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上最宏伟的建筑是“盐神庙”,也是全中国唯一一座敬奉管仲为盐神的庙宇。盐神庙是罗泉镇的精华之处,它建于1868年,现存庙门、戏台、耳楼、大殿、侧房、走廊、院坝、天井。其雕梁画栋,飞檐翘角虽已经历百余年的沧桑,但风姿犹在。当天我们见到庙门旁的茶馆里人声鼎沸,镇里的居民聚于此喝茶、打牌。聊天,热闹而又温馨。庙门上还有一个“罗泉镇川剧坐唱组”的牌子。位于罗泉镇半边街口建于1808年的原“福音堂”,现成了省级保护文物――罗泉会议旧址,同时也是镇老人活动中心。里面一台黑白电视机和两副扑克成了老人们最常用的娱乐工具。1911年8月4日四川各地哥老会头目在此聚会,决定统一行动,将当时四川的“保路运动”由和平请愿转为武装起义,最后促成武昌起义,直接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早在秦朝时期,罗泉镇山涧岭底就井架林立,盐灶罗列,成为天府之国生产食盐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产盐历史,较盐都自贡尚早五百多年。罗泉井的盐业开发,历汉、三国、南北朝、经唐、宋、元、明、清,在岁月更替中不断发展,至清朝时,罗泉镇的盐业开发发展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井已有盐井1515口。所产井盐于公元1925年获法国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
盐业是管仲在齐国力主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他制定了《正盐荚》,成为了中国盐政的首部大法。“三代之时,盐虽入贡,与民共之,未尝有禁法。自管仲相桓公。始兴盐笑,以夺民利,自此后盐禁分开”(见《续文通考》)。管仲《正盐荚》创设了计口授盐法、专卖制和禁私法。在此后两千余年中,各朝各代统治者对盐业的管理基本上直接或间接取法于《正盐荚》,利用管仲之术,政府专控食盐产销,即实行盐业专买专卖制度。
随着制盐业的蓬勃发展,罗泉井镇商贾聚集,马嘶驼鸣,逐步成为了今资中、威远、仁寿、井研和资阳等地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特别是盐商们,更是离不开盐业生产基地---罗泉井这块宝地,将食盐用船、骡马等运至成都、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和新疆等地销售;广大盐业生产经营者为了寻求精神寄托,祈祷神灵保佑,共槎盐业生产、经营、技术,筹资修建了盐神庙。正如盐神庙石刻记:“资州罗泉井,古厂也。创于秦,沿西汉、晋、唐、宋、元、明至清同治时,井数已达一千二百余眼,盐区面积方圆二百零九方里;镇上人烟稠密,商业繁荣,清代(雍正七年)在罗泉设资州分署,管理盐政。盐商们为祈祷保佑盐业发达,方便集会,在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筹资修建盐神庙。……”
在中国众多的盐神庙宇或会馆之林,几乎都以供关羽、火神李冰等神像为荣,但罗泉镇的盐神庙不但以盐神二字为庙宇署名,而且一反世间常规,主要供管仲为盐神,关羽和火神则作为管仲的辅佐相伴左右,不但神像位置居后,而且塑像小,明显作为管仲的陪衬神像站在正殿两侧。
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医药家等死后被人们尊为神,屡见不鲜。罗泉盐商们奉管仲为神,也具有悠久的盐业历史渊源。春秋时期,颖上(颖水之滨)人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又叫管敬仲,由具有生死之交的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命为卿,尊称“仲父”。管仲在齐国大胆改革,任用贤才,发展经济,特别是利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使齐国逐步繁荣壮大,为日后齐国在战国时位居七雄(即齐、楚、燕、韩、赵、魏、秦国)之首奠定了基础。
清王朝与历代君王一样,十分重视盐业和盐税。曾在罗泉分州设盐官,专事管理盐业生产经营和盐税的课收。管仲不但是发展盐业的先驱者,而且在他的《正盐荚》中首次提出课收盐税的方法及标准,成为管理盐业的祖师爷。因此,盐神庙奉管仲为主神,既受统治者的青睐,又获盐商们的拥护,真是当之无愧。奇妙的是,盐神庙在管仲神像侧只有上联:壮志酬齐桓,首创盐荚历古今。虽然历代墨客骚人都欲一试手笔,但下联的位置却是一片空白,尚待文坛高手以应下联。
管仲左侧身后的关羽神像,一是为宣扬关羽的忠君思想,有意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二是敬重和尊崇关羽情谊重于泰山,以供朝拜者效仿。恰如关羽神像两侧的对联云:匹马释黄忠,仁义公心垂宇宙;单刀惊鲁肃,英雄浩气壮山河。
管仲右侧身后的火神神像,其寓意为盐井下取出的卤水,只有在火神的保佑下,烈火熊熊燃烧,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使水汽化,盐结晶,才能得到井盐。正如火神神像两侧的对联云:火燃似电惊天地,炮响如雷镇乾坤。
火神的楹联,高度概括了火在制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羽的楹联,寓意在盐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以仁义为重,当从礼信为本。因此,关羽和火神,陪管仲同为盐神,享受人间烟火,是理所当然的事。
盐神庙由罗泉镇盐业主钟氏出面筹资18000两白银,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修造于子来桥东隅,占地1964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罗泉井盐荣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后,明国政府拨白银200两,官制走铜金粉字“盐神庙”大匾一块;全国解放后盐神庙的神像被毁,庙产几易其主,庙体受损严重。今罗泉政府、县文物管理所重新投资修复,专供游客鉴赏。
盐神庙沿袭我古代建筑的传统方式布局建造,采用沿轴线南北方向纵深发展,在长达52米的地基中轴线上,对称布置主要殿宇、厅堂、环廓、楼阁,庙门临街,其余三面或与邻近街房相接,或同居民宿舍相连,形成与古街浑然一体,院落错综别致的独特群体。显示出盐神庙的威严庄重,两侧各有一个150平方米的临街店铺,左铺是盐商现货交易处,右铺是盐商品茶谈天之地。
盐神庙是一个四合大院,周围除正殿外,几乎都是一楼一底的竹木建筑物;中间是宽敞的露天坝,面积305平方米。门内楼顶是戏楼,共132平方米,由八根浑圆硕大的木柱托起楼顶;两侧店铺的木楼各有五间小屋,专供演员休息之用。由露天坝东西两侧扶环廊,经店铺的木楼回廊可至戏楼。戏楼主要是供戏班唱戏,罗泉人特别是罗泉盐商们坐在露天坝,或环廊上,或露天坝后面的石阶上观摩戏剧。露天坝后面是13级石阶,缓缓而上,可直登正殿。(百姓通谱网)
正殿座落在盐神庙最高处,均布着四根金龙缠绕的大木柱,管仲、关羽和火神的神像就巧妙的供奉在四根龙柱的正中央;天花板用100个方格的优质白木镶嵌而就,每个方格内或雕塑名山悠景,或雕塑戏曲故事,或雕塑民间传说,或雕塑乡土风俗,美妙之极,令人心旷神怡。正殿两侧,均可通过一道小门,分别来到一个小天井,天井四周,各有一间小屋,以供盐神庙管事及贵宾下榻。正殿的两面山墙上,分别有一幅石膏雕像和宝剑图案,盐神庙的总体布局、结构设计、内部设置、排放水位置、大小门的方位等均隐藏于此两幅图案之中,不是内行,极难识破图中玄妙。
整个盐神庙重檐三级,翼角高翘,或双龙戏珠、或金凰嬉凤,均雕就画成;庙堂或木楼花窗,或梁架纵横,皆鬼斧神工。庙顶琉璃黄瓦与长桶绿瓦相间成趣,每当晴日,阳光普照,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正殿屋顶是全庙的精华处,具有“画龙点睛”之妙。正殿屋顶主脊长42米,中点有个直径为8分米的琉璃陶瓷宝葫芦,主脊上缠绕着4条各10米长的彩色巨龙,居中两条彩龙昂首伸须,双眼圆睁,张口如盆窜向宝葫芦;居后的两条彩龙,龙头分别伸向南北方,并分别与抢宝葫芦的二龙相互缠绕,粗壮鼓实的龙体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副栩栩如生的群龙嬉戏“抢宝”图。主脊的正面,翘角点点密布,每个翘角上挂有一个响铃铛,一夜风吹,铃声悠扬,宛如一首悦耳动人的乐曲,吸引着屋脊上众多形态各异的龙、凤、虎、豹等飞禽走兽驻足倾听,整个庙顶好似善兽益鸟的乐园,犹如群鸟众兽闹春的天堂。
雄奇瑰丽,世界稀少的盐神庙,历经了100多年的风吹雨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她作为艺术欣赏、社会发展和盐业兴衰的产物,对于研究清代的政治、社会、经济、井盐技术、艺术文化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盐神庙,其世界独特的艺术风格处处缭人眼目,动人情怀,其世界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时时引人暇思,催人奋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必将闪耀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品牌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