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发动兵变,推翻后周小皇帝柴宗训,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北宋建立以后,经过十几年的征战,先后消灭了南方的割据政权及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建立之初,辽国更趋于强盛,在宋西北部的党项族也强大起来,以后建立西夏国。辽和西夏多次进犯中原,对北宋的国势及政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北宋是靠兵变建制立国的,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北宋对军队进行了改革,解除了军人节度使的职务,使兵、将分离,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这样虽然便于皇帝对军队的控制,但却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北宋在对辽和西夏的作战中处于不利地位。宋与辽和西夏争战的地区为河北、山西、河南一带,如前所述,这一地区是高氏比较集中的地区,为躲避战乱,有不少高姓族人南迁。
北宋末年,生活在我国东北的女真人发展起来1113年,完颜部阿骨打继任女真部落联盟的酋长,统一了女真各部。次年,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反抗辽国的斗争1115年,阿骨打称皇帝,建立政权,称金,定都于上京 (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1125年,金灭辽。
金灭辽以后,看出了北宋的腐朽和空虚,于当年10月,分两路南下进犯北京。宋徽宗对金的进犯,事前毫无准备和防范,听到金军南下的消息大为恐慌,忙号召四方出兵勤王。年底,宋徽宗又传位于太子赵恒 (是为宋钦宗),自己跑到南方避难。1126年初,金军渡过黄河,包围了汴京。汴京军民在主战派大臣李纲的带领下数次击败金军的进攻,各地勤王的军队也陆续到达。但无心恋战的宋钦宗在投降派大臣李邦彦的唆使下,向金军求和,答应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巨额赔款等条件,金兵退去。尔后,宋徽宗又回到汴京,依旧过着腐化安逸的生活,置边事于不问。投降派得势,主战派李纲被迫离开京师。1126年9月,金引攻下太原后,再次举兵南下,于11月底包围汴京,城中军队很少,勤王的部队早为投降派遣散。但汴京军民仍然坚持抵抗了一个多月。后来,由于宋钦宗相信一个无赖郭京会用“神兵”退敌,撤下城上守军,大开城门,才被金军攻下。1127年4月,金军把宋徽宗、钦宋、后妃、公主、宗室、大臣三千多人,各种财物及技艺工匠等全部掠走。在这次进犯中,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都受到严重骚扰,造成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统治了160多年的北宋政权灭亡。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靖康之难。
1127年5月,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登基称帝,历史上称之为南宋。赵构登基以后,就大举南撤,最后把都城定于杭州。中原的大族亦纷纷随同南宋政权,举家南迁,部分高姓族人也从河北、山东、河南迁往江南。
此外,还有一支高氏,早在汉末时由陇西南迁至滇中,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 (1094年),高升太夺取大理国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其子高太明于1096年又将王位还于段氏,被封为中国公,自立年号,世为大理国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三代,均为云南士司。据《士官底簿》记载,楚雄士知府高政,传位于妻子及女儿高冬梅。还有鹤庆军民士知府高隆,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归附,传子高仲将,孙(高)兴,兴弟宝结,宝结子高伦。又有鹤庆府士千夫长高海,其先人高赐,元朝为士千户。高海于明初归附,为千户长,传至高玉时,玉子高藩臣,世袭指挥佥事。再传至高应星,即裁撤。又有北胜州士判官高亮,于明洪武士6年上任,下传子高琳,孙高瑛,曾孙高庆、高广,广子高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