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惨死 张灵甫遗孀和粟裕后人一笑泯恩仇

2013年09月13日 | 阅读:1365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6月3日,抗日名将张灵甫的遗孀王玉龄回到湖南探亲,看望在长沙生活的表妹和堂妹,并看望了几位黄埔老兵。6月4日下午,在黄埔老兵谭昆山家中,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自己与张灵甫的传奇爱情和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理发店初见,横了他一眼

  “我和他在一起不到3年,实际相处的日子仅1年。”王玉龄说,“之前,我连张灵甫是个多么有名的将军,都不知道。”

  1945年,出身长沙名门望族的王玉龄17岁,第一次见到了张灵甫,“一个周末,几个女孩子约好去理头店。那时,我正在洗头,张灵甫进来了,穿身军装,戴着军帽,坐在我后面,死死地盯着我,我心想,这人真讨厌。我就瞪了他一眼”。

  “后来他告诉我,如果我当时对他笑,他就没兴趣了,倒是我横了他一眼,他就下定决心要追求我。再后来,他托朋友张处长请我们全家吃饭。饭桌上,张处长就问我伯母多大,我伯母说她32岁,张处长立马说,张灵甫军长也32岁,你们同岁。其实,当时,他已经42岁了,在我面前隐瞒了10岁。很快,他就对我求婚了。要结婚时,他接到了升迁令,被提升为74军军长。我们婚礼当晚是在火车上度过的,一个睡上铺,一个睡下铺。”

  背得出丈夫的绝笔书

  1946年8月,张灵甫率部队投入华东战场。1947年春天,王玉龄去前线看张灵甫,当时她已有9个月身孕。“1947年5月7日,儿子出生了。他打电话来,在听筒里哈哈大笑了好久,让我把儿子的照片寄过去。之后,孟良崮战役打响了。其实,儿子出生10天后,他就去世了,大家都瞒着我。几个月后的一天,他的部下杨参谋突然来到家中,一进屋就跪在我面前说,张军长打了电报给蒋介石,请蒋介石照顾家人。” “他的绝笔书是这样写的:余与仁杰(副师长)决战至最后以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部属与人民。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侍之。幼子望养育之。玉龄吾妻,今永诀矣。灵甫绝笔。5月16日,孟良崮。”王玉龄眼眶红了。

  “2007年5月,我去了孟良崮,当地农民在埋葬他的洞上方立了一块碑,我当时跟他们说,也在这留个位置给我吧。”王玉龄说。

  对宋美龄没好感

  1948年底,王玉龄带着母亲和儿子到了台湾。“有一天宋美龄要接见我们,去的都是寡妇。到了总统府,我们坐在外面等了很久,这时,一个武官跑出来讲,今天夫人不舒服,你们请回吧。那一刻,大家心里一凉,我对她就没了好感,不过,后来想想,也没什么,谁让自己的丈夫是军人。”

  因为这个原因,王玉龄坦陈:“我后来和宋美龄一直没有往来。”

  1952年,王玉龄一人去了美国。“后来,我在美国航空公司做了财务管理,就把母亲和儿子从台湾接了过去。”

  “让我惊喜的是, 1973年,周恩来总理得知我在美国的去向后,通过我的朋友给我做工作。不久,我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加拿大的神秘信件,信中发来了邀请,让我有空回大陆看看。结尾署名是: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黄华。我回信说签证困难。黄华说他愿意给我签证。后来我又一想,我本人从来没有申请过回中国,那到底是谁帮我申请的?我就写信去问。后来就没了音信。又过了一段时间,一对医生夫妇朋友给我写信,让我去澳门学习。我拗不过,就去了。第二天,他们就把我带去了广州。之后,我们又坐飞机到了北京,我才知道邀请人是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总理握住我的手说:‘张灵甫是黄埔学生,我是黄埔老师,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将才,没有争取他过来,错误在我。’我在总理面前像孩子一样,失声痛哭。”

  和粟裕后人一笑泯恩仇

  现在,王玉龄定居在了上海。“我在上海浦东玫瑰园为他建了座衣冠冢,在石头上,我刻了一首诗: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2005年,在上海,我见到了粟裕将军的后人。粟裕将军的侄子托人转告我表妹,说想见见我。我想都没想,一口就答应了。2008年6月,我80岁生日,有位朋友在上海一座老洋房内为我庆生。席间,朋友给我介绍了一个人:粟裕的次子粟寒生,他是从北京来的。人群中看见我,他一直微笑着。我觉得是‘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心里很温暖。”(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