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项氏家族网项超副站长率族人在泸州祭拜先祖

2013年03月31日 | 阅读:3575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当我满怀虔诚,再次来到这里缅怀叩拜,也无法减轻对先祖的愧疚与思念。

繁衍十三四代,分布泸州、南溪、江安的后裔数百上千,但多年来众多子嗣不知先祖英名功绩,不知先祖曾身居何处又魂安何地,更无人来上香、挂纸祀拜。一族愧之。

今天,农历癸巳年正月初八,我和泸州的十多位老中幼宗亲,来了。在草丛竹林中,在山坡田土里,找坟认碑,寻觅列祖列宗踪影,以寄托哀思,告慰魂灵。大坟只剩墓基,我们拨去坟上小树杂枝,插上坟飘,敬上钱纸。葵花湾长眠着数位先祖叔公,有的坟在碑残,有的只有土堆,点燃鞭炮,声震山湾田野。

我们来了,项家有后人。这些不是无主坟。我们不是不孝子孙。

魏嘴,这个现在位于泸州市江阳区石寨乡魏北村九组的小地名,是泸州、南溪等地项氏人的发源地,子子孙孙永远应该记住的地方。先祖自离开祖籍地富顺,与上千族人逃避兵乱去原贵州太平渡九溪口居住数十年后,携妻带子,来到了这块福地。

项可富,泸州、南溪、江安项氏始祖,我们都是他的后人。永远缅怀他,崇敬他。

虽然不知道可富公何时离开富顺,可我知道他一生历尽曲折和艰辛。

在明朝还有40年就要灭亡的时候(1604年),可富公出生在富顺县上西路项家大湾。与他同属可字辈的弟兄有32人之多。可富公36岁那年(1640年),张献忠第二次攻入四川占领泸州、南溪等地后,随项氏族人外出躲避。

离开富顺,可富公怎么也不曾预料,与故乡一别,竞是永远。自己及子孙,从此客居他乡。后裔再返回时,也是陌生异客。

可富公在原富顺上西路项家大湾旁的釜溪河簸箕滩上船,顺流而下,经邓关镇后入沱江,再经赵化镇、怀德镇、胡市镇到泸州入长江,再顺江而下经合江县入赤水河,进入贵州省。再经贵州的赤水市、葫市镇、元厚镇、土城缜、进入贵州所辖的今古蔺县的太平镇,在洛用寨太平渡九溪口一带落脚。并在此地于1662年生下我祖成举公。

这里崇山峻岭,人地生疏,蛮荒闭塞,可富公及家人在此如何保命生存?有无田地,居住的是草房还是竹棚,一家人生活如何维系?今日,我们仍一无所知。但挂念在心。四百年后的2013年1月1日,第十四代孙的我携妻自驾车到了九溪口。也许这是可富公的后人第一次来此寻访拜谒。

午后阳光下的九溪口,牛儿在河边悠闲地吃着草,不时有岩鹰飞过天空留下一串串特有的声音,飞跨在溪沟上高高的公路桥偶有车辆飞驰而过,岸边还有一排木结构瓦房耸立。现在九溪口,是个自然村,有数十户人家,没有项氏后人。

站在溪口岸边,我久久不想离去。

这里没有项氏宗亲,为什么我却不感到陌生?

这里没有祖坟祖居,为什么我一定要来拜谒?

因为有先祖生活的足迹,有我血脉之根!

清朝军队用十三年平定控制川南的南明政权后,可富公于1670年左右响应顺治帝“招徕本籍逃散人口归籍”的号召,返回四川。

三十多年过去了,老家财产被毁被占,无法返回①。时值朝廷对在新地方落居的有新政策,能够享受移民待遇。另外,也许可富当时还是魏姓名字,不愿返回老家,到陌生地方开始新生活。于是,可富公选择了泸州宜民乡魏家嘴落业。

这里与富顺县赵化镇接壤,逆沱江而上,很快能到达老家。尽管不知道可富公曾是否回去,但我相信,他的心与项家湾很近。

这里离沱江很近,选择这里,对于从小在釜溪河边长大的可富公来说,也许有些亲切。少居江之头,老住河之尾。

从天上看魏家嘴,其形神奇,其貌独特。先公慧眼选福地,自此人丁兴旺,家和族盛。从可富公至我祖崇智公离开到南溪时,在此发派了五代数十人,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家族。不仅有规模较大的白庙子项氏祠堂,更有族人不惜钱财捐修旁边的隆盛桥为证。魏家嘴老屋基还在,安装精细大气的石沿坎、用于立柱的大圆石礅、历经百年基本完好的坝子……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当时项家的兴旺与繁盛。

虽然不知道可富公身高,可在我心中时常想到他伟岸的身影。

据富顺项氏老家谱记载,先祖于明初由湖北麻城入川富顺发派了十余代人,而在明末战乱中丧亡上千人,清朝定鼎后回富顺的仅4人。又据长寿项氏族谱记载,明末因躲张贼“合族逃黔”。后仅回数人。

可富公是幸存者,他返回了四川。

在逃难中保存生命,才有了我在内的人数众多的后世子孙。

我们感恩生命,感恩可富公祖先。祖德深厚,当畏之敬之。

可富公1670年左右迁到魏家嘴时,巳是60多岁的人了。随他一同前来的有出生江西的祖妣曾老儒人,有其第三子项成举及大儿项成良、二儿项成嗣。有无儿媳和孙子一同迁来,没有记载。此时三儿项成举才不到10岁。

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家老小的生存、生活重担,压在已逾花甲的可富公肩上。垦田辟地,修房造屋,联络乡亲,交税纳赋,教子顾家,事务千头万绪,可想有多么劳累和操心。

经历半辈子的颠沛流离,现在终于安定下来了,有了田地,有了家园,发自内心的喜悦。人逢喜事精神爽。可富公66岁时再添一子,项家充满了喜庆和欢乐。可富公在魏家嘴生活了大约10年。虽然时间不长,又处暮年,却是他人生最有意义、最辉煌的一段时光。正因为有可富公奠定的基础和良好的家教,子孙才有了出息,自此项家瓜瓞长绵,螽斯衍庆。

可富公于1679年在魏家嘴屋基逝世,享年75岁。

回顾其一生,有近一半时间是在客居他乡中渡过的。除去年幼和年老时段,在人生最有活力的青年、中年,可富公有36年生活在乱世中。这是时代的悲哀。也显我先祖的坚韧、顽强、奋争精神。我等后人应常缅怀、敬念之。

虽然不知道可富公曾用何名,可我已看到他有非凡远见和魄力。

我们深切缅怀可富公的功绩与艰辛,我们同样敬佩可富公的远见和魄力。在南溪修建项氏祠堂留下的碑文中有这样的文字:“十二世孙姓魏,项华所生魏正、魏禄。十三世孙所生朝字辈十六人,十四世所生可字辈三十二人”。意思是可富公祖父姓魏,是魏正、魏禄其中一位。文中未叙可富公父亲名字,只说属于朝字辈。

为什么姓魏?原因有三个可能,一是项华过继(抱)给了魏家,所生儿子应改姓魏。二是项华入赘到魏家,所生儿子改姓魏。三是其母改嫁后随其继父姓。究竟是哪一种原因,无从考证。我个人的意见是倾向于第一种,即项华过继(抱)给了魏家,所生儿子应改姓魏。

魏正、魏禄的儿子也应是魏姓名字,在项氏字派中属朝字辈。后人觉得在族谱上继续写魏姓名字不雅,于是,只说“朝字辈有十六人”。也因此,项可富父亲的名字未在族谱上出现。到了第四代人即项华的重孙代,即项氏可字辈,重归项姓。

迁来此地安居乐业后,年迈的可富公一日把儿孙召集在一起,讲明曲折的家史,并决定自此弃魏姓,归项姓,并分别重新取名字,更改生庚薄记载。

这些日子,我一直想千方百计找到可富公的父亲名字。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的祖先是有意隐去了可富公的父亲那魏姓名字,不让后人知道。

可富公是什么时候重归项姓的呢?经考证,是在他晚年,在他从贵州迁到泸州后的某年。依据是:一是魏家嘴这个地名。大家知道,四川现有的以姓著称的地名,多数是从清朝初期开始的。那时,战乱、瘟疫后,明朝留下的四川人很少了,到处荒无人烟,移民到四川的人,对落业地的原地名不知晓,只有重新取名,并多以其姓取地名。魏家嘴这个地同样如此。应是可富公到此后取的地名。为什么不取名项家嘴?也许此时,可富公的名字还是魏姓名字,其父亲是魏姓名字,其祖父是魏姓名字,当然取名魏家嘴。后来姓改回来了,地名却永远留了下来。现在叫魏嘴。

二是厶儿名字。碑文记载:“惟项可富年甫六十六有魏元”,到了66岁时,可富公又有了一个儿子,出于对魏姓的尊敬,取名魏元。魏元叔公本是项姓血脉,却因姓魏,再未列入项氏宗谱,也不知其后人现状,实为遗憾。

此段重归项姓的历史,是事实,应尊重,不是什么丑事。可富公系项氏正统血脉。碑文中对此特别写道“嫡祖朝增至可字辈”,嫡祖是什么,嫡亲、嫡传也。在300多年前,要改姓,要把已姓了两三代人的姓弃掉回归本姓,是需要胆识的。可富公做到了。

我们今天来了,我相信族人从此会来的,会来魏家嘴看望先祖的。在魏家嘴,我最大的心愿是能够找到可富公的墓,并为其修善立碑。同时尽可能找到其他先祖的墓地。以减轻内心的愧疚。

我的这个心愿能实现吗?还有赖族人尤其是泸州宗亲的努力。





十三世孙德富·项超

2013年3月8日于成都牧山





① 据长寿项氏宗谱记载: “至第五代甲申兵变,悉逃黔省,三十六年归来,被人侵占十之八、九”。房屋被人侵占了,回不去了。又据长寿.富顺项氏宗谱记载: “大清定鼎,我祖斯胜公,自黔复归本邑(富顺),先居乡北凤凰山项家沟”。斯胜公没有能回到出发前的上西路簸箕滩岸西的项家大湾,而是到北边的凤凰山住下,也许也是房子被人侵占了。富顺老家财产被毁被占,也许是可富公没有不返回上西路老家的重要原因。同时,在新地方落居能够享受政府的移民新政策,也许也是一个原因。





说明:



有关可富公的文字记载乃至族内传说很少,仅凭应权公在南溪祠堂碑文上的生卒片语,遍访富顺祖籍地、曾生第三子的原贵州太平渡九溪口和落业的泸州宜民乡魏家嘴,结合可富公所在年代背景及宗族迁移史料,形成此文。因本人水平有限,文中定有错误,请族人指正。



今天在青龙嘴找祖坟时,在葵花湾识碑文时、在魏嘴看老屋基时,同行的德字辈兄弟们不停问我有关宗族的事,我把所知道的都告诉大家。他们很想了解,对宗族事也很热心,让我欣慰。此文也算是对宗亲们有关问题的回答。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