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舒氏村落

大潭村名由来

2016年12月10日 | 阅读:2212次 | 关键词: 舒氏村落 溆浦 大潭村

我始祖祗应公原籍江西南昌府进贤县大塘人。应公生二子,长棠,次裳,同登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庚戌科进士,棠累官至河南按察使,裳弟试大理寺坪事,授辰州刺史进阶中散大夫。祗应公年迈去逝,便安葬于沅陵县城东的壶头山上,此地曾是汉朝付波将军马援囤兵之处,地形独好。此后祖妣柴氏太婆携儿媳由沅陵迁居溆浦水东芦塘后栖身于古垅。相传一年大旱无雨,山溪干枯,井水枯竭,当时这里的人们饮用水十分艰难。

一天杨氏太婆提着装满脏衣服的竹篮,行走五里之远,来到茅人凹。举目一望,发现好大一个潭,(大潭由此而得名)山下流水潺潺,澈明似镜,景奇公于公元1221年分居大潭。民国时隶属三区(包括花桥乡、中正乡乡、均坪乡)均坪乡第十三保、第十四保解放后属大新农民协会,公社化时代称大新大队,1979年分为大潭村、新塘村,1997年新塘村改为金沙坪村。

大潭旁靠三都河畔,东有金线吊葫芦,莲花形,鹅颈鹤形山丘;南有举岩垅,牛头冲围绕的岩鹿湾玉马卸金鞍;西有凤形地,杨柳冲,人形地,林家坡;北有三宝冲,地子口,老虫湾拥抱的溆浦独山之一的斛桶山。四至近十平方公里的开阔地形似一艘大龙舟。此地原是荒草丛生,残石遍地,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林中野兽成群,真所谓是“棒打狼狗盆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原始地带。

从此以后杨氏儿媳、子孙,就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繁衍起来。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田筑坝建房,在十里之外的三都河分支上游竹坳又拦好河坝,溪水长流,旱涝无忧,年年丰收。在村中七星伴月双凤朝阳(棠公墓地)红花园(乌鸦形裳公墓地)田坎头,马蝗塘有一口大吊井,水清见底,冬暖夏凉,远近闻名。大潭虽没有白日场,但每天杀猪宰牛,人云交集,买卖公平。加之溆浦通往低庄、花桥、江东等地的主要国道、湘黔铁路、现在正在修建的娄底至怀化高速公路穿肠而过,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走进村里的道路边,屹立着十数对长方型大石柱,古称桅岩。庄严标志着曾有舒氏名人在历代朝廷为官,凡朝中文武百官进村拜访,必下马落轿,以显其忠廉朝廷名人赠予的拔贡的凡不胜举。

卢峰山舒氏发源地——大潭,名谣写的好:“养女要嫁大潭村,白米饭来鸡肉汤,青石岩板洗衣裳,花衣晾在花树上,苡米酥糖在床上,在生花轿抬,死后棺罩埋”可见这是一个发源地的真实写照,是我们祖先慧眼识地的结晶。

大潭因水而碧,大潭因地而灵。大潭因山而秀。“大潭”,一个不乏山水的好名,如横写的大,似竖写的水。

登高望远看大潭,碧水蓝天映和谐,天如海,云如涛,绿在脚下蔓延,只见峰如剑,江如立,波光粼粼,白鹅翩翩,渔礁临江凤月;大潭舒氏人杰地灵。舒姓总人数938户,总人口3503人,其中大学生50人,男丁1716人,女丁1787人,科级以上干部34人,耕地面积2920.43亩。大潭曾被誉为小南京,舒氏棠、裳二公坟墓葬此地,明堂开阔。春天之际,红杜鹃漫山遍野,万顷油菜花开得金灿灿,三都河畔流过青草地;山川秀美,空气新鲜,此地乃风水宝地。

    《这是一篇“舒氏村落”简介的参考,溆浦舒氏村落简介大体上按此文的内容要点撰写。》

 

舒氏显亮公后裔清郁钧早敬撰

 2010102


作者: 舒清郁、舒钧早 责任编辑:舒煜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