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脚下现高氏家族墓群

2014年02月11日 | 作者:百姓通谱网 | 阅读:2093 | 来源: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高氏家族墓群

平邑县柏林镇富饶庄村民在进行土地复垦时发现一家族古墓群,而此前村里盛传《水浒传》中的奸臣高俅即埋葬于此。那么这些古墓之中是不是真的有高俅墓,整个古墓群又与高氏家族有着怎样的联系?带着疑问,记者赶赴位于蒙山脚下的考古现场,关注古墓的发掘进展。

土地复垦再现家族墓群

20081222日下午3点左右,平邑县柏林镇富饶庄的村民在进行土地复垦时,泥土中突然暴露出几块巨大的石板。“田地中怎么会有石板,难不成是一座古墓?”村民们赶紧停止工作,将这一发现告知村支书林化军。林化军在得知消息后不敢怠慢,他一边派人对现场进行保护,一边向镇政府和文物部门汇报。

经过文物部门的初步勘探,发现这里果然是一处墓葬,而且在勘探中,又有数座墓葬被发现,由此推断,村民们发现的是一处家族墓群。由于墓葬已经暴露,文物部门决定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为了加强对古墓的保护,当天晚上,柏林镇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派出干部和民警在古墓附近进行24小时值班看护,同时村里也派出8名民兵加入到看护队伍中。

记者从村民口中得知,村中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北宋徽宗时期的太尉高俅便葬于村子附近,而这个高俅即是众所周知的名著《水浒传》中演义的大奸臣。在村里老人的回忆中,几十年前,村外的田野里还可以看到许多石人、石兽和华表,应为大型陵墓神道两侧的石刻雕像,具有如此规模的神道,也说明墓主人生前地位显赫,但奇怪的是,如今富饶庄中并没有高姓后裔。那么现在发现的家族墓葬会不会就是高氏家族墓?高俅会不会真的葬在这里?

考古工地发现唐代墓葬

200938日,记者来到富饶庄,村外的一片田地中,公安人员已设立了警戒线及“考古工地、严禁入内”的警示牌,考古人员则在现场紧张地忙碌着。 在考古工地东侧的一处空地上,记者看到了考古人员费尽周折找回的几尊石人、石兽雕像及华表基座,虽然破损严重,但通过他们还是可以想象出当年陵墓的规模。

考古工地内,考古人员正在对一座墓葬进行最后的发掘,记者看到,目前墓门、墓道、甬道均已清理完毕,墓室清理也已接近底部。这座墓葬的墓室基本呈圆形,青砖垒砌的墓壁逐渐上收,底部用青砖铺设一处平台,墓主人的骨骼便置于其上。除了位于墓室偏西的两个头骨还较为清晰可辨外,其它骨骼均为散乱摆放。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是一座穹窿顶砖式墓,为唐代末期的一种墓葬形式,墓室底部的平台称为棺床,用来摆放墓主人的遗体,从目前遗骨摆放的情况来看,有明显人为移动的迹象,可以断定这是一座迁葬墓。而这种穹窿顶结构则类似现代的蒙古包,因此可以看出这种墓葬形式还是受到了游牧民族葬俗的影响。

在考古人员的指点下,记者在墓室内壁上又发现了几点特别之处。东侧及北侧墓壁上有砖雕的板门及方格窗,而且清晰可见,正东墓壁下方还突出一块青砖,两个砖角均被切去,中间磨一圆形小坑,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依据葬俗而设置的灯台。西北墓壁利用突出的青砖砌成八仙桌图案,与之相邻的西南墓壁更有砖砌的一桌双椅,桌上用砖雕绘出了酒壶及碗筷,可以看出内容以宴饮为主,描绘了墓主人前世的生活。

一方墓志揭晓高氏家世

村里人传说这是北宋高氏家族墓,为何又有唐墓被发现?考古人员告诉记者,在前期的调查中,他们已从村民那里得知,上世纪70年代,曾在富饶庄附近发现过一方墓志,墓志中记载了一高姓官员的家世。不过这方墓志出土后,平邑县温水镇围沟村的高氏族人认为这块墓碑记载的是他们先人的生平,遂将墓志带往该村。

考古人员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在围沟村又找到了这方墓志。据了解,这方墓志虽然已经残缺,但通过试读,考古人员还是发现了一条十分有价值的线索。根据墓志上的记载,墓主人名叫高复,为一北宋时期五品官员。高复的先人原来居住在“赵地”(现在的河北省),唐朝末年为躲避战乱迁徙至此,因此可以判断高氏家族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出现迁葬来此的唐代墓葬也不足为怪,而且穹窿顶砖式墓葬形式也符合“赵地”游牧民族风俗。

同时,记者查阅《平邑文物》第5(20067月第1)时,也有新的发现。该书第164页对一块砚台进行了记载:“砚台,青石质,呈长方体,长19厘米,宽11厘米,厚5厘米,1970年柏林镇富饶庄古墓出土,传为北宋末期的高俅墓。”

既然墓志上记载高氏家族确实曾经在这里生活过,又有砚台为证,那么村民们对高俅墓的传说是不是确有其事?目前考古工作还在进行,一切答案只能随着考古进展慢慢揭晓。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