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祖微子启考——向胤道1

2013年04月01日 | 阅读:753次 | 关键词: 向氏 向胤道

  向姓远祖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庶兄,为商汤的16世孙。宋国的始祖。微子启乃是向姓的祖先。周文王见微子启忠心,就分地给微子启,微子启就带商之后裔,到宋国定居。微子启的后人--宋恒公御说生五子,第五子名肸字向父,其孙戍以其祖父之字为姓称向戍,向之受姓开始于此,这就是向姓的来源。

  关于微子启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得非常详细: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黄帝的33传人,在位30年)的长子,纣王的庶兄。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不务国政,淫佚奢侈,微子多次进谏,纣王都不听。等到祖伊因周西伯姬昌修行德政,国势强盛,微子担忧灾祸降临殷朝,便又来奉告其弟纣王。纣王却说:“我生有命,决定于天,周西伯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于是微子估计纣王最终也不能接受劝谏,想要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又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少师:“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作了很大努力,贡献一切,才取得了成功。而纣王现在却一味沉湎于酒色,听信妇人之言,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殷朝上下都热衷于贪贿盗窃、犯法作乱,卿士们也互相效仿,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谐和的局面。现在,殷朝的国典丧失了!这就如同想要渡河而找不到渡口、看不到边际一样,找不到出路。殷朝的灭亡,已指日可待了。”微子又说:“太师、少师,我将何去何从呢?我们殷朝还能保住吗?现在你们无意告诫我,我将陷于不义,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太师、少师说:“王子啊,天帝降临灾祸灭亡殷朝,纣王竟然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现在殷人竟然违背和诬秽神灵的意旨。今天,假如真能救治殷朝,国家治理好了,即使自己牺牲,也终不悔恨。但假如自己死了,国家还是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离去。”于是,微子离开了殷朝。微子离开纣王之后,投奔了西伯侯姬昌。

  最终的结果是,太师、少师选择了留下,与殷共存亡。微子启则选择了离开。与之相关的另两个有名的忠臣是:箕子仍然多次劝谏纣王,纣王不听,箕子乃佯装疯狂,被贬为家奴;比干继续冒死直谏,结果被纣王剖心而死。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来到军门,袒胸露肉,两手绑在背后,让人牵着羊(犒劳周师),拿着茅,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于是武王就释放了微子,恢复了他原来的爵位。武王死后,成王继位,之后发生了管叔、蔡叔之乱。周公平定管、蔡之乱后,大封诸侯,周武王的儿子成王封微子启到商族的发祥地商丘,封国号为宋,以代殷后,爵位为公,成王特准其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并作《微子之命》来告诫他。

  司马迁在《孔子世家》说,微子启本来就仁义贤能,代替武庚后,殷的遗民百姓十分爱戴他。但并没有记下《微子之命》的内容。倒是若干年后,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周成王说:“你是殷王的长子,考察古代,只有能尊崇有德之人,向贤者学习,完全继承先王,修先王之礼法,为国家做事,才能与国家一样美好,永世无穷。你的祖先成汤,能和圣人一样伟大,上天保佑他,让他做了天子。他对人民宽厚,把有害于人民的事情都除去了,在当时,他的功劳很大,他的德行一直传到他的后裔。你应当按照你的祖先的办法去做。你过去也有好的名声,做事谨慎,孝顺父母,对神与人都十分尊敬。我表扬你做的好事,希望永远不会忘记你做的好事。上天按时享受你的祭祀,下民也很和好。因此,让你居上公之位,到东方去作国君。你要谨慎啊!到那里去传布你的教化,对于你所担任的职务,要十分谨慎。一切按照过去的规定去办,保卫周王室。发扬你祖宗的事业,把下民管理好。永远保持君位,辅助我一人。使你的后世代代受你的保护,万国以你为榜样。使我周朝永远不厌恶你。高兴地去吧,不要违背我的命令!”

  先师至圣孔子从来不以“仁”字轻易许人,但孔子却说“殷有三仁”,说的就是微子启、箕子和比干。在孔子看来,他们三人的做法尽管不同,但都是符合“仁”的要求的。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