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韦昭祠寻踪

2013年04月15日 | 阅读:755次 | 关键词:

延陵韦昭祠寻踪

2012-08-24来源:转载作者:阅读:5
0  

      韦昭,字弘嗣,三国吴郡云阳人。东汉末年出生于延陵南五里东溪里村(一说是延陵东南六里小圩里村)的一户普通农家。
  他自小好学,博闻强记,极富历史和文学天赋。年轻时,就在东吴做官,先从丞相椽除西安令,后任尚书郎。会稽王孙亮继位后,诸葛恪为太史令,撰《吴书》。孙休即位后,任命韦昭为中书郎,博士祭酒。末帝孙皓时,韦昭官至中书仆射,侍中,常领左国史,封高陵亭侯。由于他十分崇敬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刚直不阿,直笔从史,所以他坚持不肯屈从孙皓,给从未做过皇帝的皓父孙和作“纪”,并举出当年“文王不宜为纪,但宜作传”的史例,据理力争。为此,得罪了孙皓,终于被下狱诛杀。
  韦昭生前为官时,曾在延陵的东街建造了一座府邸。唐玄宗在他的御制《孝经序》中,又曾把韦昭尊为“先儒之领袖”。这样,历史上首先把韦昭“从祀于孔圣庙庭”,后来有朝廷敕文,把他延陵的旧宅改建成韦昭的贤祠。
  在若干朝代中,韦昭贤祠是天下读书人,尤其是那些骚人墨客常来瞻仰祭祀的地方。很多年的春秋两祭,附近的府县官员,也专门来到祠内,隆重祭祀,顶礼膜拜。  
韦昭去世以后,是在何朝何代“从祀于孔圣庙庭”?又是何朝何代,复“敕祠于延陵旧邑”?从目前所能读到的史料中,都无明确具体的记载。就连古时编修的《延陵韦氏宗谱》上,也没有一个大概的年月。为此,现在只能先提供出一些线索,作为以后进一步考证的参考。
   1、南宗嘉定年间(1208-1222年),漫塘刘宰曾撰写了一篇有名的《韦昭本传》。据说,这是一次有人侵占韦氏祖坟地墓而引发的诉讼,刘宰为韦家大鸣不平而作。韦族子弟把这篇传记刻石成碑,竖立在韦昭贤祠之内。那么,由此可以断定,至少在南宋嘉定年以前,韦昭贤祠就已经敕建。
   2、明万历39年(1611年),龚一鲤在他撰写的《韦氏贤祠考》中,有这样一段:“且韦氏贤祠始而新,继而圯,唐宋劫灰,元成废址。”从此段推敲,贤祠应该在唐代、甚至在唐代以前就可能已经敕建。
   3、在2007年丹阳韦氏新续修的《延陵韦氏宗谱》中,余息先生在《贤祠考》一文中提出:“韦氏贤祠初创于唐,式微(损隳)于五代,复兴于宋,倾圯于元。”
  如果现在假设,韦昭“从祀于孔圣庙庭”,是唐玄宗尊他为“先儒之领袖”之时或者稍后,那么中唐或晚唐的某位帝王,下旨“敕祠于延陵旧邑”是完全有可能的。从中唐经五代到北宋,祠屋在几百年的风蚀中残破。而重建后的建筑,到元代时又渐渐倾地,从时间看是基本符合自然规律的。
  尽管余忠先生此说目前尚缺乏佐证,但值得参考。
  4、30多年前,丹阳全县组织了一次采风活动。延陵文化站的一位潘先生,在金坛县建昌乡的小圩里村上,采访了一位当时已90多岁高龄的韦姓老人。老人提供,他们韦家从远祖开始,世代留下一个传说:三国时东吴的皇帝杀韦昭后不久,就醒悟到自己错杀了忠臣,但来不及了。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恢复了韦昭原来所有的官爵,并下了一道旨,把在延陵的那座韦府改建成韦昭祠堂,祠内供奉韦昭的神像,让大家祭拜。
  老人的传说看来并非孤立。明万历39年,丹阳县儒学训导宋祖殷,有《题韦氏族谱序》中亦说:“(韦昭)因忤旨被诛,皓后追悔,遂敕嗣祭于延陵。”由此,老人的传说可能确实有些来历。
  那么,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猜测:贤祠最初敕建的年代,远不是唐宋,而是三国。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