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四支梅氏由来

奉节四支梅氏由来

2013年04月02日 | 阅读:1414次 | 关键词: 梅氏

居住重庆奉节的梅姓有四支

其一、由湖南临湘移民而来者,字辈是:一、二修老派语:远追近绍,克笃斯康,永开甲第,长发其祥。光绪33年(1897)三修派语:志士全忠孝,贤能重显扬,学宏光上国,家系定联芳。1929年合派:孝贤恢先绪,英豪必振家,修齐为治本,百代灿光华。

其二、估计是由湖北松滋移民而来者(需进一步考证),字辈是:培成祖德 运启元良远绍宗绪定卜大昌诗书家训忠孝邦光荆楚宝善欧美名扬。

 其三、估计是从江西安远直接或间接移民而来者(需进一步考证),字辈是:庆寿毕德治,应梅春上来,居开先世家,洪顺定仁才,国正常照泰,时享达品台,乔成亲福茂,秀拾照天怀。

其四、至今他们自己还没寻到根,现与奉节的由湖南临湘移民而来的梅姓合族。

湖南临湘白荆桥祠堂六关字辈语

(临湘白荆桥梅氏始迁祖绍先公,南宋时自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迁此,派衍中、丁二关,子德公复自白荆桥迁居湖北洪湖内,为湖北洪关始迁祖。临湘高关梅氏始迁祖绍圣公,明宣德4年(1429)由江西吉水县梅家村迁此。子七二公迁居中关,为中关始迁祖。羊楼司高关梅氏,系由追殷公迁尖山,后七世祖再迁高山坳。源潭丁关梅氏始迁祖八一公。文桥丁关梅氏始迁祖毕泰公。)

六关合谱始修于清道光8年(1828),1996年五修。总祠建于临湘白荆桥。堂号苑陵。一、二修老派语:远追近绍,克笃斯康,永开甲第,长发其祥。光绪33年(1897)三修派语:志士全忠孝,贤能重显扬,学宏光上国,家系定联芳。1929年合派:孝贤恢先绪,英豪必振家,修齐为治本,百代灿光华。

梅氏字辈荟萃(根据重庆梅邦华收集,略有增加)

一、江西         

1、江西南昌定山梅氏字派:公义用龙德,卿必崇伯素,本阳汉世时,春士一元志,秀启文光焕,家承祖训昌,诗书延厚庆,忠孝发长。(选自梅焕裕先生编著出版的《南昌梅岭》)

2、江西南昌朱姑桥梅氏字派(前24辈与定山同)公义用龙德,卿必崇伯素,本阳汉世时,春士一元志,秀启文光炳,汝长朝蓬英,俊立平治仰,君良传受中,箕裘绍千载,仁法先存有若章。(选自梅焕裕先生编著出版的《南昌梅岭》)

3、江西南昌霞山梅氏字辈(前十辈与定山同):公义用龙德,卿必崇伯节,兰庭复永时,光士其元大,俊启遇良辰,荣登篷世泰,昌茂孝慈培,悠远熏名在,大德和敬达,家邦欲学为。(选自梅焕裕先生编著出版的《南昌梅岭》)

4、江西安远三百山梅屋村的字辈:传胜庆寿必德志,春梅应尚来,居开先世家,宏盛定人才,国进常招态,时代达炳台,主泽盐选水,考思学古莱。(梅炳才先生提供)

5、江西南城梅氏字辈:玉松焕秀恭敬惠义文行忠信科

梅姓两次入川

梅姓发源于湖北黄梅(或安徽省亳州---本人观点不一定正确),四川、重庆梅姓人是移民而来的,从历史看,梅姓人有几次入川,还有出川。

隋末,农民起义军四起,加之杨广穷兵黩武,中原一带十室九空,汝南梅姓也在劫难逃,避居南方势在必行,其中有一支迁居四川。

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始有大批四川梅姓避居云南。张献忠屠川之后,清初,“湖广填四川”,不少梅姓人移民当时的四川,现分为四川省和重庆市。

湖南临湘白荆桥祠堂梅氏

临湘梅氏总祠于明清年间设立于白荆桥,堂号苑陵堂,由中、丁、荆、高、洪和大平六关组成。根据五修族谱记载,中关现散居临湘桃林中畈、钟阳姚畈、汤桥等处,共繁衍子孙近四千余人;高关现散居临湘羊楼司尖山平、高山坳,现有子孙三百多人;荆关梅氏世居岳阳市云溪区文桥,丁关梅氏世居临湘源潭,两关深受血吸虫与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发展缓慢,丁关共繁衍子孙才三百余人,荆关仅存一百五十余人;洪关梅氏主要散居湖北监利县白螺、三岔河、观音洲、肖桥、毛家口、朱河等乡镇以及湖北荆门白羊、湖南华容明山头。

“梅”姓源流及迁徙分布

一、姓氏源流

梅(Méi)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为汤王后裔。据《通志·氏族略》和《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殷商时,君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省亳州东南),为伯爵,世称梅伯。至商纣时,梅国国君梅伯为纣王所醢,后世子孙以封邑为氏。

2、出自他族所改。据《魏书》所载,汉时南蛮有梅姓;据《旧唐书》所载,北狄奚酋长有梅姓;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梅佳氏后改为梅姓;清贵州贵阳府开州土司有梅姓;今满、土家、彝、蒙古、黎、东乡、锡伯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梅伯。商末直臣,纣王时在朝任卿士。他为人正直敢言,见纣王荒淫无道,几次冒颜进谏,纣王不纳。时有臣劝他,忠言逆耳,以免招来杀身之祸,而梅伯却慷慨陈词:“文谏死,如果人人都不敢直言,朝廷还要我们这些大臣干什么?”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