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涂元晞

2013年06月09日 | 阅读:1709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知道元晞先生,是2006年因为编辑“中华姓氏文化丛书”的《涂姓史话》提供的一个机缘。读了那本书,我才了解涂姓是一个有着四千多年历史,并影响大禹之子、夏朝君王启血缘的古老姓氏。在以后的工作和研究中,我还惊奇地发现了当代涂姓的“四大奇人”:一是放牛娃参加红军,后来成为医学博士,担任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的涂通今将军。二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秘书和学术助理,2007年主编《钱学森书信集》十卷本而渐为人知的涂元季将军。三是投笔从戎,积极抗日升任将军,后失望于国民党内战,中年辞职赴美留学成为博士,受聘于美国农业部土壤矿物实验室主任,成为里根总统农业顾问,并入选美国科学名人录的涂心园先生。第四位就是元晞先生了。

在同时代的人中,元晞先生的经历独特而颇具传奇色彩。1948年17岁,他在台湾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年轻的地下党员,确立了终生信仰。因为是学生运动的核心人物,被国民党政府列入黑名单,来不及与上级联系,仓促逃往大陆。他成了“台湾来客”,此雅号与上世纪60年代前期流行于中国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有着某种相似的含义。由此开始,命运中的种种不测接踵而来,政治厄运一劫未过一劫又至。他与共和国共同经受着磨难,二十几个寒暑,从青年到壮年。在个人遭遇不幸时,元晞先生竟然积极乐观,一如既往。他似乎不太懂得政治的险恶,不知道人心的叵测,也不十分清楚自己的处境,他是一位充满理想的青年,一位相信只要自己好好干,人民知道、党知道、上帝也会知道,心地纯善得晶莹剔透的人。尽管地下有坎坷,天上满风雨,他这个被作为“脱党分子”处理的党员还在一次次申诉,希望把组织关系续上。正是因为怀着这样一颗圣洁纯粹的心,在政治的旋涡中,他每每都是自觉地听从时代的召唤充当弄潮儿,不惜心碎身残,而最终又每每成为被痛打的“落水狗”。在政治运动连绵不断的年代,他真是单纯得可悲,可爱得可笑。他仿佛不是生活在现实中,而是生活在理想中的一个人。对他,现在恐怕很多人无法理解。是的,他就是文学中的“这一个”——《台湾来客风雨录》真实记载了元晞先生,播放出老一代共产党人心迹的立体声。

阶级斗争时代结束了,改革开放新风扑面来,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门打开了。百业待兴,人才奇缺。看到各行各业都急需外语人才,元晞先生又主动接应这个时代的使命,先后办起了外语培训中心和金陵国际语言进修学院,从此便以教育为终生职业了。自1985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里,元晞先生从中年步入老年,虽然抱病残之驱,虽然仅羸弱之力,可他的志向越来越明确,精气神越来越足。他创办的这所学校培养了12万外语人才,成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他个人也获得“陈香梅科教文奖”。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是用思想去办学,用理念去办学,而不是为的金钱。于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在社会享有声誉,学生素质为用人单位认可,学校与国外的许多名校建立了友好的联系,反响非凡。如果按照正常的趋势发展,到今天,这所学校应该办得更好,规模更大,名气更盛,效果更著,成为能够与世界一流学校对话的中国民办学校。可是,还有待健全的管理体制阻碍了他,怀有难以琢磨心态的管理人员的作为阻碍了他,而元晞先生偏偏是一个只善于琢磨事、不善于琢磨人的人。看看他发表在各类报刊的三十多篇有分量的论文就知道,看看他在教育部门高端会议上的发言稿就知道,看看他给江泽民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的建言就知道,看看他的学生与家长写的日记、文章就知道,再看看他与人打交道和算经济账的“低能”就知道。今天,别人都认为他赚了个盆满钵满,殊不知道他竟背了一身债,连自己的住房都廉价抵了债!不管这是元晞先生的悲哀,还是体制的悲哀,抑或二者都兼有,沉重的债务毕竟是压在年近八旬的元晞先生身上,而不是摊在导致了这个结果却无须负责的任何人肩头。此时,他已经没有了40年前下放农村担粪扛包的气力,但还得继续自己的事业,继续偿还着人为因素给他造成的债务,他在艰难地前行……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