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费、缑(侯)三姓源于一地考——费姓早于滑姓在这一地区存在,是一个似乎被遗忘的著名姓族

2013年06月17日 | 阅读:1610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这个被遗忘的费氏族,是在文献记载滑城时带出来的。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三年。文载:“        晋吕相绝秦曰:‘殄灭我费滑’。杜预注:”滑国都于费,今缑氏县。“《史记·周本纪·正义》引作:”缑氏故城本费城也,在洛州缑氏县南东二十五里也。“至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洛水注》中云:”缑氏县治故费滑,春秋滑国所都也。因此清《偃师县志》及其他志书对滑国故城多称“费滑”。据诸典所云,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今偃师南不仅有一个故滑城,而且还有一座故费城,滑城是在费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费姓氏族迁徙于此,当早于滑姓氏族。
        滑城一带原为费地,斑斑史籍可考,但事实上这个费姓氏聚居住过的地方,它究竟存在不存在呢?我们借助科学的考古手段来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1962年4月和6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考古专家赵芝荃先生曾两次到滑城河一带考古调查,发现了一座约为公元前二千七、八百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墓葬,清理了三座早期龙山文化的灰坑,这个时期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夏代,居住于今故滑城一带的居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直到商代,在滑城遗址上不仅出土的陶器与郑州商城出土的商代早期陶器风格相同,而且还采集到了白陶片。白陶在商代比较珍贵,非普通百姓可享有之物。这就表明滑城在商代已是一座重要聚落,有身份较高的人在此居住。周代滑城当是滑人主宰的地方,此前自然是费人的范围。其文化层说明,此地当有费或其他氏族在这一带立国筑邑,繁衍生息。留于志书上的“费滑“,把二姓族紧紧地连在一起,全面根据史载和发掘资料,便有理由肯定,在滑氏族迁此之前,此地存在着一个有相当影响的费姓氏族统治的国家。
        夏初,曾立姒姓国于阳城、阳翟。自夏启之后,他的儿子太康把国都迁于洛水之阳的斟鄩,即今二里头夏都遗址。此后孔甲以至夏桀诸王均都于此。因此史游《急就篇》说:“夏禹之后,姒姓国有费,邑国为氏。”商汤灭夏侯,又把都城建于“夏之绪?”,即距斟鄩不远的“下洛之阳?”西亳。夏、商之交,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费姓名人费昌,封于费地。他初仕桀,劝其戒奢华、轻赋税,桀非但不听,反而污其图谋不轨,欲加害费昌,费昌奔商,助汤灭夏,复封费地。《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他的事迹时云:“夏桀时去夏归商,为汤御。败桀于鸣皋(唱条)。”从了了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费氏族在商汤灭夏中功业卓著,其封地夏商两代均近王畿,当为畿内侯国。但日久年淹,史籍上很少留下费地、费邑、费国的记载,而《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费”时仅记“春秋时鲁邑”。而记“费滑”时,则仅用五字“古国名,即滑。”曾竟为开拓费氏族疆域而斩荆披棘、前赴后继的著名姓族生息的地方、古老的费城、费国,确实被人们遗忘了,我们只能从字缝轶名中追寻它的存在。
        费姓在我国灿若繁星的姓族中,本来就是稀有姓氏,原为费姓发祥地的偃师也人数不多。在故滑城东北的偃师市山化乡最东端,有村落曰费家沟,今距故滑城西北不远的缑氏村有十多户、近百人,在偃师姓氏中排187位。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