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翁山翁氏宗祠
泰顺翁山翁氏始祖乃翁神迁,祖籍福建福鼎桑园,他精通易经,熟知天文地理,时值乱世,隐而不仕,乐山水之游。北宋乾德二年(964),翁神迁偕兄翁神安与弟翁神程率六子翁焕,访伯父至瑞安,后溯飞云江而上觅山水之胜,逾数岭见一地山环水抱,泉甘土肥,昔未有居之者,遂弛担息肩,创居于此。为不忘祖上所出,遂名其地曰翁山。后翁神安、翁神程不愿居此,分徙葛垟翁家山和雅阳。当时,翁山属瑞安五十七都义翔乡,翁神迁为肇基翁山第一世祖,翁焕为二世祖,初居新堂底,即今翁山乡外垟村坑底自然村。一二世祖弛担创业之初,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倍感艰辛。后因世系繁衍,人口繁多,先后陆续向外扩展。
翁氏宗祠也位于坑底自然村,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一到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池。池中有一条飞腾金鱼雕塑,池边坐着姜太公握渔竿雕像。走过池塘,便来到宗祠正门。正门是一座牌楼,雕梁画栋。门两侧对联两副,分别是“天开脉贯,翁山有涯;神迁灵祈,京兆无疆”和“炊天饭甑,气冲霄汉;依地燕窠,雏跃神州”,把翁氏宗祠的地理位置、翁姓始祖的来龙去脉、翁姓子孙的志向胸怀表露无遗。
进入正门,拾阶而上,台阶两侧是石雕栏杆。栏杆中间嵌有中华孝道故事的雕板,有“弃官寻母”、“擒虎救父”、“哭竹生笋”、“鹿乳奉亲”、“孝感动天”等等。台阶两边参天古树林立,偌大的古柳杉遮阴蔽日。
走上台阶,从侧门踏入宗祠。前楼为功德楼,镂花刻鸟,挑檐翘角,黄瓦覆顶,丹朱漆色,煞是壮观。这里每年被用作奖学的地方。翁氏祖辈崇尚耕读,历来重教,学风浓郁。泰顺翁山传承祖训,尊师重教。1989年,旅美华侨翁同伦先生与其胞弟台湾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翁同文先生,靠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一些钱,共同设立“翁氏昆仲爱家乡育才基金”,奖励家乡考上大学学生和优秀中小学学生及优秀教师,二十多年来共资助奖励了1130人。2009年,翁氏子弟翁宗财用创业赚取的100万元,设立“翁宗财育才和敬助老人基金”,本金投资水电站,每年用股份分红奖励考取重点高中、大学的翁氏子女和敬助翁山乡九旬以上的长寿老人。
中楼是宗祠主殿,供奉上祖牌位。翁神迁徙迁翁山后,后裔也出过诸多官宦名家,尤其值得一说的是翁柽、翁同文父子。
翁柽,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弱冠时值民国,先习经史,后考入浙江监狱专校。1927年北伐成功,因殷铸夫、沈钧儒等推荐,受命任青田县长。后任福建盐运使公署科长、浙江卷烟煤油特税总局科长、甘肃省民政厅主任秘书兼代厅务行政长、陕西省长安县长等。1936年冬,西安事变爆发,翁柽被囚。当时当地舆论认为外省公务人员无一人清白,要求严查处理,惟翁柽平素勤政亲民而无劣迹,由当地公正人士出面请求,先行保释候查,后续任县长与地方人士清查数月,终因翁柽清白,得以南归接任嘉兴县长。未久,抗战全面爆发,面对日寇大敌压境,翁柽积极组织军民抗战,后奉命撤退,翁柽绕道脱险,到达省府所迁地,将携带的公币20余万元悉缴国库。抗战期间,翁柽相继任遂昌、青田、永嘉等县县长。抗战胜利后,又转任江苏省武进县长。其间回原籍泰顺,因民众拥戴,曾当选国民大会区域代表。翁柽在长安县长任内,曾监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遂昌县长任内,在激励县民抗日救国的同时,着力革除民间歪风陋俗,曾手订“早起、禁赌、禁赤膊外出、禁缩手烘火笼、禁家畜放出街道”等约定。其中“早起”约定最严,每日天将破晓,县长亲自率警察巡视街道里弄,逢天寒地冻亦不间断,被誉为遂昌县近代最勤勉的县长。翁柽对故乡公益事业十分热心,曾倡建旁垟大桥,办联志小学。在任青田县长时,忧邻乡泰顺莒江洪水泛滥,曾筹款会同地方人士筑堤疏浚,使莒江数千民众得以安居乐业。
翁柽的长子翁同文(1915—1999),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后因抗日战争爆发,他随校迁往昆明西南联大,于1939年毕业。毕业后,他一边教书一边博览群书兼听名师课程。1948年留学伦敦大学,后到巴黎学习法文。1955年被法国汉学界领袖白乐日先生聘为研究员,助理宋史研究,编纂《宋代人物生卒及第年录》。1965年赴波恩鲁尔大学任中文教授,并参与编纂明代名人传,在西方汉学界赢得声誉。1966年赴美任威斯康星大学教授,1977年赴台湾任东吴大学教授。学识渊博,著作等身,在宋史研究和古文献考证方面深有造诣,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
宗祠主殿后墙,两大块黑底白字的木匾记叙着翁氏始祖迁基辟业翁山的史载,仰望拜读,敬祖之情油然而生。回程的路上,我回眸翁氏宗祠,重重雾霭缭绕祠间,似瑞虎隐伏,若祥龙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