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川区南川县安氏家谱主修:安生民

2013年04月08日 | 阅读:3085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安氏家谱

重庆市南川区南川县安氏家谱主修:安生民

基本情况--重庆市南川区南川县安氏家谱基本信息

重庆南川安氏:系入黔始祖崇诚公后裔。分民主、大观两支系。民主支系:清朝顺治末年(公元1661年)十八世祖安万兴之孙媳、启信祖率子,从贵州省思南府安化县安家坝避乱出走,经大锅厂(大有镇)、干坝子(乾丰乡)、同乐场,后在四川东道重庆府南川县涪里四甲(现民主乡)高鼻山下彭村殖业。大观支系:清朝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廿一世祖安应选率子弃黔入蜀,由贵州省遵义府正安州三汇里四甲石栏山迁到四川省重庆府南川县丰里上六甲观音桥金银寺安家沟(今大观镇)照业落户。居大观镇、白沙镇、巴南区天赐镇、兴隆镇、土溪乡、大有镇、合溪镇、文凤镇和南川城内,也有迁贵州正安县、桐碎县等地。

家谱序言--重庆市南川区南川县安氏家谱家谱序言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是一个民族姓氏的发展史。也可以说是一个最早的家史。它是地方志的支流部分,是记载和研究民族史、人口发展史、人物史、古今民俗史等的重要资料。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整个中华民族亦是炎帝和黄帝的后裔,即“炎黄子孙”。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即“夏朝”的创始人夏禹王和涂山氏,是“华夏”民族的始祖。中原安姓鼻祖夏启亦是“华夏”安氏的本源。作为中华民族,一个地方有它各个时期变迁发展的地方志史。一个姓氏家族也应该有一个文字记载的姓氏家族发展历史,即族谱。以记述其本民族的先民祖籍发源地和子孙支脉,历史变迁,不然过几代或十几代的后裔,子孙发迹,家庭繁衍,就不知道祖籍祖先的来胧去脉了。 

当人们提到自己祖先这条根,自然会想到祖先的故乡,发源地,远祖的宗脉。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移民四川(今重庆)的安氏后裔已经不知道自己祖先的真正的出生地,只知道本支脉安氏祖先是在清朝的移民运动中由贵州移来四川安居的后裔,所以它的传统民风民俗与现在贵州风俗基本是一致的。 安姓在四川(重庆)分布地域很广阔,互不知道根系,既无宗谱文献记载,又无同乡、同族组织。清代移民后期,四川一些县、乡、镇就出现了某某同乡会,修造了各种“馆”和“祠堂”等,这些都是明清移民的缩影。现今人们想认宗族(家门)、宗亲都很难,由于不知道是哪一代人留下的后裔,是同一宗亲脉系。即或是同源共祖也无法相认,因而萌发了撰写族谱的意愿,以飨后代。 

自从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局、文化部联合以国档字(1984)第7号文件“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以后,各族积极搜集撰写并相继出版了一些优秀族谱。《中国安氏家谱》也于2002年出版,为《南川安氏族谱》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988年族人安佐禄主编的《南川县安氏志》是南川安姓的第一部家谱,功不可没,但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所限,未能函盖南川全部安姓史料。 天地者,生也亦自然,尊祖敬宗、仁人孝子则必然。族若无谱,将会忘宗遗祖,乱派失系。为使子孙后代晓其安氏源流,明其字派,长幼有序,称呼有别,经各支系代表商议,决定再次续谱,编写《南川安氏族谱》。 

一部家族的繁衍史,可展示前人的社会活动,生产劳动,文化发展。使祖先的传统美德,得以让后代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提供有益的教材。要写史,续谱,不收集实史,无从观其貌,不研究历史,不以得其神。纵观《南川安氏族谱》虽未反映鼻祖移川全貌,却以怀古今,感物、记事之笔,折射出祖功宗德,以“耕读为本,勤劳治家”的光荣历史。 南川安氏,自清朝初期由贵州迁至四川(今重庆)南川冷水(今民主)、水江、大铺子、大观和大有等地定居,经清朝、民国、共和国至今已三百余年,分枝繁衍近万余户,其间兴、衰、存、乏、变故,虽略见于少数经单薄、命簿中,但无统一系统的记述,若年代久远,则后嗣不知所由来,不知血统之亲疏,更不知前人之光辉业绩和不良现象,以资发扬和禁戒。 清末年间,应洪、佐廷父子曾拟编族谱未成。民国年代,忠敬、忠绩、良式父子叔侄等又进行编谱,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已定稿约五万余言,颇具宏观。惟因时局动荡,宗祠筹措印刷费困难,未克付印,旋即共和国成立,各项改革运动相继进行,顾不及此,谱稿因亦失落,仅良禄处存有历代世系表,安氏列赞,续字派四十字而已。 解放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知道根系和有能力写作的老一辈人又相继去世。如今国运昌隆,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百业俱兴,物丰民富,生活安定,为写宗谱提供了极有利的社会条件。特别是1985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经济建设的盛世时期,全国编写地方志的感号下,我族众渴望族史成书,俾能鉴古创新,继往开来。因此,佐禄(智德)、良禄(君骥)二人,在垂暮之年,或于退休之遐,谨献余热,历时四载,方成《南川县安氏志》,成为安氏族史之基。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能将族谱写成,是与社会进步,文化经济发展分不开的,也与安氏家族人兴财发,百业兴盛,社会安定分不开的,希望安氏家族后裔不要忘记祖先,要发扬祖辈们艰苦创业,勤劳治家的精神和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的精神和物质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奋斗,以利于激发其民族人民的自豪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团结,为安氏宗谱再写上新的一页,以尽孝子慈孙之意。 撰写“族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举,也是一项十分浩繁的工程。需要广泛搜集资料、调查取证,生民同志是五代同祖堂兄,幼时生活艰辛。但他勤奋好学,少时聪颖有加,喜爱读书,事业有成。近年来热心撰写家谱,不顾六十有七之年岁,四处奔走,经多方搜求,系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在积累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认真整理,形成这部《南川安氏族谱》。该谱考察详实合理,推论平正质朴,记事精微准确。它总体的可靠性、可考性、可信性较高。

为安氏家族续谱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对原有《南川县安氏志》之作,有着拾遗补缺之功,为《南川安氏族谱》填补了空白,实属可喜可贺。 此谱写成,应特别感谢安氏历代嗣孙应洪、佐廷父子,忠敬、忠绩、良式父子叔侄,佐禄、良禄等为编写安氏族谱曾尽心尽力,收集、保存安氏族史的宝贵历史资料,以及撰写的《南川县安氏志》,对写此谱的可靠性、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依据。在此,并对慷慨解囊资助《南川安氏族谱》编辑成书的族人和给予支持帮助的各届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特为之序。 安氏十三世孙忠武(治明)草拟 癸未年(公元2003年)四月二十九日

源流迁徙--重庆市南川区南川县安氏家谱源流分支迁徙情况

南川安氏,自清朝初期由贵州迁至四川(今重庆)南川冷水(今民主)、水江、大铺子、大观和大有等地定居,经清朝、民国、共和国至今已三百余年,分枝繁衍近万余户,其间兴、衰、存、乏、变故,虽略见于少数经单薄、命簿中,但无统一系统的记述,若年代久远,则后嗣不知所由来,不知血统之亲疏,更不知前人之光辉业绩和不良现象,以资发扬和禁戒。 清末年间,应洪、佐廷父子曾拟编族谱未成。民国年代,忠敬、忠绩、良式父子叔侄等又进行编谱,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已定稿约五万余言,颇具宏观。惟因时局动荡,宗祠筹措印刷费困难,未克付印,旋即共和国成立,各项改革运动相继进行,顾不及此,谱稿因亦失落,仅良禄处存有历代世系表,安氏列赞,续字派四十字而已。

家谱字辈--重庆市南川区南川县安氏家谱家谱字辈

朝启升文尔 其自显宗杨 应佐忠良国 永振万民邦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