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项氏宗谱》即将完成
今年50岁的项志良早在四五年钱就开始关注项姓的起源,同时也是编纂《萧山项氏宗谱》最早的发起人之一。事实上,为理清家族繁衍迁徙脉络,寻求文化认同感,富裕起来的衙前镇项漾村项姓村民几年前就开始考虑编纂《萧山项氏宗谱》。“现在经济形势好,国泰民安,我们想追踪我们到底是哪里来的,我们要追溯祖宗,在这里怎么艰苦创业,带着这个信念,凝聚力量,所以我们编家谱。”项志良说出了很多项漾村村民的心声。
酝酿许久的《萧山项氏宗谱》编纂委员会终于在去年6月正式成立,期间得到项漾村项姓群众的大力支持。合计70多万元的捐款为《萧山项氏宗谱》的编纂提供资金支持,有来自衙前项氏的30多家企业主,以及零星个人。编纂聘请徐木兴为主编,20多名衙前项氏村民自愿加入到《萧山项氏宗谱》编纂工作中来,按照分工,调查组、编写组、后勤组深入本村调查登记,以及周边镇街、上海、金华、杭州、绍兴、海宁、嘉兴、河南等地调查、走访和搜集资料。目前,经过近10个月的前期努力,《萧山项氏宗谱》调查登记已近尾声,即将进入编制阶段,预计今年7月可完成印刷。
在项氏宗亲联谊会的协助下,经考证:项羽当年乌江自刎时,其与妻虞姬所生的一子“隆”避居“禹穴之山阴”,当地人将他藏了起来,以避追杀。项隆后来生二子:还、迪。迪的第三十世次子项珤,又生三子:益、晋、萃。北宋末,金兵攻占洛阳,益、晋、萃随小康王赵构南渡,分居浙江。老二晋居嘉禾,即嘉善、嘉兴一带;老大项益和老三项萃,定居于钱塘江南岸捍海塘(当时还没有北海塘的叫法)边的沼泽地,此地北濒钱塘江,南临西小江,东为童湖,西靠里湖,为一块四面环水的沼泽地。兄弟俩开垦荒滩,繁衍发族,即成为现在的衙前镇项家。至今,已传近三十世,将近900年。
后来,随人口增多,衙前项家逐步向海涂迁移。明朝时期,有一支迁居瓜沥,一支迁居长河。清朝中叶,马塘建成,项姓又向坎山、新街等地迁居。清末,钱塘江道北移,衙前项氏和瓜沥项氏又向光明新凉亭、靖江、义盛、头蓬、夹灶、新湾、新街沿江村等地迁居。农业学大寨时期,萧山进行大围垦,项氏又向前进街道等新围海涂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