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国强主任在全省人口计生局长培训班上的辅导讲话

2013年07月15日 | 阅读:762次 | 来源:百姓通谱网 | 关键词:

    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地位再认识,对人口计生工作性质、特点、规律再认识,对人口计生工作指导思想、思路方法再认识。我主要讲五个问题。

一、如何做好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局长工作

    县(市、区)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关键所在。县人口计生局长担负着为县委、县政府当参谋,组织协调全县相关部门和基层落实人口计生工作职责的职能。局长的素质、水平和能力如何,对于县域的人口计生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新形势下做好人口计生局长工作,有五条基本要求: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这是一名领导干部最基本的政治素质,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人口计生工作是天下第一要事、天下第一难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最不放心的事。组织选择我们做这项工作,体现了党委政府的信任。作为人口计生局长,要牢记职责,努力工作,切实做到对党委、政府负责,对人口计生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二是要善于学习和研究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理论水平决定工作水平。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不能单纯凭过去的经验、朴素的感情和满腔的热情,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要按照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干部队伍的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人口理论的学习,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有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领导组织协调能力。要按照“对上当好参谋,对下搞好服务,部门搞好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去参谋、组织、协调,促进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整合社会资源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四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并自觉做到廉洁自律、勤政为民。人口计生工作是群众工作、文化建设,是一项戗茬的工作,要求我们以更加强烈的群众观念、法制观念,确保依法行政,加强行风建设,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树立人口计生工作良好形象。五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的基础前提。要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二、对人口计生基本国策地位的再认识

    全面回顾总结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口计生工作的历程、成就,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人口计生工作,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行再认识,对于统一各级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人口计生工作发展历程上再认识。

1、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历程,是计划生育政策方针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国人口计生工作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时期,四个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计划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工作提出并开展。这一时期可大致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五六十年代,宣传倡导节制生育阶段。1953年《农业发展纲要》首次写入计划生育内容,一些地区开展节制生育宣传试点。1962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提倡计划生育。二是七十年代计划生育作为工作提出,在全国全面开展。1971年,人口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国家出台了生育政策,先后明确了“晚、稀、少”,“一对夫妇一对孩,间隔三五年”的生育政策。第二个时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背景下,计划生育被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并在全国全面推行。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现低生育水平阶段。中央于1980年向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出《公开信》,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同年写入《宪法》。1991年以来,党中央先后3次就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作出《决定》,1991年起连续15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召开座谈会,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提供了有力的领导保障。二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阶段。当前,我省绝大多数地区仍然处于这一阶段。这个阶段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至少还需要一代人甚至两代人的时间才能完成。
2、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历程,是对人口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建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变化,对人口问题经历了从不认识到认识,从一般认识到国策地位的认识,再到科学发展观的再认识过程。
3、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历程,是人口再生产类型实现转变的过程。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发生了两次历史性转变,即由建国前的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建国初期转变为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又实现了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
4、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历程,是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一是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面实行计划生育30年来,全国少生4亿人。1949-1978年,全国人口增长5个亿, 1978-2008年增长3个亿,预计今后30年增长2亿左右,增速明显减缓。二是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由建国初期的35岁,增加到1978的67岁,再到目前的76岁;人均受教育年限由建国初期的不足一年,增长到改革开放之初的5年,目前已经达到8.25年,国民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都明显提高。三是群众婚育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群众的婚育观念、生育愿望已经从过去的“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向少生优生转变。虽然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但已发生了深刻地变化。
从山东来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省少生5千万,占全国少生人口的1/8,人口增幅低于全国6.5个百分点,占大陆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7.44%下降到目前的7.1%;先于全国7年实现了低生育水平,为全国人口的有效控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再认识。
    国外评价公认:中国改革开放30年,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人口有效控制“两大奇迹”。“两大奇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为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同时,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直接地看,人口因素对 GDP的增长、社会公共积累、人均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1/2、1/3。同时,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了人口总抚养比,创造了与我国黄金发展机遇期相适应的40年人口红利期。
间接地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社会抚养比的下降,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而且随着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支出结构的调整,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居民储蓄增多,投资性支出增多,增强了社会扩大再生产能力。
2、对社会事业的贡献。人口的有效控制,极大地缓解了教育、卫生、就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压力。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省在校小学生将比目前增加1566万,将增加财政支出200多个亿,普及义务教育将会十分困难。扩大就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更是无法想象。
3、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计划生育最根本的贡献。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均耕地、粮食、淡水、林地、矿产等占有量将更加短缺,环境更加恶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受到更严重制约。
4、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践证明,适度人口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反之,则阻碍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我省胶东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得益于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30年人口增幅只有百分之十几,而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人口增幅达百分之四十几。由此可见,人口计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年、五年看不出明显问题,但是10年、20年、30年后,就会非常明显地反映出来。人口计生工作抓与不抓,抓好与抓不好,大不一样。

(三)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既向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口规模、素质、结构等协调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和谐。而目前我国、我省最大的不和谐就是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可以说,抓人口计生工作就是抓发展,也是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抓人口计生工作就是抓民生,也是最大的民生;抓人口计生工作就是抓和谐,也是最根本的和谐。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识人口计生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要求,抓住机遇,做好结合文章,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紧紧围绕 “两个基本矛盾”,深化对人口计生工作性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的婚育观念、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是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两个基本矛盾”。人口计划生育实践和理论的探索过程,就是研究解决两个基本矛盾的过程。同时,这“两个基本矛盾”也是研究中国特色“大人口”、“小人口”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终点。
(一)“两个基本矛盾”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国情有很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整体素质不高。这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进行的。加之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群众生育观念影响较深,决定了群众婚育观念与不得不实行的严格的生育政策之间有较大矛盾。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过去、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都面临这“两个基本矛盾”。虽然这一对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但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
(二)“两个基本矛盾”决定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基本规律。温家宝总理指出,人口计生工作是“天下第一要事”“天下第一难事”。之所以是第一要事,因为它是解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一项基本国策。之所以是第一难事,因为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着人们的生育欲望和现行生育政策的矛盾,不能满足人们的愿望要求。这两个矛盾的长期存在,决定了人口计生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30年人口计生工作的根本经验和根本教训,形成了人口计生工作的两条基本规律:一是生育政策必须持续稳定;二是抓计划生育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实践证明,政策不稳定,就会导致宏观上出现波动;工作时紧时松,局部工作就会出现问题和反复。
(三)必须牢牢把握人口计生工作的“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并自觉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计生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工作重点,找准结合点,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搞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利益导向、优质服务等,切实把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经济建设、民生建设、文化建设全局。二是必须牢牢把握控制人口增长这个根本任务和现阶段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一首要任务。这是由当前的形势任务和人口计生部门的根本职能、基本职责决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和首要任务。要坚持落实以长效为主安全有效的节育措施为总抓手,带动宣传教育、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村民自治、利益导向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等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一切工作必须从人口计生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出发。这是确定工作思路、方法创新和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做好上级指示精神、外地经验和本地实际结合的文章。山东是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传统文化大省,人口总量、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在全国分列第二。同时,全省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工作基础,形势任务、工作要求都应有所不同。山东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须从山东的省情出发,各地也都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

四、从人口计生工作性质、特点和规律出发,确立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一)对新办法、老方法的认识和把握
当前,基层反映最多的是“干的是最难的事,却没有最有效地手段和办法”,“过去没法有法儿,现在有法没法儿”,“老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管用”,对如何抓人口计生工作存有困惑。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明确究竟什么是新办法,什么是老办法,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首先,必须明确违法行政、拆房扒屋不是老办法。真正的老办法,就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一是党政领导负总责,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二是群众路线,广泛的宣传教育;三是党员干部模范带头。这是战争年代和建设时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制胜法宝,也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政治保障。离开了政治优势,人口计生工作也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因此,要确立政治优势在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用足用好党和政府赋予的政策,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新办法是根据形势的发展,为了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而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如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等。老办法是政治优势、主导手段,新办法是必要补充、完善,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如果把“老办法”理解为“拆房扒屋”,老办法就是“不让用”。离开政治优势,单纯靠新办法,就是“不管用”。只要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矛盾没有根本改变,就要坚持老办法的主导作用,并与新办法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
(二)关于对工作思路、工作指导的认识
一是对形势的分析,要坚持“三个充分肯定”和“三个不可估计过高”。这是人口计生工作性质特点决定的。既要充分肯定多年来人口计生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但也不能把实际水平估计过高;既要充分肯定各级领导干部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地位作用认识不断提高,也不能把各级抓人口计生工作的自觉性估计得过高;既要充分肯定群众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可喜变化,也不能把群众的婚育观念估计得过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是要坚持事事处处实事求是,时时刻刻有忧患意识。人口计生工作最忌只报喜不报忧。实事求是、正视问题,是工作进步的开端;掩盖矛盾,麻痹领导,问题就会积重难返,难以走出落后被动状态。去年省改进人口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办法,突出查找问题,目的就是引导形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促进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抓好人口计生工作。
三是必须坚持工作扎扎实实,数字实事求是。搞好计划生育只能在工作上下功夫,不能在数字上作文章。只要工作扎实,数字实在,工作就会进步。数字不实,弄虚作假,工作必然不扎实,出现滑坡。去年开展的信息核查、指标的调整,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各级由追求数字向注重工作转变。
四是必须牢牢把握“两个底线”、“两个旗帜鲜明”和“两个坚定不移”。正确处理低生育水平稳定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既要坚定不移地稳定低生育水平、遏制低生育水平反弹,旗帜鲜明地抓好以长效为主的节育措施的落实;又要坚定不移地抓依法行政,旗帜鲜明地查处违法行政行为,确保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出问题,确保依法行政不出问题,确保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
五、如何看待当前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当前的人口计生工作形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多年来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人口计生工作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二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从社会环境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等,给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人口自身看,当前人口数量问题还未解决,人口结构、素质问题又显现出来,情况越来越复杂。三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形势十分严峻。从信息核查反映的情况看,不仅面临着反弹的风险,局部地区已经出现反弹的势头,少数地区呈现反弹蔓延的趋势。核查回推后,全省合法生育率从96%下降到88%左右,每年下降一个百分点。有5个市在85%以下,28个县在80%以下,13个县在70%以下,5个县60以下,有的国优、省优县也出现明显滑坡,而且滑坡大有加速的趋势。四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低生育率与高增长量长期并存,人口过多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家提出到2010年全国人口不超过13.6亿,2020年不超过14.5亿的目标,山东对应提出9600万和不过亿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不能有任何懈怠。
当前,一些新闻媒体、人口专家对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及生育政策的说法议论很多,在社会上造成思想混乱,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干扰,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其主要观点是:一是控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二是人口数量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而是结构性问题。三是目前不仅实现了低生育水平,而且已经基本稳定。四是生育政策应逐步调整,放开二胎生育。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形势判断依据不足。其一,要看数据是否准确。当前一些专家对生育水平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五普”等社会调查数据,而这些数据因种种原因,与现实有较大差距。比如总和生育率,山东完全按政策生育是1.42,通过信息核查在1.6左右。而“五普”和2005年1%抽样调查,山东在1.2左右,全国和各省份的总和生育率也都低于政策生育水平,显然偏低。由此作出的形势判断必然与现实有较大差距。其二,数字是怎样得到的。事实说明,实现低生育水平和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一切数字都是在“高压”下取得的,并不是人口自身发展的正常现象,随时随地面临反弹的风险。不可机械地比照国外的“规律”。
二是对人口计生工作的基本矛盾、性质特点规律及基层现实状况认识不足。虽然我们实现了低生育水平,但是人口过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低增长率与高增长量长期并存,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差距长期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低生育水平具有不稳定性、可逆性,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反复性。稍一放松就会出现反弹,历史上有着深刻的教训。无视性质规律、历史教训和现实情况,将会犯历史性的错误。
三是对生育政策的特殊性认识有偏差。第一,对生育政策的性质认识不足。决定生育政策的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不是人口自身,不能离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孤立地认识和评价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和政策。我国人口政策的核心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只要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就必须稳定现行的生育政策。第二,对生育政策的特点认识不足。生育政策极其敏感,稳定生育政策,稳定的是人们的思想、社会舆论和计生工作。在当前两个“基本矛盾”还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任何政策的松动,都会造成人们生育意愿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反复。第三,对放开生育政策的后果估计不足。必须看到,当前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过去人口政策失误是在6亿左右的基础上,现在是13亿的人口基数,育龄妇女多达2.7亿,如此庞大的基数,任何形式的“开小口子”,政策的任何“松动”和“调整”,必然造成巨量的补偿性生育,后果不堪设想。
四是对人口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认识和解决方式不当。当前,社会上有些人把老龄化问题、性别比问题归咎于计划生育,并由此提出放宽生育政策。这种观点既不现实,也不可行。首先,要正确认识问题产生的根源。老龄化加深,是由于死亡率和出生率同时下降,老龄人口比重相对提高造成的。实行计划生育,少儿抚养比的下降,反而有利于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应对老龄化问题。性别比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重男轻女思想影响,非法选择性别生育的结果。其次,要正确解决问题。有两种途径:一是放开生育政策,代价是人口恶性膨胀,几十年的努力功亏一匮。二是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老龄化问题;加大打击“两非”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选择性别生育。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应如何选择,显而易见。
五是对人口计生工作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要求的理解不全面。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是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指针,要从人口计生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出发全面理解和把握,绝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以人为本有双层含义:微观上是以具体的人为本,即以人个为本;宏观上是以抽象的人为本,即以民为本。计划生育主要体现的是以抽象的人为本,以民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根本利益为本,以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人与人、人与经济社会、人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因此计划生育本身是最大的和谐。要坚持把宏观目标与微观工作有机结合,在宏观上要坚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本,坚定不移地推行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同时在微观上积极改进方式方法,为计划生育对象搞好优质服务、完善奖扶政策,充分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密切缓和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人口计生工作更好地开展。同时,也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理直气壮地讲,中国的计划生育是最根本的“人权”保障,不仅保障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而且保障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因为中国人太多了,增长太快了。实践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执政党、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很关注人口问题,当人口问题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威胁民族生存发展的时候,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鼓励或抑制人口增长。
总之,要正确判断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把握发展方向,必须围绕“两个基本矛盾”去认识研究解决问题。只要“两个基本矛盾”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就必须坚持生育政策持续稳定,人口计生工作持之以恒。既不能要求生育政策更加严格从紧,也不能随意调整放宽.

作者: 百姓通谱网 责任编辑:百姓通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