楚,尽管现在调查手段已经非常先进。明朝有个人统计过,当时有3625个姓。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对姓氏做过一个统计,统计了全国七个大城市,当时的姓氏2587个:北京有2250个姓,上海比较少,1640个姓;沈阳更少,1270个姓;武汉1574个姓,重庆1245个姓,成都1631个姓,广州1802个姓。这也都是约数。1984年,又有学者去搜集,搜集到5730个姓。当时还有个台湾学者,搜集到7720个姓,但这些都不是确切的数字。

  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毒姓,这个蛮人的您贵姓啊?我姓毒。在陕西,蹦也是姓。还有用死作姓的。死这个姓在台湾,而且只有一家人,这一家现在很恐慌,因为没有孩子。于是便专门为这事开会讨论,“为死而生”。因为他们只有有了孩子,这个姓才可以延续下去,不然这个姓就没了。

  常见的姓是一个字,复姓是两个字,那么还有没有字数更多的啊?有的是。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随便举几个吧,扈地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很明显,这些都是兄弟民族的姓。四个字的姓,也有不少,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这一听就是蒙古族兄弟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为止发现一个,这个姓怎么念呢?“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复杂和有趣。

  在讲中华姓氏文化的时候,有两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一,所有的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二,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这一点无比重要。汉族的血缘实在复杂,我们大概还找不到绝对确定只属于汉族的姓,每个姓里面都有其他兄弟民族的血缘。当然,有些血缘非常遥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钱姓原来真是“管钱”的!

  钱姓的起源很单一,但即便这样,它的血缘也是很复杂的。比如,满族里面有钱姓,哈尼族里面也有钱姓,而且,哈尼族里面钱姓还是一个大姓。为什么哈尼族里会有钱姓呢?在浙江临安一带,曾经有一个钱姓的子孙,他担任过云南哈尼族聚居的一个地方的官员,后来,就留在当地了,其子孙渐渐地就被同化成了哈尼族,甚至后来都忘了自己是汉族。所以,哈尼族里就有了这么一支钱姓。

  比较有意思的是,台湾的高山族中居然也有一支姓钱。怎么回事呢?乾隆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58年,这里一个效忠朝廷的部落被乾隆皇帝赐姓为钱,从那以后这一支高山族一直保留钱姓,直到今天都没改过。

  此外,由于吴越国割据江浙达71年,这期间赐了很多人姓钱。所以钱姓的复杂,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你看,钱姓这么个小姓,都那么复杂,大姓就更别提了,这不是更反映出中华民族是一家吗?

  义门精神

  在今天的中国姓氏中,陈姓算是超级大姓,排名在第五位。在历史上,陈姓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直到今天,陈姓人还被祖上的某种精神所鼓舞。

  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以后,将舜的后人妫满封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了陈国。妫满子孙中有些就以国为姓,这些人即成为陈姓的由来。还有一支,也是陈姓最重要的一支,是齐国王子田珍之后。齐国田氏本姓陈,秦灭齐后,田珍跑到楚国,又改回了陈姓。最后一支是陈国其他公族的后裔。陈国曾经发生过内乱,当时很多公族避居他乡,也多以国为姓。其实,上面这三支本质上是一支,都是妫满建立的陈国后裔。

  兄弟民族当中姓陈的也非常多。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很多鲜卑人改姓为陈;后来的金朝完颜氏,有改姓王的,也有改姓为陈的;蒙古族也有姓陈的,元朝灭亡后,有很多蒙古贵族投降了明朝,朱元璋便赐这些人姓陈;满族陈姓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来陈姓的汉人编入汉八旗,有的搬到关外去生活,时间长了就成了满族,还有的满族人本来就姓陈;海南的京族里陈是大姓;羌族人里陈也是大姓;明成祖时,山东历城的回族中陈是大姓,这一支被明成祖指派为苏禄王守墓。苏禄王是当年从菲律宾到中国来进贡的一位国王,最后死在了中国,就葬在了山东德州。一直替他看墓的就是这支陈姓的回族族人。几乎所有的民族当中,都有姓陈的。

  讲到陈姓,就特别要讲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曾经支撑了中国上千年的文明。什么精神呢?义门精神。

  唐代中期,有一个叫陈伯宣的人,跟朋友结伴游览庐山,到庐山一看,觉得当地风光非常美丽,所以他就带领子孙迁居到了江州德安县太平乡长乐里永清村。江州就是今天的九江,德安位于江州之南,所以,这一支被称为江州陈氏。在这一支里,就出现了“义门独著,百犬同牢”这样了不起的事情。据文献记载,义门陈氏初创时只不过父子几人,到了宋朝初期,已经有740多口人。等到仁宗时期,人数已多达3700余人。这一门为什么这么了不起呢?因为他们从没有分过家。

  3700个陈姓的人同灶而食,专门有管做饭的,一开饭就是300多桌。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食堂了。而且还有家规:按照辈分,长幼有序都坐好了,人都到齐了才能吃。在义门陈氏,没有你的我的、你家我家这一说。耕田,壮劳力全部出动,一起下地;衣服脏了往那儿一扔,家族的妇女就给你洗好了。甚至“百犬同槽”几百条狗在一起吃饭,用一个槽。而且就连这里的狗都会等狗,缺一条不吃;吃好了一起回狗圈,狗不住在每个人的家,集中住宿,所以叫“百犬同牢”。因为他们太符合中国传统里的仁义之说了,所以人称“义门陈氏”。义门陈氏延续了整整十九代,跨越三百多个春秋。宋太宗曾经为此赞叹:“萃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居五百年天下无双。”三百多年的辈分,可以拉开很远的,差五个辈分一点不奇怪,七八个都有可能,但人家就是没有分家。

  后来,到了1062年,因为相互照应,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增强了,义门陈氏人口暴涨,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满大街都是姓陈的了。于是义门陈氏要分家了,不是姓陈的想分,而是不得不分了。这次分家,号称“史上最牛分家”。谁替他们分的?皇帝。谁具体执行呢?包拯包青天。包公和当时的名臣文彦博专门研究了分家方案,并上报皇帝批准,宋仁宗御赐编号,将家族财产分为291份,然后开始分。这时感人的一幕出现了:虽然包公想分得很平均,但总归有点区别的,陈家人就开始互相谦让了,这就又耽误了很长时间。义门陈氏这次分家后,分流到了今天的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地,共16个省,125个县,分出来291个村庄。分家以后,到了当地,大家知道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吗?在门口挂起一个灯笼,上书“义门”二字。有的地方,这种灯笼到20世纪50年代都还挂着。一看到这灯笼,人们就知道,这家陈姓是从九江迁出来的,绝不会错。这就是义门陈氏精神。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姓出现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例如中国共产党队伍里的陈独秀、陈毅、陈赓、陈云,国民党中的陈立夫、陈果夫、陈诚等,他们都是义门陈氏之后。义门陈氏的这种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不计较一些私有财产得失,以家族、整体的利益为重,这种精神曾经支撑我们中华民族度过了很多危机。

  陈姓在今天的中华姓氏当中排名第五位,人口580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7%。

  摘自《钱文忠解读〈百家姓〉》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