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昂族与关姓

2013年06月20日 | 阅读:824次 | 关键词:

        德昂族關氏,源出雲南省潞西地區德昂族中的一支紅崩龍氏族。
  “德昂”,是該民族的自稱,“昂”本義爲“山岩、岩洞”之意,“德”是尊稱的附加語,有“祖”的含義。
  德昂族先民在先秦時期以前屬於古老的百蒲族群,在秦、漢、隨、隋、唐、宋、元、明時期皆稱爲“蒲蠻、撲子蠻、蒲人”;清朝時期稱爲“波龍、崩立電”;民國時期統稱爲“崩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該民族曾沿用“崩龍”之名。一直到1986年,根據該民族自己的一致意願,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改其民族稱謂爲“德昂族”。
  由於所處地域、方言和服飾的不同,德昂族内部主要分爲紅崩龍(布雷、昂)、花崩龍(冷、若進)、黑崩龍(汝買)、白崩龍(梁)四大支系,其中的紅崩龍一系爲歷史最悠久的原始支系,爲“昂”之首,其他支系皆是從紅崩龍中分衍出去後形成的。本書考證,實際上在德昂族的歷史中,隻有紅崩龍一系被稱作“德昂”,是其他各支系對祖系的尊稱。
  鑒别德昂族同胞屬於什麼支系,從男子的服飾上很難看出,但人們可以憑據其女子身着筒裙的花式來區别。
  按德昂族的傳統風俗,女子婚前不留頭髮,多是剃成光頭,或用黑布包頭,或是用毛巾包頭,剃成光頭主要是爲了進入佛堂時,表示對佛的尊敬。德昂族女子上穿緊身短衣,下身慣穿長裙。婚後女子的衣着有明顯變化,首先是留起了長發,然後穿起了斜襟上衣,其筒裙都是黑線織成的。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特别是隨着文化教育的普及與全民素質的提高,如今未婚的德昂族女子也不一定要光頭了。
  德昂族婦女穿的筒裙,在形式上深受苗族、傣族文化的影響,但又有本民族的特色,其式樣新穎大方,花色豔麗奪目。一般地,紅崩龍女子穿的筒裙,在下邊肯定横織着顯著的紅線條;黑崩龍女子穿的黑筒裙,則一般都編織有幾條深紅色的色帶;而花崩龍女子穿的筒裙,其中間一定插飾有五寸寬的紅布。
  德昂族原來無姓氏,族人大多按傣族的習慣取名,即以排行取其乳名,隨着漢文化的影響,後來逐漸也有按漢俗取姓氏、名字者。在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改土歸流運動中,紅崩龍氏族的一支即流改爲漢姓關氏,世代相傳至今。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