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一粟和粟姓
成语“太仓一粟”说的是粮仓里的一粒谷子,这“太仓”是古代设在京城中的大谷仓,这个成语就比喻在极大的数量中显得非常小的数目。类似的成语还有“沧海一粟”、“杯水粒粟”。
粟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早在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粟。但是根据目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这粟作为姓氏,却不是最早的,而是到了姓氏趋于定型的汉代。
上面说到的“太仓”,是存储粟的场所,而“太仓”上面相应的管理机构,则叫“粟内吏”。据考证,周朝时,我国已经有相应管理粮食的机构,到了汉代,朝廷在九卿中专门设立治粟内吏,来掌管国家的租税钱粮,包括制发各种田赋票证。而担当粟内吏的官员,则叫治粟都尉。治粟都尉的后代,就以官职粟为姓。
粟(sù,潮音cêg4(戚))姓,在全国约有人口67万,在各姓中排第356位,占全国人口的0.05%.粟姓在揭阳只有32人,在各姓中排第208位,占揭阳人口的0.0006%.依据上面的资料推断,粟姓似乎应源于其时的国姓刘,但到了汉时,大多姓氏基本趋于定型,汉皇帝任命的官员,未必全是刘姓的,所以粟姓源自刘姓只能是一个推测。
此外,侗族也有粟姓。
今粟姓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带。
粟姓的历史名人,北宋时有神童粟大用,幼颖敏,七岁能诗,九岁善属文,博通经史。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宋真宗特意召他进宫考核,帝出上联:“贵地贵人生贵子。”大用即朗声对答:“明天明日照明君。”大用因孩性未脱,手攀殿前铜柱玩耍,真宗再出上联:“手攀铜柱团团转。”大用对道:“足踏云梯步步高。”真宗大奇之,赐仕郎并袍笏升参加政事,调守南雄,以太守致仕,政绩卓著。当代有我国神经精神病学家粟宗华(1904~1970),40年代又创用静脉注射副醛以代替水合氯醛灌肠、巴比妥类药物鼻饲及静脉注射等疗法治疗癫痫大发作病人,都获良效。在国内最早应用氯丙嗪抗精神药物于临床及科研。还有著名将军粟裕(1907~1984),侗族人,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战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历任国防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常委等职。
广东的粟姓居民不多,零星分布于梅州、韶关和肇庆一带。揭阳的粟姓居民多于解放后从外地迁来。
与粟姓一样,揭阳人口数同为32人的姓氏共有3个,这是根据揭阳市户政管理部门2001年统计资料整理的数据。依人口数多少排列,这两个姓氏并列第208位。他们是:毕芮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