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中的央行副行长胡晓炼
在外汇管理局工作了近二十年的胡晓炼,2005年3月,从央行行长助理的位置上重新回到了外管局,担当局长的重任,胡晓炼得知这个消息后,说自己又接到了一个新的挑战。此前常年做外管局外汇储备管理工作的胡晓炼,成为了近2万亿美元外储的当家人,也由此,被香港媒体评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商界女士精英的第四名。
外储经营的挑战
进入2008年之后,胡晓炼等央行官员所面临的挑战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的来袭,让外汇储备的安全和保值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为本来美元对人民币这几年就处于持续贬值状态,而外储资产中的近70%是美元资产。
2008年9月,在次贷危机演变为世界金融危机后,外管局启动了紧急应对机制,密切跟踪研究形势的发展,调整了风险管理政策,并采取了审慎果断的措施,对风险进行了前瞻性判断和处置,加强了内部的控制和合规性督察。
胡晓炼2009年3月底表示,作为一个投资者,为了使资产配置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和增值的目的,就要在不同的货币之间进行配置,这个配置是基于一种长期的战略眼光,而不在于一时或者短期的货币的市场波动。
胡晓炼解释说,中国的外汇储备一直是按照多元化的原则进行投资的,既有美元,也有欧元、日元等多种货币。这一资产配置,是根据中国国际收支的需要,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各个不同货币的收益风险,不同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不同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等多个因素考虑、权衡得出。
据介绍,经过了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和全力以赴的工作,到2008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资产保持了总体上的安全,为应对危机准备了重组的流动性,并取得了相应的经营收益。
对于下一步外汇储备的运用问题,外管局的人士认为,外汇储备与财政资金有区别,是央行的人民币负债,外储应该用在对外贸易增加进口和对外投资方面。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外管局下一步将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对外汇资金的需求,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融资上的支持和便利。
跨境资本流出考验外管局
在金融危机中,除了资产的安全性面临挑战之外,在中国境内的国际资本的流出也是外管局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事实上,2008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出现了近六年来的首次下降。虽然随后外储的资产重拾升势,但这也让外汇管理部门着实紧张了一把,因为跨境资本流动一旦剧烈逆转,资本外逃,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资本撤离一些国家,导致了许多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和经济的长期萧条。
事实上,早在2008年6月,胡晓炼就与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人士奔赴大连、苏州、武汉,就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的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分别主持召开了东北、华东、华中地区外汇管理部门的调研会,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了座谈,并考察了一些涉外企业。
面对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的情况,胡晓炼说,受次贷危机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主要货币汇率、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的走势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走向和规模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中国防范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的冲击,保持国家金融经济安全面临了更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防范套利投机资金通过贸易、商业信用等渠道进行跨境转移,加强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活动与实际贸易行为真实性一致性的核验。
胡晓炼主政外管局后,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外汇管理制度,对货物进出口实行联网核查,对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也有考核办法。在跨境资金流动的不同环节、不同渠道都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制度相配套,外管局还有比较完善的管理手段,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在国际收支申报统计、贸易进出口联网核查、个人结售汇、直接投资、外汇账户等方面都有现代化的电子管理手段。通过这些电子化系统,既可以了解总量的情况,发现一些趋势性的问题,也能了解微观方面每个交易环节的情况,为外汇管理检查提供了非现场管理的手段。
此外,中国有打击非法买卖外汇交易的能力,也准备了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经过一系列的应对工作,2009年3月底,胡晓炼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不断蔓延,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比较大规模的资本流出。过去一两年中国大额资本流入的现象现在也已经减缓。不过,中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资本流出。总体上看,资金仍然在流入。
循序渐进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在外汇管理局,胡晓炼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是逐步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事实上,这是中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任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就是实行自由兑换。
从1996年12月1日起,中国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003年,中国提出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在内的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这是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资本项目开放后,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国际货币基金成员的金融体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甚至发生了危机。所以胡晓炼认为,如何有序稳妥地开放资本项目,是中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对此,胡晓炼公开表示,中国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需要立足于国情,走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循序前进。
事实上,中国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已经迈出一些步伐。2006年4月,中国开始启动了QDII的制度,对外的金融投资有了更大的发展。现在已经有超过50家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获得QDII的资格。汇出的外汇、对外进行金融证券投资的金额已经超过了400亿美元。发展速度非常快。
而中国境内市场开放也在逐步扩大,QFII制度从2002年11月开始实施,经过六年多的发展,已经从刚开始总额度一百亿美元提高到了三百亿美元。超过50家的境外投资机构获得了牌照。
在外管局的推动下,从2002年到2008年,国际收支的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交易年均增长近50%,速度非常快,而同期的经常项目交易的增长为26%左右。资本和金融项目交易的增长速度是远远高于经常项目交易的增长速度。
现在,中国每年的资本和金融项目的交易额已经近2万亿美元,而2002年,这个数据只有2200亿美元。
胡晓炼
女,1958年生,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研究员。1984年12月,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历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外汇储备管理司副司长、司长;1999年7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2001年3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05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2005年8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