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 (shù)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年(1805)
散官,授职编修;后迁御史、给事中。道光元年(1821年)调福建按察使、安徽布政使。三年(1823)授安徽巡抚。在职间清库款,禁流摊、购米,劝捐赈长江水灾灾民。五年(1825),因洪泽湖决口,漕运阻浅,特调任江苏巡抚,亲至上海主持漕粮海运,雇沙船一千五百艘,运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漕粮一百六十余万石至天津,为清代大规模海运漕粮之始。十年(1830)升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任期内,力图整顿淮盐积弊,裁省浮费,严核库款,缉禁私盐,淮盐得以行销。又于淮北试行票盐,后推及淮南。陶澍勇于任事、为朝野所重用。十二年(1832)与巡抚林则徐治江苏水患,修刘河、白茆、练湖、孟渎等水利。十五年(1835)入觐,赐御书“印心石屋”匾额。官至宫保尚书、太子少保,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卒,谥文毅。
陶澍为官期间,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倡办海运,革新盐政,整治治安,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上作出了较大贡献。且著文赋诗,造诣不浅,书画兼长,为后代留下了不少佳作,蓍有《印心石屋诗抄》、《靖节先生集》、《陶文毅公全集》传世。在他为官过的地方,民间流传着不少故事,《陶澍私访南京》作为淮 剧的传统保留剧目,百看不厌,常演不衰。
清代两江总督林则徐曾作一联挽陶公,对陶澍作了这样的评价:
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
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陶澍先后共娶七房妻室。首配黄氏,讳德芳,字薆玉,本都河曲溪白棠冲崇榜公女,生乾隆己亥(1779)八月初五,没道光甲辰(1844)三月三十,享寿66岁,葬沙湾夫坟左畔亥山巳向兼乾巽,例封安人晋封宜人恭人诰封淑人例晋夫人诰封一品夫人。生三女。长女瑞姿适翰林院编修原任吏部户部兵部工部侍郎江南学政崇祀名宦湘潭周系英三子分发两淮盐库大使贻朴;次女琼姿,年十三,割股和药医母病获愈,嘉庆二十一年四月奉特旨旌表孝女,给银建坊,适直隶澧州学训导岳州巴陵县教谕本都王可权子邑增生育耀;三女佥姿,适嘉庆己卯科进士户部贵州司员外郎长沙彭永思子候选通判道光乙未科顺天乡试举人申甫继娶副室张氏,讳李,字玳瑁,松江府上海县黄渡人,迁居苏州,生嘉庆丙子(1816)正月初五,卒道光丁酉(1837)八月二十四,享年22岁,葬沙湾大坪新阡亥山巳向,诰封恭人晋封淑人一品夫人。生一子桄。桄,谱名光表,行五十五,号少云,生道光壬辰(1832)又九月初九子时,道光十九年己亥因父薨于任,蒙特恩赏给主事,俟年及岁由吏部带领引,历官道员分发四川补用赏带花翎赏加盐运使衔以道员遇缺即补赏加按察使衔加二品顶戴,诰授通奉大夫晋授资政大夫,卒光绪戊戌(1898)三月二十六酉时,享寿67岁,葬本都长乐乡官溪坳向家冲人形山壬山丙向。陶桄先后娶妻室四房。首配左氏,即锡封一等恪靖伯南洋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两江总督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督办福建军务晋封二等恪靖侯爵追赠太傅予谥文襄湘阴左宗棠长女左孝瑜字慎娟,生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八月十五巳时,卒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四月十二亥时,享寿62岁,葬沙湾飨堂后阳拱村天鹅山壬山丙向,诰封夫人晋封一品夫人,著有《慈云阁小石屋诗抄》一卷行世。生五子:文煌(谱名守谦,号骏声,选授岳州府华容县学训导)、宸翼(谱名懋谦,号秉卿,一号胜生,派名文行,例授兵部郎中武选司行走旋充则例馆纂修并会典馆协修,诰授奉政大夫晋授中宪大夫)、镜莹(谱名益谦,号倬章,一号佛保,派名文生,优廪生,著有《惜阴书屋遗稿》四卷,生三女,其长女谲晖适太子太保两江总督巡阅长江水师钦差大臣予谥刚直衡阳彭公讳玉麟四孙钦赏主事永钊子候选知府四品衔钦赏举人见綷)、国珍(谱名撝谦,原名价藩,号寿荫,派名文炘名,同知花翎分发湖北补用,本谱主修)、廷玉(谱名鸣谦,原名赓彤,号启瑞,一号六皆,同知花翎指分江西补用加四品衔);生二女:纯贞、敬仪。继娶侧室陈氏,讳兰郁,湖北荆州府监利县螺山德周公女,生道光戊戌(1838)九月初一子时,没光绪丙子(1876)九月十九戌时,享年39岁,葬资江北岸陶家湾丹水冲壬山丙兼子午向,诰赠宜人晋封恭人。生一子觐仪(谱名履谦,号敬轩,又号靖生,派名文生,光绪乙酉科本省乡试中式第二十九名举人,光绪己丑内阁考试汉票签中书取列十一名,旨以内阁中书用,旋光本衙门撰文方略馆分校,光绪辛丑加四品衔花翎,光绪十六年覃恩诰授奉政大夫晋授中宪大夫,著有《冬生草堂骈散文稿》、《深柳读书堂杂记》、《性籁情分阁词集》、《文毅公年谱》、《楹帖新语》、《六书寻源》、《六书正伪辨》、《正读说文杂识》、《读钟鼎古文杂识》、《张魏公事实考》、《岳忠武事实考》);生五女:和贞(适益邑太子太保头品顶戴湖北巡抚胡林翼子钦赏举人承袭三等男爵讳子勋)、敏贞(适善化候选知府唐启埏子候选训导树熙)、令仪(适善化吏部右侍郎浙江学政黄倬子光禄寺署正加知府衔讳凤常),余均幼殇。三娶侧室王氏,讳莲秀,貤封宜人。四娶侧室唐氏,讳凤仙,貤封宜人,生一子鸿绶幼夭。
三娶簉室杨氏,桄慈母,字玉莲,善化县卯由人,怀远公女,生嘉庆癸酉(1813)十二月十八,卒同治辛未(1871)六月初六,享年59岁,葬本都河丘陶家山巽山乾向,诰封恭人晋封淑人一品夫人,同治二年奉旨旌表节孝。
四娶侧室贺氏,讳元秀,字蕙生,益邑十四里光鉴公女,生乾隆辛亥(1791)八月二十二,以子婿胡林翼贵貤封恭人晋封一品夫人,没同治甲子(1864)八月十四,享寿74岁,葬沙湾黄夫人坟之左亥山巳向兼乾巽。生四子:椿贤(谱名春福,行二十九,生嘉庆辛未正月十一,没嘉庆辛未六月十三,仅半岁而夭)、镘贤(乳名曼珠,行三十三,生嘉庆甲戌七月十七,没嘉庆丙子二月初一,未满三岁而夭)、普陀保(未命名,行三十八,生嘉庆己卯二月初六,没嘉庆己卯二月二十九,未满月而夭)、葆贤(小字慧寿,行四十三,例授一品荫生,生道光壬午七月十一日,极聪颖,有夙根,诗词书画信笔而成有奇气,可惜英年早逝,甫十龄遽赴玉楼之召,新化邓广文显鹤采其遗诗入《资江耆旧集》,没道光辛卯九月十六日);生五女:嫃姿(适京畿道监察御史翰林院编修湖北学政善化贺熙龄长子)、琇姿(适己卯探花翰林院侍读学士贵州学政益邑胡达源子原任湖北巡抚太子太保予谥文忠翰林院编修胡林翼)、涣姿(幼夭)、璊姿(适嘉庆庚辰科进士兵部郎中长沙陈岱霖长子翰林院编修陈彬绶)、诠姿(许字原任襄阳府知府崇祀名宦长沙郑敦允次子,未嫁夭)。
五娶侧室张氏,字筠卿,顺天府宛平县人,生嘉庆辛酉(1801)九月二十,没道光甲辰(1844)三月十四,享年44岁,葬沙湾大坪黄夫人坟左亥山巳兼乾巽向。生一女琅姿(适翰林院编修原任四川学政浙江绍兴府知府崇祀四贤堂衡山聂铣敏长子庠生有湖)。
六娶侧室刘氏,讳珊,字高珊,扬州甘泉县人,生嘉庆己巳(1809)又六月初九,没道光丙申(1836)七月十八,享年38岁,葬沙湾阳拱冲新阡子山午向。生一子育麟幼夭。
七娶侧室卢氏,讳芝,字佩香,顺天府大兴县人,生嘉庆戊辰(1808)正月二十七,没咸丰庚申(1860)十二月二十二,享年59岁,葬沙湾文毅公坟右亥山巳兼乾巽向。生二子恩寿、佑元,均幼夭。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疏劾吏部重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中城,决滞狱八百有奇。巡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日坐堂皇,剖决狱讼如流。请减盐价,私绝课增。总督蒋攸銛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历山西按察使、安徽布政使。
道光三年,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於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严交代,禁流摊,裁捐款,至是奏定章程,俾有司释累,得专力治民。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治寿州城西湖、凤台蕉冈湖、凤阳花源湖;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於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奏请苏、松、常、镇、太五府州漕粮百六十馀万石归海运,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六年春,开兑,至夏全抵天津,无一漂损者,验米色率莹洁,过河运数倍。商船回空,载豆而南,两次得值船馀耗米十馀万石,发部帑收买,由漕项协济天津、通仓之用,及调剂旗丁,尚节省银米各十馀万。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明年,遂偕总督蒋攸銛合疏陈海运章程八条,冀垂令甲,永纾漕累,格於部议,未果行。又以绅衿包完漕米,横索陋规,为漕务之害,奏请惩办。学政辛从益意不合,争之。澍复疏言:“陋规日增,势必取偿小民。若预计有司不减浮收,置陋规於不问,非釜底抽薪之计。”仍执前议,治包抗从严焉。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於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馀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又以江以南运道,徒阳运河最易淤阻,而练湖为其上游,孟渎为其旁支。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十年,以捕获户部私造假照要犯,加太子少保衔,署两江总督,寻实授。时淮盐败坏,商困课绌,岌岌不可终日。澍疏陈积弊,请大删浮费,以为补救。议者多主改法课归场灶,命尚书王鼎、侍郎宝兴赴江南查议。澍谓除弊即以兴利,无事轻改旧制,偕鼎等合疏胪陈利害,条上十五事。鼎等复请裁盐政归总督管理,报可。澍受事,缴还盐政养廉五千两,裁减衙门陋规十六万两有奇,凡淮南之窝价,淮北之坝杠,两淮之岸费,分别减除,岁计数百万两,分设内外二库,正款贮内库,杂项贮外库,杜绝挪垫。革总商以除把持,散轮规以免淹滞,禁粮船回空带芦盐,及商船借官行私,令行禁止,弊肃风清。淮北尤疲累,先借款官督商运,继仿山东、浙江票引兼行之法,於海州所属中正、板浦、临兴三场择要隘设局给票,注明斤数运地,无票越境以私论。仍留畅销之岸,江运八州县、湖运十一州县,归商运。十二年,奏准开办,越半岁,溢销逾额,复推广於江运、湖运各岸,减价裁费,商贩争趋,而窝商蠹吏、坝夫岸胥一旦尽失其中饱需索之利,群议沸腾。言官摭浮言,屡事弹劾,赖宣宗鉴其忠诚,倚畀愈专。屡请复盐政专职,皆不许,澍益感奋,力排众议,毅然持之,卒获成效。道光元年至十年,淮南行六纲,淮北仅行三纲。澍承极弊之后,自十一年至十七年,淮南已完六纲有馀,淮北率一岁行两纲之盐,尽完从前滞欠,且割淮南悬引,两淮共完正杂银二千六百四十馀万两,库贮实存三百馀万两。两届京察,并被褒奖优叙。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然天下皆知票盐减价敌私,为正本清源之计。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晋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赐其子桄主事,谥文毅。祝名宦祠,於海州建专祠。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所拔取多至方面节钺有名。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所著奏议、诗文集、蜀輶日记、陶桓公年谱、陶渊明诗辑注并行世。
论曰:赵慎畛学有本源,察吏治民,严而能恕,所至政无不举。卢坤治回疆军需,平湖南瑶,驭广东夷商,皆有殊绩。陶澍治水利、漕运、盐政,垂百年之利,为屏为翰,庶无愧焉。道光中年后,海内多事,诸臣并已徂谢,遂无以纾朝廷南顾之忧。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其信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