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氏春秋探源之隗氏宗谱
第三编 隗氏 宗谱
宗谱,也叫族谱,誌谱,公谱、祖谱,或称家乘、家牒、族牒。宗谱是记录和反映一姓家族组织全部成员活动的档案材料,也是维系封建宗法制度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宗谱,以谱牒统系全宗,为一个传之久远的传统。隋唐以后,“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以宗族修宗谱的做法,是自汉代以后,为适应士族门阀制度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目的在于明宗族,别贵贱,“富有常尊,贱有等威(《通志·氏族略·氏族系》)”,是出于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但也有家自为书,人自为说,子孙或过誉其祖父,是非或颇谬于国史;“私门谱牒,往往附会名贤,侈陈德业,其失则誣”之弊。当然,正史也有避讳、曲笔。宗谱中所着力记载的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象赞、别传、墓志、墓图、祠堂、族规、宗约、家训、家范、艺文、著作等等,内容十分丰富,都是具体的事实。
改革开放后,随着“左”的思潮影响的逐步消除和学术思想的解放,宗谱的重要性已为学术界所重视,各家各户珍藏宗谱,其所记资料对后世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现存的隗氏宗谱第一卷《隗氏创修宗谱序》中曾开明宗义地指出:“盖闻姓氏于黄帝以来,宗派详尽三代以后,言世系者本。诸世、本世、本本诸,左传司马子长删世本为世表旁行衷上,灿若列眉后之,为宗谱者师之谱。□者溯世系,叙昭穆详婚娶誌、生卒年月,纪冢墓山川,书德、行、道、艺、节、义事、功文,享既科名,阀阅爵谥之光荣,周官小吏之遗意也。宗法废,人心涣.老苏谓:仁孝之心油然生者几何?殴阳子谓:人不知族氏所出,则涣。若凫雁非不刊之论哉!而末世联宗之,说弊更甚焉。大抵以势位富厚为的,往生行辈不难,退处于从子从孙之列,乃韦布霍食宗人,则涂人视之。若隗氏家乘无是弊焉,闻者目为信史而欢,古道之犹存也”。透过上述这些文字,我们不难看出先人创修宗谱的真实意图和良苦用心,它训诂我们后继世人,勿忘先人娶志、生卒年月,纪冢墓山川,告诫我们用先人德行道义艺节操,启迪后世科举爵位,为隗氏先祖荣光添彩、加油乃子孙责任。
宗谱,在中国民间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之后。创修宗谱之初,先人用手抄本记录方式将始祖及其下传的三代流传给后世,直到发明了印刷术后,先人则开始用活字雕刻印刷,以墨谱记事为载体而流传给子孙。隗氏宗谱也不例外。起初,也是用手抄本形式用毛笔自始祖开始一世一代地往下书写下来,并用线装本方式传世于后。可是,到了十五世出版墨谱时,因我们先人办事的不慎,竟将先祖传下的手抄本失落民间。在这种情况下,十四世以前只好靠熟悉历史的先人共同追忆,略记才得以完成。继十五世隗氏宗谱墨谱印制以后,隗氏宗谱亦进行过三次续修,保存有文字记载的隗氏宗谱不过300余年的历史。
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其意义在于用不同的侧面记载历史。宗谱是继国史方志以后出现的一项最基础的工程,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繁衍和生平事迹等方面的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族谱,论述着中华民族的团结,扩充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国人应有的传统观念,应加以利用。”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江河万里,自有源流。修谱是一种寻根问祖的必要途径。隗氏宗谱的发展轨迹,从创修谱序中,我们发现,隗姓的历史,可以溯觅到经典的炎黄时代,最迟可以追寻到战国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隗姓氏族起源于秭归东南的隗国。正象网民所认同的那样,隗氏家族的历史名人有隗林、隗嚣、隗禧还有叔隗、季隗、山涛公等,他们是否同宗,谁是始祖失考。现在,党和国家对宗谱的编纂极为重视,我们必须谨慎视之。察统绪,辨承流,序亲疏,定长幼,喜相庆,患相助,病相扶,困相帮,这不正是来自宗谱的伟大凝聚力么?!宗谱记载本源,垂后而不朽。续修隗氏宗谱也就无愧于此。
数百年来的续修谱历史证明,修谱,一般情况下,是在太平盛世中进行的。它事关后代子孙,事在今,功播后世。在这一编里,我想就宗谱的资料入选取舍、编纂思路以及宗谱问题分别谈点个人意见。
一、关于宗族入谱对象取舍问题
谈这个问题前,还是先谈谈对“宗”的认识问题。
殴阳子删曾经说过“人不知族所出,则涣”。我们不知道宗的来历,不认识什么是宗,不了解什么是宗,必然导致不尊崇祖先,不热爱本家族,其结果终究会被历史所淘汰,这也为隗氏之始祖乃至世祖世宗所不许。
“宗”,顾名思义,指宗族。对“宗”字的解释,大致有八种说法。就其字义而言,它一为祖庙、二为祖先、三为宗族,四为归向、五为尊崇、六为本源、七为派别八为姓。而一部反映明源延脉,追先存今的隗氏宗谱,如果连纂辑者都不清楚哪些人应该入谱,哪些人不能入谱,可以断言编纂出的宗谱就是一部不合格的宗谱,或者说不受众人拥护、认同的“过关达标工程”。因此,共识的形成极为重要。我们不能乘好心办糟事。现在,有很多人并非知晓宗谱涉及的宗源,为提醒子孙,有必要在这里多啰嗦几句。因为,提高隗氏子孙的知识素养乃先世之责任。
根据文献资料和民间传统,宗与族各有含义。宗,是由一祖下传,其后百世,都属同宗。现在,世上不正流行天下一个隗说吗,问题是同不同祖。若不同祖,同姓则不同宗。族,则是相近的直系血统,属于宗的分支。这在旧制中非常讲究,解放后旧制虽已废止,但仍作为一种传统观念和社会现象至今依然存在。
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我们总不能把水准停留在过去的基点上。而掌握好有关宗人、宗子、宗女、宗法以及宗祀等方面的常识,对我们无疑是有益而无害的。
(一)宗人。相对隗氏而言,通常指同族和掌管家祭祀之礼的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宗人还被确认为是一种官名。在诸侯、大夫、士家就设有主持礼事的人员,由家臣担当其职。在隗林、隗嚣、郭隗、袁隗、叔隗、季隗、隗巨源、隗相等族人家,负责担任主持礼事的人叫什么名字,这是无法知晓的。但起码说,当时这些家族肯定是有专门负责从事祭祀的宗人。
隗氏的繁衍历史到了现代,相对于有关掌管家祭祀一职的官员是没有了,有没有其他一个说法咱不知道。对于这类人员该不该编进隗氏宗谱中,应当持慎重态度。我个人主张不宜写。但在续谱序中叙一笔也不隘事。
(二)宗子。宗子就是嫡长子。在中国远古有、近古有、近代有、现在有,就是将来也还会有。在古代宗法制度里,嫡长子承继大宗,为其族人兄弟所共同尊从,故称宗子。这是隗氏宗谱的重墨之处,也是必须写明的。诗人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笺曰:宗子谓王之适子。”礼曲礼下曰:“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三国时期的魏曹元首(冏)六代论说:“子弟无尺寸之封,功臣无立锥之地。内无宗子以自毗转,外无诸侯以为蕃卫”。在古代,嫡长子受尊宠就是这个意思。虽然一夫多妻、三妻四妾的时代远离了我们,但“有钱男人会变坏,使坏女人会有钱”。如今包二奶、三奶、四奶甚至五奶的事有之,隗氏的族人有没有我不知道,但似乎还得提个醒:千万不要糟蹋隗氏名声哦!
历史发展到二十世纪,隗氏家族仍然保留了传统嫡长子分家时财产优先的习俗做法,嫡长子分家产时可以获得堂屋、大门、八仙桌等,其它兄弟则不能享有分大门分八仙桌的权利。但长子还有担负同父异母兄弟的扶养之责。其所以世人说,“长兄长嫂当爷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那种依赖于靠继承祖业的历史渐会离我们远去。因此,嫡长子大宗谱里必须是浓浓的一笔,世代如此。
(三)宗女。宗女是指同宗的女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宗女被称之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不享有宗谱之列的权利。但随着人口出生的控制,性别比例的紊乱,女孩子人家写进宗谱的春天就要到来。“男女都一样,女孩也是隗氏的传人。”大家不是知道叔隗、隗的传奇故事吗?据《史记·晋世家》所载:“(重耳)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与宗女妻之”。乐府诗集中也有南朝梁刘孝威怨诗篇“王嫡向绝汉,宗女入祁连”的记载。汉武帝于元封年间,以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嫁给乌孙国王昆莫。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故称宗女。
宗女有两种情形该不该进入隗氏宗谱?
第一种是正当合法出生之女,习惯做法是没有详叙的,只是在某一世略记了一笔,如隗某子二女三,子字某,大女适某某 次女适某某家,三女适某某家,其出生年月也没有被系上宗族,尚无一个完整的记载。我觉得这种做法欠妥。时代不同了,儿女具有同等的民事权利,即是女性作为氏民不得岐视,为了再现历史的真实,最好还是略记完整些好。尽管她的生活在宗谱中得到她本源一代的历史,她的后世不能显示在隗氏宗族上,如遇子随母姓或入赘顶嗣等情形,入选宗谱乃天经地义之事了。
第二种是非正当出身之女。在这种情形下,该不该将其入选隗氏历史?
现实生活中,世间的事情是千奇百怪的,无所不有。假设隗氏族民中出现了包情妇未婚生子女情况咋办,其非婚生子女,你将不将其入谱?若以血缘应该,若以族规论,不许,到底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有人或许不主张入谱,因为他们害怕后人笑话指责,我觉得这都可以理解,写进宗族里但也错不到哪里。即使有错是做非婚的男女这一辈,非婚生子女是没有错的。
(四)宗支。即同宗的子孙。这是一个族谱的主干部分,或者叫主文部分。一世传一世,世代不绝是人们所向往的,也是族谱记史的关键所在。毫无疑问要写进族谱。
应当指出,族谱中其宗支辈序应当分明。特别是家族世祖迁居始祖以下的代系要注明,不能混淆。这往往是宗族谱中最具史实价值的部分。比如隗氏始祖德山公以下的二世祖排为中字辈份,其长子中仁、次子中仕。我们的二世祖中仁公经迁移定居地后再未迁徙他处了。而二世祖中仕公却迁徙红安,再下有的还远迁四川、湖南、贵州、云南、河南等地。而在族谱上,同一辈份的族人中名或字必须用一个系统的规定的单字起头,再与其他单字结合成名或字,以示区别。如我们山湖分始祖德山公生育两子,均以“中”字排列,分别“中仁”、“中仕”,在族谱中一看“中”排行便可知其为兄弟或堂兄弟辈份。已去世者,则在其名上写上谥称并加上“公”字以示区别。通常,辈份的核定,大多是按先祖早已选定的排行用字。隗氏的辈份排字,在第一编里,我曾经提到过,山湖分二世祖是:“中道思玉,天金希拱,学其世文,振起有象”。到了十八世则续增为:“齐家惟顺豫,训迪务端详,立志循先哲,前进效明良”。山湖分三世祖中仕分支字下辈则排序为:“万步连尚春,枝思定宽正,永乐照召顺,本书洪其文”,二十一世后续派增:“同胜敬崇义,家传孝有贤,克君先祖训福禄永康绵”。由中仕、中仁二世祖延续的子孙直到现今合谱。至此,自德山公始祖起已传山湖二分25世,传湖三分27世。
(五)宗法。封建社会规定嫡庶系统的法则叫宗法。以始祖的嫡长子一系递承而下的嫡子为大宗,其余庶子为小宗,由此而分别系统。天子、大夫、士、庶人都受这些法则支配。它是封建社会赖以保持等级制度和重要思想支柱。隗氏宗法是有关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务的规定,维持其上下尊卑的等级关系的。
迄今为止的隗氏宗谱中,尚未发现有关宗法规矩的记载。但是,在隗氏家族里头,一直沿袭着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半(十五)、腊月二十四起至次年正月十五祭祖烧香的传统习俗。进入新世纪后,隗氏族民除上述时间段必须烧香祭祖的事务外,还在清明节前三天后四天祭叩祖先。保留着腊月二十四起至次年正月十五止这其间的烧冥纸、敬香、点蜡烛、在神龛上摆设果品、小全鱼、肉块、豆腐块之类的供品习俗。大人总会在腊月二十四傍晚把自己祖先“请”进居宅办八个碗的菜肴、摆酒、饭、碗筷打发祖人算作过小年后,再开始吃年饭,也绝不允许小伢说忌讳的话,以祈祷来年福禄寿喜将至。
在女孩长大成人后,出嫁前夜把全家所有近亲戚友请到一块后,烧纸敬香后接着辞祖,算是姑娘从今以后是人家的人了。亲戚人家往往也会为姑娘的出嫁而感到伤心,于是纷纷给主人家丢下数额不等的金银或现钞,算作“给眼泪钱”。直到送亲,新婚第三天接其女回娘家吃顿饭,叫“回门”。至于男子的婚娶、老人的送终殇葬以及宗祠、宗事、宗派、宗英、宗风、宗庙、宗族、信仰等在以后的风情习俗里专编再叙。
诚然,宗法是反映隗氏家族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可小视,切不可忽略,一定要写进宗谱里。
二、隗氏世系
前面已经说过,隗氏在没有出现比德山公还早的先人事实以前,我还是将德山公列为隗氏的原始祖。
(一)族系
按旧俗,在隗氏同宗一姓的居民中,人们习惯地尊崇来此定居的始祖,亦依其先祖相继分支。五世以后为出“五服”,出“五服”之后,则另立分支,或称房,或称份。
族系之分是以“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礼记丧服小记》)。这里所说的以三为五,以五为九,是说上祖父,下亲子;以父亲祖,以子亲孙;以祖亲曾、高,以孙亲曾、玄。故“论亲族之远近,则六世而往,皆为路人矣。惟共宗一别子之正适,则虽百世而搏结不散。此宗法之组织,所以为其大而且久也”(《中国法制史》第八章372页)。同宗,亦谓同出一户,外出遇同宗之人,虽不甚熟,亦以户人为亲。
自德山公在元末明初年间,由江西饶州府迁居湖广齐安冈邑,定居现今武汉新洲张隗湾后,已传二十五世。其湖分三支迁居黄(红)安后于传二十七世。为什么长宗还不如次宗,这里就不必议这个问题了。现在重点说说山湖两分一世原始祖至山分大房二十五世的基本情况。
(二)隗氏合族世系
1、隗氏始祖。
一世祖:据《隗氏宗谱》第一卷载,德山公,生未详。自元季由江西饶州府瓦屑覇迁徙于黄州府黄冈县,祖妣氏喻儒人(生卒年月未详)与长子中仁公卜居慕义乡(即现今新洲区辛冲镇单岗经管处)。始祖德山公携次子中仕公转迁黄安县东门外八里况家垅居住落业。其始祖德山公卒时不详。安葬于黄(红)安县北门外八里隗家庙亥山已向。长子中仁公奉祖妣居住慕义乡城南村(即现今柏林岗村),卒时不详,安葬于邾城门外五里(即现今隗氏祖坟)。
二世祖:中仁公德山公之长子。(生卒不详)限于篇幅,其安葬处不作介绍(下同)。子二:道升.道魁(其道升公为山分支祖,道魁公为湖分支祖)。中仕公落业黄安(现为红安),虽为隗姓,但其后人因祖妣喻姓故念“隗”为喻。
(楼氏121注:隗氏三世祖起未摘录)
三、对续修隗氏宗谱的几点建议
续修好隗氏宗谱,要解决首要的问题是指导思想问题。
(一)续编隗氏宗谱的指导思想是:明源延续,追先存今。其原则是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继承传统,开拓创新。
隗氏宗谱不仅是先祖留给隗氏后代的宝贵历史遗产,而且是留给社会,最让世人熟悉和了解隗氏族民的参考书,是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家庭制度以及地方史的珍贵资料。隗氏宗谱反映隗姓氏族氏民在一个历史定位阶段的传统文化。因此对老谱的内容建议不作修改。要注意做到在先世祖源明晰的情况下,重点放在存今,在现实中挖掘潜力,获取有价值的人和事史实,在力争尽可能多地记录现在存世的隗氏后裔基础上,尽最大的可能追忆已忘先人。虽然不可能全部与先世接续,但尽最大可能减少断代。在编排上,适当进行整合,以体现隗氏宗族历史变迁、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世系与行传方面,增删部分内容,以显现新时期续谱的写作特色。
(二)宗谱编纂的内容设计
续编隗氏宗谱,应参照老式宗谱的竖式图表方法,有所创新。建议定为:1、序言;2、先后源流(隗氏行辈,一至三世系,分迁地地名和各地支祖;(生卒年月、安葬处所,方位,下同);3、后裔名录(分红安、新洲);4、支派房谱;5、人物传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人物,既包括担任一定领导职务者,也包括在各学科领域有名望的专家、学者、还包括有建树的著书立说者,以及对修谱有较大贡献者,并附印个人照片);6、人物名录(清朝前国学生以上,现硕士研究生以上,副高级技术职称,副处级以上的行政领导;获国家最高荣誉奖者,企业逾100万元的工商业主及相关人物等);7、历史资料,(含族规、族长、祠堂、学堂、享堂宗庙);8、艺文存录;9、附则等九个部分。
(三)具体的编排设计
参照其他姓氏宗谱的编纂方式,建议:
1、按本人上三代(祖父辈)的居住地为准。个人条目每人一条,内容应包括:第几世(行)行名、名讳(已故称公讳,在世称名)字、号、某人第几子(女)、兄弟姐妹名。本人生、卒日期(包括年、月、日、时、何朝代,年、号、民国后启用公元纪年)、婚配情况、妻室生卒日期、生育子女情况、墓葬情况。同时注明科举、学历、职务、职称及重要荣誉称号、奖励情况、祖基和现住地。特别突出的贡献者,功者另写传记。
如:已故:十九世(隗)公讳××,字××号×××,系××第×子,有兄××,弟××,生于××××年××月××日×时,卒于××××年××月××日×时,享年××岁。清国学生(或××大学××研究生。配×氏,生于××××年××月××日×时,卒于××××年××月××日×时,享年××岁,合葬(或安葬)××山。生于××、××、××、××、女××、适×地××;祖基×××,祖堂×××堂。(迁居×××)
(未故)行文时,可将“未故”二字省略。即:
二十四世(迪)名迪×,字××,号××××,××第×子,有兄××,弟××。生于××××年××月××日×时,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或助理工程师,××县(区)××局局长(含副局长)国家、省、市级×级劳模或授予最高荣誉称号名称。配××地×氏××,生于××××年××月××日×时。生子××,××, 女××,适×地××(如子女为隗氏本宗子女领养或顶立嗣,养育人名下注明由××第几子(女)入继或并顶,送养人名下注明儿子(女)××出继××。从外姓领养的子女注明从××处××人领养。祖基××,祖堂××堂,迁居××××。
2、公谱样式建议为:
隗氏祖始德山公,生卒未详,自元末明初由江西饶州府迁楚齐安冈邑定居,子二:中仁,中仕。一至三世祖居张隗湾,行辈为:中道思玉
隗氏二世中仁公始祖德山公长子。生卒未详。住张隗湾。子二:道升、道魁。
隗氏二世中仕公迁居红安县东门外八里况家垅,行辈为:中万步连尚春……
隗氏三世道升公分山湖二房,为湖分世祖:子三:思清、思旺、思廉。
四世(思)公,字思清,思清为山分大房祖,思旺为山分二房祖。子二:玉金、玉碧。
五世(玉)公,字玉珂,山分大房祖。子:天然。玉瑜失传。玉金子四:天俊、天杰、天佐、天佑、玉碧子一:天松。
六世祖(天)公字天俊。子二、金钦、金钺.七世以后于上同.下略。
(四)有关说明.
由于社会在进步,续修隗氏宗谱时要求一定不能落伍。要废止一切陈规陋习,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凡合法婚姻生子女,一律入谱。
1、有关生卒时间写法,建议一律用“清”“民国”或干支纪年。新中国成立后,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且用小写。生卒时间特别是月与日,用农历的,其应在前注(农)字。要求从现代教育实际出发,用规范汉字,不宜用繁字体。
2、婚生男女均入世系与行传,女则加注(女)字。若某户某世确无子女,加上句号。勿须顶嗣的误导做法。未婚或未育的,加竖杠(一)以示待续。有特殊情形者,如出继、入赘、随母姓等亦应注明。
3、行传中,未适的女子列入,已适的则罢。其写法建议为:粗黑横线上面,先写辈名,再写名字,最后写子女序次。
4、凡子孙已迁居外地或侨居海外繁衍后代者,须注明迁徙原因、迁人姓名、迁入时间和迁入地域。
(五)宗谱中的几个特殊用字说明
1、“继”字,继旁系族下一辈为宜。在其生父世系内注明出继某某为嗣,在入继者系继某某为嗣。
2、“赘”字。招女婿,“婚为子”乃惯例。现在随着人口的控制和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调,入赘婚将大量出现。现一对夫妻提倡一个孩子,上门女婿势必多起来。如何入谱:一是异婚,能够做到婿从女性,其子女从母性,子女均可入谱。夫婿不愿从女性,其子女随母姓的可入谱;夫婿及子女不愿从妻母姓的,不得入谱,因“一谱无二姓”的隗氏族规不能破除。二是同姓招婿,出五服者,只要同辈,正常入谱。三是同姓翁婿辈份的不一不宜入谱。
3、“醮”字。夫殁(死)招男上门。前夫之子女,随辈入谱。接夫子女或招夫养子女,如愿意与前夫子女愿随母姓可入谱,不愿则不宜入隗氏宗谱。
4、“养”字。符合法定程序的携养子女,如收养父母有要求者予以入谱。
5、“俦”字。同辈伴侣,即夫妻。由于一对夫妻提倡只生一胎,若独生女成佳偶者,隗氏宗谱中不再提及“娶”或“适”字,用“俦”字为宜,即俦某某县、乡.某某村。“俦”字男女均可兼用,不分彼此,共嗣属两方共有,均可在男女双方宗谱入册。
(六)列传行文
隗氏家族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家族,有弘扬传统美德,光大祖宗的职责,亦应重视族内名人列传铭志的草拟工作,以纪录前人教育启迪后世,根据“生人不列传”的传统做法,建议革除旧法。对健世确有显著业绩者,可将其铭志于“行传”内。凡本族氏族学有专长、仁人志士、为国殉身、见义勇义、艰苦创业、敬老爱幼、造福百姓、修桥补路、帮贫解困,有较大影响和称许价值者,谢世立传,健世序以简介。建议:无论列传还是行文简介均不受职位、身份、职业、贫富等因素之影响。但传记,简介应务实有据、实事求是,一定要做到实写、实详。传介篇幅一般限定在3000字以内为宜。
(七)四世同堂
健世者凡属四代同堂的均可列一芳名录。录上书明各世代人辈份和年龄。
(八)资助芳名榜
资助金额不限,凡入芳名榜者,建议行辈先后为序,捐资金额由高到低。
(九)续修隗氏宗谱版式
建议采用大32开本,文字自左至右,封面沿用宗祠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