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墨堂棋逢成亲王
先祖墨堂公(1744—1796年),六世公滨之长子,讳成,字槐宸,晚年自号指石道人。生于乾隆九年甲子三月二十一日寅时,吴庠附贡生,生平搏学多才,琴棋诗画俱精。乾隆五十一年游京师,因棋缘邂逅成亲王,遂为成亲王所赏识,结为知交。嘉庆元年丙辰十月初十日午时病殁,享年五十三岁。
乾隆五十一年春,墨堂公赴京师国子监就读,闲来每喜与同窗好友切磋棋艺,堪称常胜将军。有某撺掇曰:“先生固枰台国手,吾等非汝对手。京城有设棋社者,其中高手云集。先生若有兴趣,何不到彼处一试身手?”墨堂公闻之,曰:“既如此甚好,你且带路,我即与你一同前去领教领教。”
俩人乘兴信步来到棋社,早有伙计前来招呼:“两先生里面请坐,奉茶!”但见这棋社正中设有香案,四壁名人字画,庭植幽兰翠竹,摆设亦甚雅致,决非寻常搏嬉场所可与相比。好些棋桌上都已开局,有神彩飞扬者,有冥思苦想者,有举子不定者,有悔之莫及者。旁观者或点头,或搔首,或叹息,或皱眉。……
墨堂公拣东首一空桌上坐定下来,只见外面进来一位公子,青衣小帽,执扇轻摇,径在墨堂公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便道:“这位先生面生,未知手谈如何?”墨堂公曰:“悉听尊便。”,当即展开棋枰子盒,说:“我先来算主,你后到为客,请你执黑先行。”公子道:“我本地人为主,你是外籍,自当为客,还是你先行。”
墨堂公拣东首一空桌上坐定下来,只见外面进来一位公子,青衣小帽,执扇轻摇,径在墨堂公对面的椅子上坐了,便道:“这位先生面生,未知手谈如何?”墨堂公曰:“悉听尊便。”,当即展开棋枰子盒,说:“我先来算主,你后到为客,请你执黑先行。”公子道:“我本地人为主,你是外籍,自当为客,还是你先行。”
后来墨堂公以年长为由,令公子先行。那围棋虽说是纸上谈兵,但一旦身临其境,紧张度丝毫不亚于实战。半个多时辰过去,双方杀得难解难分,看不出谁输谁赢。那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屏住的气息关注着战局的进展。公子因急于求胜而一个疏忽,渐趋下风,最后清点残局时竟以一目半子告输。公子余兴未尽,正欲再战,家仆来报急事,临行对墨堂公曰:“明日再来”。
公子走后,棋社里的人便喧哗起来,对墨堂公说:“先生你闯祸了!刚才与你下棋者你道何许人也,那是乾隆皇的十一阿哥成亲王永瑆,你坐的那个棋桌是专门留给他的,不是王公大臣谁也不敢在那下坐。成亲王奕棋从没有输局的,你今天赢了他的棋,不是犯了大忌了吗!”墨堂公说:“我初来乍到,怎么会认识他呢?再说他一介布衣打扮,谁会想到他是王爷啊!”
棋社老板也出场了,对墨堂公:“好得成亲王临走叫你明日再来,此事尚有挽回的余地。但是你要明白两点:其一,明天你必须守信,早一点到此恭候成亲王;其二,你明天只能输,不能赢,也不能下成平局。要是你这两点不能做到,成亲王一旦动起怒来,非但你自身难保,只怕我这个棋社也会被砸了的。”
第二天墨堂公赶早来到棋社践约,成亲王也固真再来赴会。墨堂公心中有数,终盘时输了半目子。成亲王高兴万分,这么些年来他碰到的都是一些无能之辈,手下败将,而今终于有一位旗鼓相当的对手了。两局棋下来,一胜一负,意犹未尽,岂肯就此作罢?临走时又说:“你明天在这里等,我命人来接你再战。”
第三天成亲王派手下用的大桥将墨堂公接到王府,并亲自将墨堂公引至书斋中,摆过了茶,又下起棋来了。那墨堂公与成亲王已有两次交往,倒也无甚客套拘谨,彼此反倒都有棋逢对手,相见恨晚之憾。两人正在切磋棋艺谈笑之间,忽报皇上宣诏。成亲王说:“我这里文房四宝俱全,你且在此和和诗、答答对,待我回来再战。”
墨堂公在书斋看到成亲王的新诗词,随手信笔和了几首。成亲王回到书斋,见墨堂公所写的毛笔字兼具赵孟頫之圆润、欧阳询之方劲,竟与自己的书法如同一辙,文彩又佳,更其欣喜万分。便道:“金兄真吾知己也!我想把你留在府中,不唯经常可切磋棋艺,且我应酬太多,尔笔迹与我相同,寻常应酬尔可为我代劳矣!”
从此,墨堂公便成了成亲王的知己与幕僚。成亲王问墨堂公可有功名,墨堂公答乡闱不第,唯贡生出身。成亲王道:“这也好,贡生原是推荐给皇家任用之才,只要有人举荐,同样可以为官。”于是经成亲王的举荐,墨堂公获得了一个候选按察司经历的七品虚衔,而实则专司为成亲王执掌出纳文书之职。
由于墨堂公的笔迹与成亲王相似,成亲王忙于应酬,许多文书都是由墨堂公代劳,所以在成亲王的乾隆晚期的书法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墨堂公的手迹。乾隆五十三年墨堂公以母七十寿庆为由,向成亲王告假还乡。墨堂公为了贺母寿庆,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初兴建我家的楼房,楼上供母亲居住,楼下称之为女厅,乃婚丧喜事时供女眷将息居住之用。
成亲王特地书写了一幅贺寿的大中堂相赠。此寿轴尺幅很大,大红的底色配有金色的花纹,中间书一特大的“寿”字,左下角盖有成亲王印钤。(此轴一直是被父亲锁在轴箱里的,后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毁)。嘉庆元年,新皇登基,特诏开设制课,举孝廉方正科,墨堂公经成亲王举荐入选后,惜因病殁中止。然而墨堂公棋逢成亲王的佳话一直为金氏后人所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