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焦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焦邑,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广韵》所载,春秋时期,晋国有大夫被封于焦邑。
焦邑就是第一个渊源中所述焦国之地,被晋国吞灭后成为晋国的一个邑地。
据史籍《左传·僖公三十年》中记载:周惠王姬阆十八年(公元前629年)农历9月,晋文公姬重耳因为郑文公姬踕对自己无礼、特别是二次投靠于楚国,使晋文公在与楚国争霸的过程中大失筹码,因此愤怒异常。于是,晋文公联络了秦穆公嬴任好,许以焦、瑕二邑,争取联合围攻郑国。秦穆公答应了。之后,晋军攻函陵,秦军攻汜南,发动了攻郑之战。
郑国受到晋、秦两个大国的夹击,而楚国援军远矣,举国上下惶恐一片。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目前危险之极,只有请出老谋士烛之武,以其去劝说秦宣公,秦军必退。”郑文公从之。
烛之武,是郑国的一名老臣,著名的博论家,过去立功无数,声名显赫,诸侯皆知。
召来老臣烛之武后,烛之武却推辞道:“我年轻力壮时犹不如人,今已经老了,更是无能为力了。”
郑文公连忙说:“我没能及早任用您,现在国家危急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如果郑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的地方啊!”
烛之武想想也是,便答应了。夜里。郑国人用绳子把烛之武吊出了城。烛之武去见秦穆公说:“秦国和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了能对您有利,那么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您还值得。可是越过一个国家而把遥远的郑国作为边邑,您一定知道这样做很困难。如果这样,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实力呢?邻国实力增强了,您的实力就减弱了。如果留下郑国作为东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臣来来往往,可以供给他们一些短缺的物资,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再说,您曾经给过晋国许多恩惠,像晋惠公姬夷吾他当时答应过把焦邑和瑕邑给您,而他早上一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您的工事,这事您是知道的。晋国何曾有过满足的时候?它已经向东把郑国当作了边界,又打算尽力向西扩张边界;那时若不损害秦国的利益,它又从哪里去取得土地呢?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到好处,还望您考虑考虑这件事情吧!”
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感到十分有道理,于是停止了对郑国的军事行动,与郑国订立盟约,并派大夫杞子、逢孙和杨孙率部分秦军帮着驻守郑国,自己抛下晋国领兵回国了。
晋国大夫狐偃得知消息后大怒,请求转而攻击秦军。晋文公摇摇头说:“咱们不能这么做。如果当年没有秦穆公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用过别人之后再去损害他,就是不仁义;失去了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用分裂来代替团结一致,更是不武。我们还是撤回去吧!”
于是,晋军也撤军离开了郑国。至此,郑国之围遂被烛之武的一番话所解。
到了战国时期的周安王姬骄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晋国韩氏、赵氏、魏氏三大家族废黜晋静公姬俱酒,将晋国土地全部瓜分。三家分晋之后,焦邑归属魏国。
史书记载:“焦、瑕,晋河外五城之二邑。”焦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瑕在今山东省兖州市。
周显王姬扁三年(公元前366年),魏惠成王魏罃、韩共侯韩若山联合两国军队进攻秦国,并在武都(今陕西华县)筑城,作为西进据点。秦献公嬴连反击,在洛阴(今陕西大荔)将魏、韩两国联军击败,开始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两年后的周显王五年(公元前364年),秦军进击至河东,在石门山(今山西运城)歼灭魏军六万。
周显王七年(公元前362年),秦献公乘魏惠成王与韩昭侯、赵成侯赵种混战于浍水之机,攻魏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击败魏军,俘其主将公孙痤,占领庞城(今陕西韩城)。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魏惠成王迁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同时修筑河西长城,对秦国开始取守势战略。当年秦孝公嬴渠梁继位,决心收复河西。他任用商鞅变法图强,推行“农战”政策,国势日强。为便于用兵河西,将都城迁至栎阳(今陕西临潼)。
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秦孝公乘魏国攻赵国邯郸之机,攻破魏国长城,在元里(今陕西澄城)大败魏军,杀七千余人,占领少梁(今陕西渭南韩城芝川镇)。
周显王十七年(公元前352年),商鞅率主力东渡黄河,占领安邑(今山西夏县)。
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351年),商鞅又率秦军占领魏国上郡重镇固阳(定阳,今陕西延安)。此时魏国与齐国、赵国讲和,遂集中兵力反攻固阳。秦孝公用商鞅以退为进之策,以争取时间更深入地进行第二次变法,与魏惠成王在彤(今陕西华县)会盟修好,将安邑及河西部分土地归还给魏国。为便于尔后东进中原,秦国将国都又迁至咸阳(今陕西咸阳)。经两次变法,秦国国力更强。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秦国乘魏国在马陵战败、实力尚未恢复之际,大举攻魏国。魏国派公子卬迎战于吴城(今山西平陆),商鞅以政治手段骗俘了公子卬,击败了魏军。
周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再次攻魏国,在岸门(今山西河津)击败魏军并俘其主将魏错。
周显王三十七年(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贏駟派军攻魏国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甘泉)。魏国防守河西的主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经过两年的持续激战,至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秦军全歼魏军,斩首四万五千,并俘虏了龙贾。魏惠成王被迫于次年将河西郡归还秦国。至此,秦国全部收复了被魏国夺占的河西地区。
秦国收复了河西地区后,并未停止攻魏国,继而攻占焦(今河南陕县)、曲沃(今河南灵宝)、汾阴(今山西万荣)、蒲阳(今山西隰县)、皮氏(今山西河津)等重要战略要地。由此,秦国不仅获得了黄河南段以西的所有土地,而且控制了东进中原的大门,为尔后战胜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魏国失却焦邑之后,其地原住民分散迁逃四方,其中有以故邑地名称为姓氏者,称焦氏,世代相传至今,正确读音作jiāo(ㄐㄧ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