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婆塘”的由来

2013年05月29日 | 阅读:1918次 | 关键词:

“黎婆塘”的由来,是从肖氏族谱中得知的且有据可依的。

肖氏家族从哪里来,没人去考究,只是到了梦圭公(十四世)以后才开始有点记载,也就是从梦圭公的二房黎氏婆婆次子(十五世)开始。因为安居在这里的子孙后裔都是黎氏婆婆传承下来的后代,当时黎氏婆婆的屋子前有一口池塘,所以后来这个地方就叫“黎婆塘”。

肖氏在十三世前(具体已不是很明确了),还没到迁移到现在的黎婆塘这个地方来,据说当时肖氏繁荣地还在邓家铺一带(现在的卧龙与王庄方向那边),其中有两兄弟,一个是华公,一个是云公。由于生活所逼,人烟稀少、土地贫瘠,那时的人要到处耕阳春才可以填饱肚子,华公搬到现在的米山铺一带搭棚安家,云公一家依然住在邓家铺继承祖业。

云公身体不好,一条腿也有点毛病,且长期疼痛,因为穷加上那时医术不行,也没法子治疗,这个痛一直没消停过。但是云公喜欢打猎,有一年冬天的一次出门打猎,打到米山铺的浪石那带,当他走到浪石一个小地方时,突然长期疼痛的腿不痛了,顿感舒畅,当一离开那地方的十几米外又痛,细看那地方,很奇怪,冬天下雪不见有雪,小范围内看不到半点潮湿,草木一片碧绿,犹如春天。云公本身也懂一点梅山,于是断定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

回邓家铺时路过米山铺兄弟华公屋门前,进去与华公商量,云公说这里山多野兽多好打猎,住在这里方便,他想和兄弟换个地方住,让华公回邓家铺去守家业,他来住米山铺这边,可以一边打猎一边种地。当时的社会与家境与现在不同,反正就茅草屋一间,人烟稀少,只是山多田地多,都是要靠自己去开垦的,回哪里住都一样,于是兄弟一商量,自家弟兄好讲话,就这样换住下来。

云公带领妻儿从此就在米山铺安居下来,生子生孙,后来云公病死后就安葬在他看中的浪石那边一个小地方里。

华公就带领家人回到了邓家铺去了,现在邓家铺所有肖姓都是华公的后代。

树大分叉,人大分家,云公的子孙有个叫“梦圭”的,前妻早逝,后娶二房黎氏,黎氏生一子,也就是梦圭公的次子,因各种原因被逼离开米山铺,带其唯一儿子,来到离米山铺不远,也就是现在的黎婆塘这边开荒种地,安居乐业,这个地方后来叫黎婆塘,其子也就是肖氏十五世,长成人后娶妻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嘉绶,次子嘉组,三子嘉短,也就是肖氏十六世。

其次子嘉组公,三子嘉短公,不知是因为谋生还是天灾等原因迁移四川,从此失传无任何记载。

长子嘉绶公,也就是肖氏第十六世传承香火的老祖宗,一直传到现在我们这一“体”字辈,已是第二十四代了。在我们黎婆塘这边,肖氏子孙传承得比较慢,还只发展到第二十六代,“祥”字辈。在武冈的其他地方,发展得更快,可能都已经到了三十几代了。

目前我知道的辈分是(从肖氏十六世开始):嘉、汉、芝、逢、光、顺、乾、坤、体、时、祥、化、育、红(宏?)...........(后面我也数不出来了),当然有些辈分也许经过年代传承,可能变成其它字辈也不一定。 再后来经过历史的变迁,兵荒马乱的,疾病与瘟疫,天灾人祸,这些祖辈们,要养家要生存要繁殖,部分人又三五成群、托儿带小的,分布到武冈周边或其它各地生存去了,其它地方的肖姓,是否与我们是一根系,也无可考证)。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