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邑郭氏族谱》纂修

2013年04月01日 | 阅读:2250次 | 关键词:

上世纪九十年代,余对族谱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陆续收集了许多谱牒资料,但自己家族的家谱却始终没有见到。询问本族长辈,均说族谱在文革中烧毁。直到一九九九年才有族弟安岩送来了一本《新邑郭氏族谱》手写本残卷。该谱为民国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郭毓谦在由郭氏十一世郭玺于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创修族谱的基础上续修了建、毓、信三辈。

据传新邑郭氏始祖明初由河北枣强县迁居山东新泰泉里庄,后因郭氏人丁旺盛,遂改村名为郭家泉。新泰八景之一的“古泉连珠”即在该村。

该谱表明为二卷上,郭名香为三世祖。现存的这卷便是由郭名香开始。谱载:“祖讳名香,字古泉,住城西南乡横山保泉里庄,生于明嘉靖丙午二月,终于万厉丁未十月寿六十二岁。配孺人苗氏,生六子,长思舜,次思禹,次思汤,次思文,次思齐,次思鲁。女三人,一适王文翰,一适徐应仕,一适焦守岗。茔于庄东北。”

余为思汤祖之后裔,《新邑郭氏族谱》载至余曾祖父郭寅敏,为十二世。除此之外,关于郭氏家族的资料再也无从考据。曾欲发动乡人续修族谱,但无合适人选,而耿耿于心。

丙午夏,曾为老师,后成同事的族兄安敏来访,称拟续修族谱,正合我意。遂告知,修谱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当时费力不讨好,但对子孙后代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首先要寻找旧谱,否则,无法续接。几日后,安敏兄找到了一册清道光八年(一八二八年)《新邑郭氏族谱》二卷上手抄本残卷,载至余之太祖宗啟。所幸后附一篇由邑庠廪生仙洲范时宪于明崇祯七年十月所撰《名香祖墓表》,文曰:“郭公古泉新邑人杰也,少年英姿奇伟,赋性温良,其德可以仪世,其才可以济时,有隆古忠厚之风,无挽近浮薄之习,惜数奇不遇,困守田里,素行不愧乡评,里人推重宰里数次,不爱之。乡约数次,公正服人,持己接物,允惬舆情……”后面有族谱创修人郭玺几篇记录自己家事的文字。

仅有一册族谱,续修族谱工作仍无法进行。遂嘱安敏兄,在收集资料的同时,慢慢寻访。因守旧思想作怪,有许多家族的旧谱都在收藏人手里秘不示人,像宋代抗金名将李通及清代抗清将领张遇留的家谱,当初这两个家族续修族谱时都没有旧谱,而在续谱过程中逐渐被发现。安敏兄费尽心思探访旧谱,己丑春日,终于打动了一位藏谱人,交出了七卷族谱。等看到送来的族谱,才发现不是全套。其中的三册为二卷上,一册二卷下,一册五卷,一册六卷,还有一册未标卷名。名香祖人丁旺,占二卷上,名旺和名代二祖占二卷下,卷五、卷六为迁居小协镇碗窑头郭氏族人,未标卷名的为迁居新汶张家庄郭氏族人。这套族谱是余曾祖郭寅敏于一九三九年组织族人续修的。

谱中载有《啟名例诗》:方建毓信安鸿英,天归淑美乐有丰。居慎长载庚大化,受惠庆修奎元登。宗之啟名派莫紊,传流百世太原兴。道光八年始创谱,一支一派不可轻。

该谱资料更加详细,谱载余之太祖宗啟为恩贡生。何谓贡生?就是在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这些读书人统称为贡生。意为贡献给皇帝的人才。明清两代,贡生有不同名称: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恩贡是明清时代,凡遇皇帝登基或其它庆典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加选一次,称为恩贡。由此,录取到国子监读书的人就是恩贡生。高祖允封被恩赐耆宾,按清制,每岁由各州县遴访年高有声望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所举宾介姓名籍贯,造册报部,称为乡饮耆宾。

曾祖寅敏简介中记载,初任乡长,继任镇长,兼任初级短期主任,兼理寨长。本套族谱即由其于一九三九年组织续修。尽管祖上没有显赫身世,但得知自己祖上是读书人,曾在国子监就读,真是又惊又喜,值得骄傲。余之爱书,或许祖上基因遗传矣。

《新邑郭氏族谱》创修人郭玺思想开明,即使现在的族谱编写者也望尘莫及。旧时修谱者普遍存在封建思想,即女人不能入谱。而修于清代的《新邑郭氏族谱》不但记有妻女,而且就连女儿嫁谁亦有记载,非常大气。但大气之中亦有藏“小”,编修者郭玺的祖父、父亲、伯父及其个人名后均有小传,族谱后还附有关自己家庭琐事的文字,而对其他族人即使有功名者亦无介绍。白玉微瑕,郭玺对于家族的贡献还是值得后人敬重和纪念的。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