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家族研究之二

2013年04月15日 | 阅读:876次 | 关键词:

韦氏家族研究之二

2012-08-24来源:转载作者:阅读:8
0  

     韦氏家族行医济世之事良多,列举一二,便能知晓其善行。上世纪30年代,梧州流行霍乱,一些医生为避免传染,纷纷挂出“免医牌”,不敢外出。韦氏第四代的韦鼎基置自己生死于不顾,日以继夜,挑灯开诊。他特制大量的“雷击散”,凡来求治此疫病者均分文不取,挽救了不少的性命。不久,南宁也流行霍乱,许多人专程赶来梧州求药,韦鼎基一样免费赠予。
  平时,韦鼎基凡见贫困者就诊,不但不收诊金,还以药费资助。同时,韦鼎基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为他们开出便宜又有效的处方。有一病人患病多年而药石无效,找韦鼎基诊治。见韦鼎基所开处方仅5味,药费不过两角一分钱,心存疑惑,折回医馆执问是否药方开漏药,谁知连服数剂后,多年疾病治愈,病患专程到医馆一再道谢。到了上世纪80年代,85岁高龄的韦鼎基仍然出诊,他说:“只要我能走动,我就会去为病人诊治。”他高尚的医德让后代铭记于心,孙辈韦镇寰现在想起来,感慨不已。
  其实,韦氏家族善举可追溯到先祖。迁至梧州的第二代韦庭舒,曾在太平军起义之时,以精湛医术给义军诊治,誉满乡井,术到春回。第三代的韦儒宾1892年悬壶应诊,以致“到门就诊,昼则纷绕不堪,奉命出诊,夜辄奔驰不已。”当时,苍梧郡主簿刘亚晖身患血臌重症,腹如鼓状,四肢皆肿,逢咳必吐淤血丝丝。遍请时贤无效,后经韦儒宾医治,八剂肿胀全消,半月后步履与饮食如常。刘亚晖感其再造之德,专结一庐在梧州牛栏山顶,在1893年请韦儒宾从广东郁南移居梧州落籍。
  第五代韦公朴在临床上一丝不苟,为人笃厚诚实,在上世纪60年代进入市中医院,任内科主任至退休。“公朴”的名字也是自他行医后改的,他解释道,治病救人无分富贵贫贱,理应“除却私意存公心,学问无他惟朴实。1935年秋天,他还出诊医治过当时的梧州名妓步清照,并没有因为病人身份的特殊而置之不理。他一生活人无数,也治好过不少名人要人。上世纪80年代,深圳粤剧团到梧州演出,正印花旦吴琼玉突然失声,当晚就要登台演出,无法找人顶替。韦公朴临时受命,急急应诊,开出单方一剂服下,不久吴琼玉便声带重亮,演出终场。随后,黄少梅、何紫湘等粤剧名伶也慕名而来,找韦公朴诊治。
  韦氏家族第六代韦镇寰慷慨解囊为远至国外的病患就诊。韦镇寰由于在治疗跌打骨伤、痛风杂症深有研究,1993年7月接到武汉骨伤科研究所赴泰国为当地华侨义诊的邀请,远赴当地医治病人。泰国曼谷繁华的耀华力街有“小唐人街”之称,聚居了大量的华人。当然,这里的华侨也很相信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在此地很吃香。韦镇寰到那里为华人义诊行医,每天接诊数十位患者。一位姓林的公司总经理,因头晕头痛久治不愈,后经他用中药、针灸治疗三天,病情明显好转,十分感激。经他推荐,柬埔寨华侨又邀韦镇寰一行前往诊疗。在柬埔寨金边义诊没几天时间,附近居民听说有中国医生来义诊,一时间病号蜂拥而至,仅短短数天,就诊治了200多名患者。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