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王台与商文化
亳是商汤所建的商代第一都,至于她在哪里,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古代称“亳”的地方很多,后人根据商丘所在地域方位,把商丘之亳称为“南亳”。
一般认为,南亳在今睢阳区坞墙镇与高辛镇一带。商都南亳,雄踞睢水之滨,东望芒砀山,北濒孟潴泽,襟喉关陕,控扼淮海,堪称一代名都。
睢阳区坞墙镇南亳村村民谢信民执著地坚信商汤所建的商都南亳就在他们村,十多年如一日,他卖掉了苦心经营的5家工厂,花完了多年辛苦经商的积蓄,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一座高台仿汉建筑汤王台,他们村也由此改名为“南亳村”。
商丘是燧人氏的故乡,燧人氏不仅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而且被称作“万姓之祖”。商丘是众多姓氏的发源地,源于帝喾、源于商汤的众多姓氏散布全国各地及海内外。围绕商丘的姓氏文化,南亳村汤王台也许可以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文化背景
《史记·殷本纪》曰:“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亳是商汤所建的商代第一都,但亳究竟在哪里,古往今来众说纷纭。其中,南亳在商丘南,古有多部典籍佐证。
汤都于何处?向有南毫、西亳、北毫之说。治古史者,关于汤都问题的研究,多在“三毫”说中转来转去,众说纷纭。究其原始根据,都是从《史记·殷本纪》所说“汤始居毫”而来。由于对“汤始居毫”之“毫”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引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
《孟子·藤文公下》载:“汤居亳,与葛为邻。”《汉书》注:“葛,今梁国宁陵之葛乡。”葛即葛伯国,在今商丘市宁陵县境内,可知汤所居之亳非它,而是商丘附近一带。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写到:“夏桀战败逃走。汤灭夏,正式建立商朝,都于亳(河南商丘)。”
商丘日报社原社长、商丘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广瑞在《商代第一都“亳”在商丘》一文中论述道: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均非成汤灭夏后所建的亳都。那么,汤都亳,亳在哪里?商代第一都“亳”在商丘。成汤在古商国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南亳则由古商国都邑改建为商代第一都城。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马世之曾考证,“亳”是商王的都邑所在,它与“京”同义,在商民族的心目中,“亳”就是圣地。古代称“亳”的地方很多,后人根据所在地域方位,把商丘之亳称为“南亳”。
商都南亳位于今睢阳区境内,雄踞睢水之滨,东望芒砀山,北濒孟潴泽,襟喉关陕,控扼淮海,堪称一代名都。史书所载,商族兴起于黄河下游一带,其始祖名契,因佐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赐姓子氏。从契至汤,共14代。夏朝建立后,商先公是夏的臣属,随着商族势力的日益强大,渐有问鼎之心。商先公们在夏的周边地带不断迁徙,寻求发展的机缘,并欲取夏而代之。“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说的就是商族播迁的移民史。史家对八迁的地点多有争论,但在“汤始居亳”问题上却取得了共识。据古本《竹书纪年》等书所载,自汤起,在亳建都的共有十王,至仲丁始迁于嚣(即隞,今郑州附近),或说盘庚又迁回亳地。
关于南亳地望所在,西晋初年著名学者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指出:“谷熟为南亳,汤所都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沿袭其说,他在《水经·睢水注》中云:“睢水……又东迳亳城北。南亳也,即汤所都矣。”唐李泰撰《括地志》时说得更加具体:“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亳故城,即南亳,汤所都也。”汉唐谷熟县治为今谷熟镇,原属商丘县,1951年后划归谷熟县,1954年谷熟县撤销后并入虞城县。今睢阳区坞墙镇在虞城县谷熟镇西南35里处,其方位与里程均与史乘所载南亳地望相合。一般认为,南亳在今睢阳区坞墙镇与高辛镇一带。
商丘是我国著名的黄泛区,历史上黄河南泛时频繁改道,洪泛及其相应的泥沙堆积,把南亳深埋地下,巍巍宫室与繁华街肆迄今不见踪影,有的学者甚至采取怀疑否定的态度。这种将南亳问题变成千古史谜的做法有欠公允,学术界应当对此重新审视,还其中国历史上早期大都会的本来面目。