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中兴的功臣——芮济(宝坻东门第七代)
他们的直系嫡传先后顺序应该是:
一代 二代 三代 四代 五代 六代 七代
芮钟—芮谱—芮元采—芮质任—芮昌龄—芮国鼐—芮济
芮济,是芮昌龄长孙。芮国鼐之子。同辈人有弟弟芮淮和同族兄弟芮淳、芮浩。
芮济,字允康,幼有至性。年十六怙恃兼失,抢地呼号,哀感行路。时两妹一弟,俱稚弱。济左提右挈,日夕不离,常含糗糒口哺之,保护惟谨。其弟淮也,稍长,出入必偕偶,不见即急觅,负以归。时家计不支,济戮力为治生计,然未尝废学,既有室,乃以家事委,独与弟攻举业。雨榻风窗,篝灯不辍,遂得先后游庠。迨弟妹俱婚嫁毕,友爱不衰。顾中年久困场屋,恒郁郁不自得。复属望子侄,时鞭策之。及壬午乙酉间,两侄联举于乡,已丑复传成进士。济且喜且悲,曰:“祖宗绪始不堕矣”。天性勤俭,衣不重帛,食不兼肉,年过七十,弟为俱甘旨费,辄却之,曰:我茹淡久不惯他味也。然睦亲族,厚交游,遇缓急又往往倾囊为之资助。复传筮仕钱塘令,济倾囊其岁入为宦资,令弟寄语云:当不名一钱,乃不负督宪公家声也,厥后,复传历任越中,廉洁一节,济实有以玉成之。寿至八十有九。
赞:予读斯千之诗,未尝不欣然神往也。如竹苞、如松茂,皆有式好无尤,有以启之和气致祥,岂不信哉,济少遭闵凶,哀念鞠子抚之成立,由弟及侄,卒大其家,非所谓竹苞松茂者也,向微济,则芮氏之业衰矣。家道重光,赖济一人。呜呼,此又姬公所以太息于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也。
大概意思是,芮济,字允康,芮昌龄长孙、芮国鼐之子。1629年生,1717年卒。小时候就品性超群,十六岁时,其父芮国鼐故去,家庭失去依靠,芮济悲痛欲绝伤心欲绝,其痛哭于父逝之伤痛,使每位路人都伤感不已。芮济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小弟,当时都很小,还都在父母怀抱中,但父母不在了,按照长兄为父的习惯,芮济则肩负教养弟妹的责任,每时每刻不论自己干什么都带着弟弟妹妹,片刻不离,为了哺育还抱在怀里的弟妹们,因为家穷,没有精美的食物给婴幼儿的弟妹们吃,他只能把粗粮嚼碎后喂给弟妹们,宛如慈母。当时,他的弟弟芮淮还很小,等后来大一点,芮淮会跑了,芮济就更加小心翼翼,分秒不离弟弟左右,形影不离,片刻不见,便会热锅上蚂蚁到处寻找,生怕弟弟出意外,找到后就亲亲热热地背回家。虽说是兄弟二人,但实际却犹如父子。等到第弟弟妹妹们都成家立业了,芮济还是如以前一样友爱弟弟妹妹们。父母死后,家境状况很差,芮济则想方设法操持家务、振兴家业,虽如此他也没有丢掉学业,等到芮济成家后,他把家务事都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和弟弟闭门苦读,虽然读书的屋子环境差,夏不能避雨,冬不能御寒,但是兄弟二人却能在小油灯下苦读诗书,后来,二人都通过科举考试。虽然芮济也进入到县学,但是岁数已经很大,弟弟芮淮虽然后来文采出众,冠于一时,但是究竟没有取得功名。眼看着自己这辈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前途,便又把目光转向了下一辈——子侄子们。他经常督促晚辈们勤学修己,在他的鞭策下,弟弟芮淮的两个儿子,芮复传、芮复俶同时考中举人,康熙巳丑年(1709)芮复传又考中进士,这使芮济喜极而泣,感叹道;我总算没有辜负芮氏先祖的期望,终于使芮氏家族得以传承。
芮济很勤俭,不喜欢穿华丽、精美的服饰,不讲究吃山珍海味。七十岁的时候,弟弟芮淮特意给他准备了很多美食佳肴,但是芮济都一一推却,他委婉的对弟弟说;我这辈子吃清淡食物习惯了,已经不太喜欢如此精美的食物。芮济不仅对弟弟妹妹以及家族内的人们友爱有加,对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也是一样的热情,都能和睦相处,不仅如此,他还经常慷慨好施,急人所困,一旦别人家遇到困难,他往往能倾囊资助。芮复传中举后要到浙江钱塘任县令,临走时芮济把自己一年的收入所得统统给了他,当作路上的花费,并经常托弟弟芮淮转达自己对侄子的殷切希望,他说,芮复传,在任上应当勤政爱民,要两袖清风,只有这样才不辜负咱们老祖宗督宪公芮钊的声望以及芮氏家族的名声。那以后,芮复传果然不负众望,曾经担任过越中等地的地方官,廉洁奉公,传为美谈(后面有芮复传的传记),这些都是在芮济的谆谆教导之下才取得的。芮济很长寿,活到八十九岁。
看了这篇不足千字的芮济故事,使我们怎么不心驰神往,芮济在家族中就像参天大树一样给年幼的弟弟妹妹遮风避雨,他少年时代父母双亡,家境已经落没,但是他却能在如此困境中抚育弟弟妹妹,振兴芮氏家族,不仅关爱平辈即便是子侄辈也是一样友爱有加,芮氏家族,如果没有芮济,传承就很渺茫了,家族复兴,全是芮济一个人的功劳。
在县志中,还有一篇也是关于芮济的文章,是芮济外甥李堂所写的芮济墓志铭,也整理如下:
原文:
允康芮君墓志铭
庶吉士 李堂 天顺人
君讳济,字允康,芮姓,予母姨夫也。童儿出入外家,稔悉其行事。自君远祖明赠督宪公,讳琦,始迁宝坻为巨望,代登科第,四世显庸传至君。祖奉政公讳昌龄,起家庐州司马,以廉能擅于郡。洎君父赠中宪公,讳国鼐,少游黉序,学已倾其辈曹,爰是家声复振。时值奉政公致仕,归未几下世,赠君以未得尽养欢,恨成疾卒。赠恭人长太君亦相随卒。当是时,君年才十有六耳。遽婴闵凶,毁己灭姓,合殓之日,直愿身殉,举宗环号守之得不死。三年中,济济漆漆,未尝一破涕,抚两幼妹一稚弟,左提右挈,乳哺不饱,辄含糗口喂之。旦晚动息不忍顷刻离。弱冠为家,督产已不支。乃戮力治生,然心常不废学。既壮有室,乃悉事委原配孙孺人,外内倥偬,蹶尔气沮。爰属望于难弟,为延名师,昼夜程督学,卒大成。奈十踬束试,仅号明经。因又鞭策子侄。迨壬午乙酉,侄复俶、复传联举于乡。已丑,复传成进士。君乃喜,谓祖宗继序有人矣。天生勤俭,年六十,暇犹吟诵家课八股、一宗先民。故诸子文并有理法。居无重帛兼肉,难弟以君年过七旬,血气衰,应得甘旨,为之辅敬,奉三十金佐朝夕具,君日给如故。久复还之曰:予非徒惜此,茹淡乃其宜耳。至其敦亲族、笃交游,事有所难,往往倒囊为主办,贷而无抵,即与折券,一切成美。赒贫解纷排难,格言劝世善行,率人有不能焉,君备数者。当犹子复传赴钱塘任时,君衰其岁入罄,予伊父为宦资,谆语以清箴。训子云:此去当不名一钱,但为国养民,久自获益。复传因竭其宰职,日唯饮水,如是五年。奏最陛见,果荷褒赐。特简守温,旋擢观察使。历任在越,廉隅不移,苦节清操,冠于两浙,显扬方未艾也,虽其自克奋勉实,唯君有以玉成之。推此,君苟身致青云。其行已服官必能守扬之四知召鲁公之三异,出为良牧,入为名卿。勒钟鼎而标竹帛,赫然光佑其前后焉。乃使以九十诸生,伏死闾巷。呜呼,是可哀已,然而绥永录禄遐年,令德考终,几备五福,天之笃报,固已无谦也。君生于顺治元年七月初一日申时,卒于雍正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子时,享寿八十有九。原配孙孺人先逝,继室尤孺人即予姨母也。三娶今乔孺人。子四,复倬早卒,复份、复健、复依,予于君之为外兄弟。雍正十年壬子,将卜葬君于督宪先莹之侧,以予内戚而深知君。索一言未其后。予不敢以无文辞也。因述其行略,洒泪和墨而志以铭之曰:佳城即宅,吉士以藏,君子曰归,白云之乡。游魂其变,返魄其常,大耄令终,云何其伤,厥德载世,惟永不忘。荫尔继承,弥炽弥昌。
这篇史料记载在民国版的宝坻县志中。因为是芮济外甥所写,所以可信度最高,芮济的继室夫人是这篇文章作者——李堂的姨母。芮济是作者的姨夫,之所以说真实性很高,因为,作者小时候就出入芮济家,对于姨夫芮济的了解不是来自旁人的口耳相传,而是亲身经历。这篇文章详细得记述了芮济的生平事迹,对于芮济在困境中不气馁、不失志,养育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给了很高的评价。从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芮氏家族,在芮济的幼年时代已经很困窘,假如没有芮济倾其一生振兴家业,芮氏家族也就衰落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芮济,无疑是芮氏家族的功臣。不仅如此,芮济也把芮氏诗书世家传承下去,在他的督促和鼓励下,弟弟芮淮、侄子芮复传、芮复俶,孙子芮铁崖不仅书读得好,而且官做得也很清廉有为,为国为民立下不朽的功业。下面我们再说说芮济的弟弟芮淮,在县志中关于芮淮只有简短的一篇文章,先看原文:
芮淮,字邻海,昌龄次孙也,廪贡生。少失怙恃,独与兄济依,每念不及逮养,则相向而哭。终身不分爨。沉酣经史,尤其嗜宋儒书。曰;舍此皆旁径也。其论文亦一以阐明,义理为主。望日高,当事交礼重焉,而淮雅不欲轻谒。惟有关风教者。则侃侃白之。生平不喜谈人过,有善则津津不置口。家本儒素而周乏赈穷,常若不及。子四,长复俶,领乡荐;次复传,累官至副使,犹时贻书训曰:勿忘咬菜根风味也。殁后,邑人思其懿行,祀于乡。
论曰:人物中品目多矣,惟名宦、乡贤获祀于学宫,夫何修而致此?其人盖自有真焉。旧志略而不详,则俎豆馨香直漫然耳。予为广搜国史家乘以诸名人集,或都不可得,则以其时世按之,于是乎传一人,即若有一人之须眉面目,恍惚而见于前者而忽乎为之。生敬悄乎为之动容,意所谓真者,其在斯乎,就其中有习俗而更之者,订讹也;久轶而采之者,补亡也。即亦有夫人所艳而姑舍之者,辨微也。若夫大宪之名,不敢登,所以崇体;异地之才,不敢借,所以辨方。一篇中尤兢兢马,谓人物之冠,义更无有重于此者也。
文章大概意思是说,芮淮,字邻海,芮昌龄孙子,也通过科举考试。幼年时,他父母双亡,只能和大哥芮济相依为命。每当想到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道就痛哭流涕,正所谓“子欲孝而亲不在”。芮济、芮淮兄弟二人一辈子也没有分家,芮淮最喜欢读书,经常沉迷在书海中忘了自身,他喜欢读宋代儒家的著作,并认为除了宋代儒家,如朱熹等人的著作之外其余的可以扔掉、都不是正途。芮淮不仅喜欢读书,而且文章写的也很好,他的文章文理清晰,名气渐渐为人所知。在他所处的时代文人很讲究礼尚往来,而他却秉持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传统。但是如果真涉及到风月、教育等方面的话,他也会侃侃而谈。生平不喜欢谈论人的过失、错误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做了些好事,他会赞不绝口,他家本来不是很富有,但他却经常周济别人。芮淮有四个儿子,长子是芮复俶、次子是芮复传,芮复传,做过很多官,最后做到副使,即便儿子做了副使这样的官职,芮淮还是经常会教育儿子,要安于过清苦的生活,不要贪恋富贵荣华。芮淮死后,当地人很钦佩芮淮的美德,把他列入乡贤名人录中,得到后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篇芮淮的传记是后补的,最早的康熙版《宝坻县志》没有记载。之所以将既不是著名的官员、也不是贤达的芮淮补进县志是因为他的品行为后人津津乐道。民国版《宝坻县志》中的这篇文章应该是从宝坻芮氏家谱中节选的,只可惜,宝坻芮氏家谱在文化大革命中毁掉了。
另据此篇资料记载,芮淮有四个儿子,但是我们在资料中明确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芮复俶(音 chu 处)、一个是芮复传,另外两个儿子是谁,史料没有说明。不过在县志中,同辈的人还有芮复尧、芮复光、芮复兴。芮复光是芮淳之子,芮淳并不是芮国鼐之子,可能是芮国大的儿子,如此一来,芮复尧就不是芮淮的儿子,而是他的同族兄弟。
芮复光,芮淳之子。康熙癸丑会元,壬子年武举人,明威将军,山西平型关守备。
因为芮济、芮淮的儿子们都是单人旁的名字:复倬、复份、复健、复依、复俶、复传。且芮济、芮淮的子孙有明确记载,由此推断,芮复兴、芮复尧不是芮济、芮淮后人。
芮济、芮淮同辈人有芮淳和芮浩,芮淳是芮复光父亲,至于芮复兴、芮复尧,我觉得有可能是芮浩或芮淳的儿子。
芮浩,伯重之子, 伯重教子,素有义方。任韩城县丞时,以清白著称,因父母年高,遂告还,怡色养,宛如儒子,亲没,居丧,尽哀三年,不见齿诏,旌其门。 芮庶子铁崖,宅中一楼,有狐居其上。恒鐍(音 yu 玉 关闭之意)之。狐或夜于厨下治馔,斋中宴客,家人习见亦不讶。凡盗贼火烛,皆能代主人呵护,相安已久。后鬻(音 yu 玉 卖掉之意)宅于李学士廉衣,廉衣素不信妖妄,自往启视,则楼上三楹,洁无纤尘。中央一片如席大,藉以木板,整齐如几榻,余无所睹。时方修筑,因并毁其楼,使无可据,亦无他异。迢甫落成,突然烈焰四起,顷刻无寸椽。而邻屋苫草,无一茎被癎。皆曰狐所为。刘少宗伯青垣曰:此宅自当是日焚耳。如数不当焚,狐安敢纵火。余谓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矣。王法禁杀人,不敢杀者多,杀人抵罪者亦时有。是固未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