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卫士扬族名 主源出自于姜姓
姓氏来源
邱姓原本为丘姓
丘姓的主源出自姜姓,是西周初年齐国的创建者姜尚的后代。姜尚受封于齐后,定都营丘(今山东临淄),史称齐太公。他的子孙中,有一部分人以国都的名称为氏,称为丘姓。
清雍正二年(1724),丘姓人奉皇诏要避孔子名讳,于是在原姓氏“丘”的右旁加上“邑”部,改成为邱姓。辛亥革命后,有的改回,有的未改,遂分裂为两个姓氏。就全国而言,当今带“邑”部的邱姓中国人占绝对多数。据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统计,邱姓是名列第77位的中国大姓,而丘姓在全国姓氏人口排序中后移到第207位。但清远情况相反,丘姓有3.2万人,排名居第32位;而带“邑”部邱姓只有1.9万人,排名推后到第49位。因这两个姓氏实为一个姓氏,迁徙路线完全一样,故合起来记述。
晋代以前,丘姓得姓后主要在长江以北地区发展,并形成“渤海”、“河南”等郡望。西晋末年以后,丘姓人开始流布江南。据《闽书》记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这说明,至西晋末,中原丘氏已有一支徙入福建。至唐代,又有中原丘氏随陈政、陈元父子入闽。发展到宋代,丘氏称盛于福建,分布相当广泛,并有部分丘姓族人徙入今广东境内。在当代,邱(丘)姓分布很广,尤以四川、湖南、广东、湖北4省为多,占全国邱(丘)姓人口的50%以上。
姓氏分布
清远成福建丘氏入粤后徙居要地
清远丘(邱)姓族支分别来自江西、福建,粤北韶关新丰,粤东梅县、大埔、龙川、惠东和广州花县等地。其中新丰和粤东地区的丘(邱)氏都源于福建,今清远市域成为福建丘氏入粤后的徙居要地。
英德丘(邱)姓有1.8万人,占全市丘(邱)姓总人口的35%。其较大的支派有两个:一是英西西牛支派,一是英东大镇支派。西牛支派开基祖叫丘颗棱,明初由福建上杭迁来,开基于西牛桥头村。他生育6子,形成6大房支,裔孙散布西牛、九龙、张陂、浛洸、石灰铺等地,丁口盈万,其中发祥地西牛有3600人。大镇支派开基祖叫千一郎,明中叶由新丰遥田迁来,已传20世,后裔散布大镇、桥头、黄陂等地,数以千计,其中发祥地大镇有其裔1100人。
清新丘(邱)姓有9100余人,主要有两大支派:一支于清代由龙川迁来,分布于南冲、石马、石坎、龙颈一带,其中南冲人数最多,近3000丁口;另一支于明代由新丰遥田迁来,始居沙河桂湖,尔后播迁到浸潭、桃源、石潭等地。其中沙河桂湖,丘(邱)姓衍居10余条自然村,丁口逾千。
清城有3500丘(邱)姓人,其中以源潭最为集中,丁口逾千,分布在新马、青龙、大垯等村,先祖均于清代从新丰遥田迁来,均有10代以上的传承历史。其中大挞邱氏有分支移居清城榨油巷。其次是东城街,现有500多丘(邱)姓人,其先祖据传来自邻近的花县。清城邱氏族人邱鉴波是当代清远一位多产的擅长于旧体诗词创作的诗人,他已出版以“读浪室文存”为总书名的5卷诗词作品,共1100多首。就清远当代诗坛而言,其创作数量相当惊人,尤其是230首词更是风标独树。
阳山是清远丘(邱)姓人重要的聚居县域,有1.1万人。他们的开基祖分别来自新丰、龙川、梅县等地,而以新丰来的为多。较大的族支有:清雍正十二年(1734),邱汝湘、邱汝钦从新丰遥田迁居阳山新圩石角塘,现发展到1500多丁口;同年,邱儒联从梅县曲迳迁居七拱大竹园,传12代,现发展到500多丁口;嘉庆三年(1798),邱汝通、邱汝秀、邱汝凤从新丰遥田迁居阳山杜步阿婆图、沙坑等地,现发展到1300多人。此外,还有从新丰遥田迁居阳山新圩的邱允千、邱允万、邱汝奇、邱汝政、邱宣瑞等家族,都发展到数百丁口。阳山丘(邱)姓分布比较集中,主要聚居于七拱、新圩、太平、阳城等地,其他乡镇人数较少。
连州有5400丘(邱)姓人,散布市区、东陂、西岸、龙坪、九陂、西江等地的72条自然村。其始祖来自多个地方: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1294),丘珍宝自福建上杭迁居连州朝天东洞村,已传23世。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丘法广自江西迁居东陂前江,已传21世。清康熙四年(1665),丘宗信自福建葛藤坳迁居连州朝天坳下,已传12世。雍正十三年(1735),邱光宁自江西迁居连州遥安隔江水村,已传10代。乾隆六十年(1795),邱兴邦自粤东大埔迁居连州九陂老鸦山,已传9代。嘉庆五年(1800),邱万祥自龙川迁居今连州镇巾峰村,邱常州、邱万秀自龙川迁居今连州镇鱼田村,均已传到第8代。
连南有1200丘(邱)姓人,80%集中在寨岗镇。寨岗丘(邱)氏有3个分支,分别来自新丰遥田、龙川小黄花和今惠东多竹镇,分居称架、山心、香村3村。其中以新丰遥田来的一支时间最早、传承代数最多,人口也最多,现发展到500多丁口。
姓氏名人
阳山邱氏:一门七杰同护孙中山
在清远近现代史上,不少丘(邱)姓人引领时代潮流,创建闪光业绩。
清新回澜人邱可荣,民国5年(1916)在肇庆任护国军第二军独立团团长,后任粤军第五司令官,授中将军衔。曾获大总统四等文虎勋章。
阳山新圩人邱习琚,早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任筹饷员,在侨居地马来西亚积极活动,颇有劳绩。民国 10年(1921)回国后,任国民党广州党支部干事,兼理海外同志社事务。民国 12 年改任广州市公安局督察。孙中山逝世后,弃政从商。
清新新洲人丘昭文,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民国4年(1915)公费派赴美国迪宝罗学院留学,民国9年获法学博士学位,为原清远县第1位法学博士。曾任英德、东莞、广州等地方法院推事、广州法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法律学会副理事长和大学兼职法学教授,著有《国际法概论》一书。民国16年与崔广秀等人投资修筑清银公路,并设立建兴行车公司,为原清远县第1条公路和第1家汽车运输公司。抗战后任广东法律学会理事长。1975年病逝于香港。
最令清远丘(邱)姓人自豪的是,阳山新圩石角塘邱氏出了7名孙中山总统卫士大队的卫士。先是邱堪、邱炳权在1922年反对陈炯明叛变,掩护孙中山、宋庆龄安全转移的血战中立有著功,受到金牌表彰,并获得月发特殊津贴的待遇。后来,他们2人的名字刻入广州越秀山《抗逆卫士题名碑记》,供后人观瞻。后来,邱堪又向孙中山推荐本家兄弟邱士发、邱时、邱玉亭、邱习轩、邱有等人担任总统府卫士。至此,阳山新圩石角塘邱氏共出了7名孙中山的卫士,形成了伟人身边的家族卫士群。这种绝无仅有的家族卫士群现象,大为清远丘(邱)氏增誉扬名。
当代,清新县石潭镇雷坑村的丘观钰,曾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