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氏彝兰》《打工棚》获中国艺术节大奖
云南成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奖最多的省份之一
国务委员陈至立为文华大奖获奖剧目颁奖。京剧《凤氏彝兰》获文华大奖,同时获剧作奖、导演奖、表演奖3个文华单项奖;话剧《打工棚》获导演奖、表演奖两个文华单项奖,同时获“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这是我省繁荣文艺创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昨晚,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浙江省绍兴市落下帷幕。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经过严格评选,
共评出文华大奖12个和180个文华单项奖,我省京剧《凤氏彝兰》夺得文华大奖,同时获剧作奖、导演奖、表演奖3个文华单项奖;我省话剧《打工棚》获得导演奖、表演奖两个文华单项奖,同时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云南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省份之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我省繁荣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取得最新突破和最新进展。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国务委员陈至立为获得文华大奖的剧目颁了奖。
我省两个参评剧目双双获奖,是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和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结果,也是两剧全体演职人员精心创作、辛勤耕耘的结果,是对全省文艺界的又一次极大鼓舞,也是全省各族人民的骄傲。
代表中国专业和业余两大领域舞台艺术最高水平的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历时17天,京剧、昆剧、藏剧、歌剧、舞剧、话剧……51台从全国不同地区精选出来的新创大戏在这17天里共同角逐文华大奖,既展示了我国5000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又描绘了这个古老国度的现代文明;20多种不同艺术门类的舞台艺术每天都在精彩上演,既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又展现了对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海纳百川和理解包容,使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真正成为了“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作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评选同时举办,我省玉溪市的哈尼族女声小合唱《巴哈伢咪》、昆明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团和昆明钢铁公司幼教中心的少儿傣族舞蹈《比比高》、曲靖市的方言小品《心灵的阳光》分别获得音乐类、舞蹈类、戏剧类“群星奖”殊荣。
文华奖是文化部主办的我国专业舞台表演艺术政府最高奖,从1991年设立迄今已举办11届。评奖范围包括上一年度的所有舞台艺术精品,但是这届文华奖的含金量特别高,首次将专业舞台艺术的“文华奖”与“中国艺术节奖”合并。中国艺术节奖设立于1987年,由文化部主办,至今已举办7届。本届艺术节剧目的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等情况都作为了评奖的重要参数。
云南省京剧院参演的《凤氏彝兰》讲述了秀才赵明德与彝族少女凤彝兰之间凄美动人的爱情悲剧,用创新的理念将民族题材与传统京剧的要素进行整合,特别是把少数民族音乐与京剧唱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丰富了京剧唱腔的表现形式;剧情以男女主人公恋情的起伏为主线,勾勒出人物情感的变化,塑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活个性的戏剧舞台形象。云南京剧团通过大胆创新,把古老的京剧艺术与丰富多彩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使剧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全国戏剧专家和观众的关注。云南省话剧团参演的《打工棚》以全新视觉关注农民工生活的现实题材话剧,极具艺术感染力。该剧通过描写农村党员赵天云进城打工的一段经历,折射出新时期人们生活方式、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变化,以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两剧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上演时,引起了专家和广大观众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关注。演出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很多观众含着热泪观看了演出。云南民族文艺快速繁荣的现象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模式,引起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参会者和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赏。
《凤氏彝兰》在12台文华大奖获奖剧目中排名第二。在文华单项奖中,李莉、佳蓓获剧作奖,张树勇获导演奖,程联群(凤彝兰饰演者)、周凯(赵明德饰演者)获表演奖。《打工棚》获得的两个文华单项奖分别为:潘伟行获导演奖,王砚辉(赵天云饰演者)获表演奖。另外,《打工棚》还荣获文华新剧目奖和第七届中国艺术节首次设立由观众评委和现场观众投票产生的“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